党旗照耀白城百年陶铸在白城二三事

陶铸,东北解放战争期间先后任辽宁省工委、辽西省委、辽吉省委、辽北省委书记。从辽西到辽吉,在白城活动达两年之久,足迹遍及白城大地,他运筹帷幄、心底无私、敢说敢做,是有着和松树一样优秀品格的人物。

“万树垂杨竞秀时,春风拂煦马骄嘶。何人犹唱阳关曲,红雨青山尽是诗。”

陶铸为《胜利报》题词

这首格调高昂的诗句,是陶铸留下的诗篇。表达了陶铸在革命困难关头坚定的理想信念。

陶铸于年1月16日出生在湖南省祁阳县石洞源陶家湾下院子的一个乡村知识分子家庭。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年,18岁的陶铸加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参加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在叶挺部下任连长,后又参加广州起义。年起,先后任中共福建省委秘书长、省委书记、漳州特委书记、福建省委组织部长、福州中心市委书记等职。曾组织指挥厦门劫狱斗争,领导组建闽南工农红军游击队和闽东地区人民武装。年5月,在上海中共中央机关工作时被捕入狱。抗日战争爆发后经组织营救出狱,后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年冬,赴鄂中地区组织抗日武装,任新四军鄂豫挺进支队代理政治委员。年到延安,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八路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兼宣传部长。

从南下途中到转进东北

年4月25日至6月11日,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七大”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路线,党中央决定从延安调派大批得力干部,到沦陷区去建立新的解放区。“七大”闭幕前夕,中央根据关于在湘粤桂边区发动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的决定,任命陶铸为边区党委副书记兼部队副政委。

“七大”闭幕的第四天,即年6月15日,陶铸辞去延安中央军委秘书长兼宣传部长的职务,曾志辞去中央妇委秘书长的职务,夫妇双双离开延安,带领临时配备的湘粤桂边区党委班子,率领南下部队,奔赴远隔千山万水的南疆敌占区去开辟根据地。

在陶铸率领南下部队行进的过程中,当时行至洛阳附近,接到中央急电,苏联红军进入东北,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央作出了“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决策。成立以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与此同时,党中央又从各解放区派出2万多名干部,从苏北、华北、山东解放区调11万大军,陆续进入东北。中央要求赴湘粤桂边区的南下部队停止南下,掉头北上。接到中央命令后,陶铸率队日夜兼程赶赴东北,9月中旬到达沈阳。到达沈阳后,东北局书记彭真高兴地握着陶铸的手说:“已接到中央电报,任命你为辽宁省工委书记、省军区政委。”

东北,因其战略地位重要,成为国共两党争夺的重要地区。日本投降后,国民党企图在全国建立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蒋介石在美国政府的帮助下,调兵遣将,向东北大举进攻。鉴于苏联以《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为由,要求中共党政军撤出中长铁路沿线及周围大中城市,准备将沈阳交给国民党政府接管的情况下,我党控制东北,特别是控制东北大城市已无可能。因此,中共中央决定改变拒阻国民党进入东北的方针,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迅速在东满、北满、西满建立巩固根据地,提出了“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方针。年11月26日,辽宁省工委撤出沈阳。省委机关一分为二,由陶铸率领一部分党政干部沿中长路以西撤至法库。东北局决定,以辽河为界,建立辽西行政区,省委机关驻地在辽宁的法库县,陶铸任辽西省委书记。到农村开辟根据地,陶铸非常高兴,说:“这下好了,到了农村,空气新鲜,自由自在,主动权属于我们了。现在回到农村老家,我们可以深入发动农民群众,发展武装,建立根据地,准备进行长期的艰苦斗争。”

掩护省委机关从郑家屯向洮南转移

年3月我军占领四平后,辽西省委书记陶铸亲自领导了四平市内的接管工作。有秩序、有计划地清理日、伪资财,组建了敌伪资财清理委员会。同时成立了四平市委市政府。从4月18日开始,国民党集中了10余万美式装备的新一军(军长孙立人)、新六军(军长廖耀湘)、七十一军(军长陈明仁)和五十二军一九五师、六十军一八二师,共计10个主力师,由郑洞国、梁华盛为统帅,分左中右三路猛扑四平。我军为阻滞敌人的大举进攻,在四平外围集中6个旅的兵力,以侧击敌人。四平保卫战阻敌1个月,我方进行战略转移。

这期间的辽西省委机关已从法库迁至郑家屯,驻地在一个天主教堂内。四平保卫战后,随着国民党军的大举进攻,我军继续撤到松花江以北,与之隔江对峙。因战争形势的变化,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撤销辽西省委成立辽吉省委,省委机关从郑家屯撤至洮南。

战争形势非常严峻。尽管如此,陶铸仍然在办公室里日以继夜地工作着,部署着省委机关向洮南转移前的各项工作。还要主持和出席各种会议,批阅和起草重要文件,繁忙的工作使他废寝忘食,常常彻夜不眠,直到天明。5月中旬,四平保卫战接近了尾声,陶铸指示在做好一切善后处理工作,通知各区干部做好撤退准备的同时,还专门召开了民主人士会议,宣传革命必胜信心。

