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早期症状 http://m.39.net/pf/a_6320392.html发展,从解放思想起步;希望,从转变观念开始。
今年10月以来,一场围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破解矛盾,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进白城全面振兴”主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引领白城大发展、大跨越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在白城蓬勃展开。白城大地,到处涌动着奋发进取、干事创业的建设热潮,到处激荡着解放思想、促进发展的工作激情。
思想大解放,促进大发展。这次解放思想的热潮,使万白城干部群众重新审视和定位了自己的方位和坐标,推动白城各项重点工作长足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踏上了新的征程。白城大地又一次风声雷动,波澜壮阔——
01
改革深入推进活力不断迸发
落后的观念,不能引领科学的发展。改革就是破旧立新,也是白城打好“三大攻坚战”,狠抓全市“四项重点工作”,接续办成一系列大事,办好一系列要事,办妥一系列难事,推动新时代白城全面振兴发展开创新局面的“关键一招”。
白城始终坚持一手抓顶层设计落实,一手抓基层探索创新,10大领域项重点改革任务顺利推进。
攻坚“只跑一次”。实行坚持高位统筹,抓好“天线”;坚持问题导向,抓好“热线”;坚持源头破冰,抓好“底线”;坚持夯实基础,抓好“标线”;坚持典型引路,抓好“专线”;坚持全面监督,抓好“红线”;坚持营造氛围,抓好“视线”的“七线”工作法。推动“只跑一次”改革,深入落实“一网、一门、一次”政务服务改革,公布三批件改革事项,构建深入调查摸底,查基础、开展“三亮三监督”活动,查态度、梳理热线电话问题,查堵点、开展“问效企业”活动,查需求、开展“面对面约谈”活动,查重点、开展“只跑一次我来跑”活动,查效果和纳入年终绩效考核、纳入年终领导干部考核、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督查的“六查三纳入”全方位监督体系,确保改革取得实效。办事时限平均减少近一半,企业和群众办事时限平均压缩45%,“零跑动”和“只跑一次”事项占比达87.5%,“互联网+医保”做法被国务院通报表彰推广。
开展“三亮三监督”活动。全市45个部门的主要领导,接受媒体专访,作出郑重承诺。推行重点项目代办制,项目前期明显提速。开展助企脱困活动,为企业争取科技资金万元,担保贷款28.6亿元,推动大用户直购电,为企业节约用电成本万元,让企业和项目“轻装上阵”。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实际行动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
深化“放管服”。发布新版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健全事中事后监管制度项,向下放权50项;民营企业户数同比增长13.8%,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最多3天。公共资源上线交易17.4亿元。“诚信白城”全国监测排名上升56位。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组织开展“软环境提升攻坚年”活动,大力服务民营企业发展,引来梅花集团百亿元投资项目,我市荣获东北地区唯一“中国企业营商环境十佳城市”。
建设“大通道”。总投资亿元的双嫩高速边昭至黑水段、松原至通榆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全长28.7公里的国道白城绕越线项目全线通车,横跨吉黑两省的大安嫩江公路大桥主体竣工,“点对点”直达北京的列车和航班顺利开通,我市内畅外联、主动融入的时空距离大幅度缩短。
加快“大开放”。白齐兴跨省生态经济合作区纳入国家规划布局取得重要进展,与长春市、嘉兴市的对口协作取得实质性突破。成功举办国家燕麦荞麦营养加工产业发展学术交流会,与俄罗斯国家科学院联合建立2个科技中心,东北三省唯一的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落户大安。
02
扮靓绿色本底打造生态地标
期待,因为过去曾经的岁月里……
这座生态之城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一顶顶桂冠耀眼夺目。
憧憬,因为未来的征程中……
这座城市勾勒的蓝图是那样给力:以“生态”为统领,本着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理念,启动生态保护与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推进“四大生态”工程,构建“六大生态”系统,着力打造吉林西部生态屏障和特色生态产业基地……
如今,站在建设美丽中国新的历史起点上,大美鹤乡生态建设成效凸显,草美林丰、湿地广袤的生态本底正在回归,而一切正预示着,她将与生态鹤乡、魅力白城、宜居家园的现实最终相逢。
风沙弥漫曾是老一辈鹤乡人心头抹不去的土黄色记忆。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世世代代生存在这里的鹤乡人梦寐以求着有朝一日绿染山川,水碧天蓝。
面对这种局面,白城市委、市政府站在构建和谐白城高度,大坐标审视,大手笔勾勒:规划生态“绿脉”、打造生态“绿肺”、编织生态“绿网”,在瀚海大地接续开展了一场规模空前的“举市三年大造林,加快治理荒漠化”和“三年再造百万林、建设西部大屏障”“造林还湿双百万”活动。年以来,共完成造林.3万亩,湿地修复到万亩,草原恢复到万亩,林地增加到万亩,规模化种植燕麦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2%,被国家评为“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一道道绿色屏障锁住了风沙肆虐的脚步,让鹤乡大地染上了新绿、让荒山披上绿装,打造出了一个绿色州府。
DaMeiBaiCheng
描绘蓝色新图景、引得源头活水来、构建魅力塞上水乡。鹤乡——草原之城,滨江依河傍湖,因水而兴,得水独厚,素有“中国东北水乡”之称。
白城生态核心问题在“水”,如何作好水文章,破解水“瓶颈”,白城市委、市政府给出了全新