5月23日的早晨,陶铸接到双辽县委副书记安建平的报告,突然发现大批敌军出现在双辽火车站附近,当时情况十分危急。这是敌人在占领四平后,继续向北推进,在进攻郑家屯前,曾在三江口遭到我军的强烈阻击。敌人久攻不下,就避实就虚,绕道梨树县袭击郑家屯。这时,我军主要部队均在三江口驻防,郑家屯并无主力战斗部队,仅有少量警卫人员和准备撤离的省委党政军机关,现调部队已来不及。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陶铸一面指挥省委机关撤退,一面机智果敢地带领省委警卫班和双辽县长吴甄铎带领的警卫排,集中了不到人的队伍阻击。陶铸亲临前沿指挥战斗,采取声东击西的灵活战术,使敌人摸不清底细。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待省委机关安全转移后,才率领部队撤出郑家屯。由于国民党军队受到突然的猛烈阻击,虽然枪声已经停止很久,仍不敢贸然前进。最后,不得不动用飞机反复盘旋侦察,直到下午才心惊胆战地进了城。

陶铸带着部队追赶上撤退的队伍时,天色已晚,陶铸不顾一路劳顿率领省直机关又连夜继续北撤洮南。陶铸作为省委书记,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临危不惧、不怕牺牲的勇敢担当精神,深深感动了每一个人。

陶铸(前排中)与辽吉省委、军区领导合影

冒弹雨硝烟到四平战役前线慰问

年6月,我军夏季攻势中的四平攻坚战打响。这是我军第一次的大规模攻坚战。战斗从6月14日开始,到30日结束,给了敌人以严重打击。战斗十分激烈残酷,双方伤亡都非常大,辽吉纵队独一师师长马仁兴就是在这次战役中牺牲的,他是四平战役中牺牲的最高将领。

在攻打四平之前,吴甄铎负责组建四平市委,干部从辽吉地委所管辖的各县抽调。任命吴甄铎为四平市委书记兼市长、四平卫戍司令部政委。陶铸要求四平市委成立后主要抓两项工作:一是组织群众支援战斗,配合部队攻打四平;二是四平打下来后接管四平。

战役期间,陶铸率慰问团,从白城出发到郑家屯,冒着枪林弹雨,火线慰问。为筹划攻打四平做组织准备工作。陶铸配合邓华组建的七纵队,在四平西城歼敌大部。残敌退守东城,利用地形复杂、易守难攻的有利条件负隅顽抗。20余天的反复较量中,敌军动用80多架飞机对我方阵地狂轰滥炸。四平战场硝烟弥漫,一片火海。在七纵队进攻的通道上,烈火在燃烧,建筑物被夷为平地。守敌出动了大量坦克,作为临时活动堡垒,严密封锁着七纵队进攻的各条通路,控制了我军的进出路径。

战斗最危急的时候,我军监视哨突然发现,在我军阵地附近出现了几个闪动的人影,正冒着敌人的炮火,从枪林弹雨的呼啸声中潜行跃进。待判明是自己人后,由警戒人员把他们引进指挥所。当邓华司令一眼认出是陶铸时,激动地猛喊:“多危险呀在这个时候,你怎么也摸上来了?”陶铸从容不迫,跟大家一一握手,道过“辛苦”后,回答说:“看来部队的保密教育很有成绩,好不容易打听到你们呀,一路上只听说在前面,眼看快到敌军前沿了,还说在前面。这里分明是条交通沟,哪像个指挥所,近在敌人眼皮底下,你们隐藏得可真巧妙。不过这么简陋的工事也太危险了!”邓华情不自禁地道出心里话:“在这非常艰难的时刻,你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来看我们,太难得了!”陶铸接着说:“老邓,你们真正使人钦佩!你们每天都在出生入死,不来陪陪你们,那还说得上什么同志友爱,革命情谊呢?”邓华深深地表示感激之情,同时坚决请陶铸等同志快走:“危险之地,不可久留。你是我们四平前线将士的‘后台老板’,一切后勤和支前调度的重任系你一身,而且白城子、郑家屯全线也有战斗,你冒险来看我们,我们怎能安心呢?请你向辽吉各界转致谢意,放心吧,我们决不会给辽吉人民丢脸!”

陶铸在回归白城子的路上,果然遭到了敌机的俯冲扫射,敌机盘旋追撵着陶铸乘坐的吉普车,由于司机机灵地钻进一片树林,待车里人躲过灭顶之灾,拍打满身尘土时才发现陶铸披着的旧大衣被敌机打穿了两个洞。陶铸毫无惧色,仍谈笑风生,对身边的秘书、警卫员说:“让他们打吧,反正这军大衣是从他们那里缴获的。”

陶铸冒着枪林弹雨,潜行挺进到战场前沿慰问战士,使广大指战员感动得热泪盈眶,极大地鼓舞了士气。而在返回的途中,又被敌机击中了座车,弹穿大衣,险些负伤,这更激励了地方干部的支前斗志。

陶铸(前排左三)与辽吉军区部分领导人合影

俭朴的生活和乐观向上的情怀

陶铸在辽吉,生活极其俭朴。在白城子,省委机关驻地在日本人年建的一个厚生会馆,二层小楼(现为白城铁路工人文化宫),陶铸在二楼东侧的办公室,房间仅有十平方米左右。房间布置得极为简单,只有两把旧椅,一个不大的办公桌。陶铸酷爱郑板桥诗画,崇敬鲁迅先生。他的迎面墙上挂着一幅郑板桥诗画,刚劲潇洒地写着四句诗:

墨满池瓯酒满觞,

黄花又见古重阳。

从来我爱陶居士,

画出秋风五柳庄。

旁边还挂着陶铸用“草章”敬书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条幅。这苍劲有力的“草章”还是他20世纪30年代初,在福建漳州做地下工作时,利用寺庙做掩护,经常为南山寺抄经书练出来的。据说这诗画,是从延安带来的马搭子里,从辽西的法库,到郑家屯,一路带到白城子的。陶铸十分仰慕郑板桥、陶渊明为官的清廉高雅,把他们的名诗名画总是随身携带,到一个地方就挂在墙上,以此作为鞭策自己清正廉洁的座右铭。

陶铸自己生活俭朴,不在乎自己的身体,对其他同志却关心备至,时时挂在心上。陶铸过去在敌人监牢里备受摧残,患了肺病。由于劳累过度,加上营养不良,病灶复发,经常吐血,陶铸仍然披着一件旧日本军用大衣,伏案疾书。一阵阵剧烈的咳嗽之后,便吐一口殷红的鲜血。但仍然没有放下手中的笔,继续工作着。他的咳嗽声,不时惊动隔壁的秘书和卫生员,他们不时地守候在陶铸身边,心痛地劝说着:“快吃药吧!该休息了!”陶铸总是微笑着安慰他们:“不要紧,我这就休息。”在白城子期间,陶铸患有严重的肺结核病,身体很虚弱,但他把自身健康置之度外,总是不知疲倦地工作。东北局考虑陶铸身体状况,四平战役后,由军区机关给他带回几瓶磺胺剂药。可陶铸只留下了一瓶,其他几瓶都分给了省、地、县一些患病的同志。事隔不久,突泉中心县委书记朱继先来向陶铸汇报工作,陶铸关切地问:“你的肺病见轻了没有,我这里有药你拿去吃吧。”顺手将桌上那瓶唯一的药送给了朱继先。当时医药十分短缺,尤其磺胺这类新药更为珍贵。朱继先很受感动,站起身来,紧紧地握住了陶铸的手,久久不放,嘴唇微微颤动着,激动的热泪夺眶而出。

在辽西省委和辽吉省委时期,因为没有副书记,地方上的中心工作,都是陶铸带领几位部长日夜操劳,他兼任着省军区和第七纵队政委,重要的军事行动也要他参加定夺,总是夜以继日地工作。他在洮南、白城子都是住在一间小平房里。在白城子,他的住处离报社较近,报社值夜班的编辑深夜路过他的门前时,总可以见到室内灯光闪闪,不是在开会,就是在批阅文件。

陶铸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年5月,国民党军已经占领四平的情况下,东北局根据中央“让开大路,占领两厢,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建立巩固的根据地,与国民党开展长期争夺战”的部署,我军、地人员将有计划地撤出四平、郑家屯,向洮南、白城一带转移。这期间,辽西省委和行署机关,已经提前迁往洮南。留守当地的只有少数部队和县武工队、县区干部,陶铸身边只留下一个警卫班和一部电台。形势十分严峻,整个辽西笼罩在战争的乌云里。可是,陶铸泰然自若,日夜忙着支前工作,很难得闲,但仍然保持着乐观情绪。一天晚上,陶铸同从延安干部团来的俞未平等几个人,来到了郑家屯郊外散步。夕阳余辉映红了刚刚披上绿装的大地,映红了盛开的野花,真有一番“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的诗情画意。陶铸突然转过头来,饶有兴致地拖着浓重的湖南乡音,朗声背诵起来: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吟完之后,陶铸反问到:“不得到辽西,我们现在不是已经到了辽西吗!还到了辽西的西边呢?”这时他兴致很高,脸上漾溢着兴奋而激动的微笑。那种谈笑风生、乐观主义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大家。

陶铸等老一辈革命家,在白城留下了大量的红色印迹,是我们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宝贵的精神财富。

—END—

来源

白城日报中共白城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辑

雷雪责编

李家慧复审

赵翠丽终审

刘长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chengshizx.com/bcsjj/113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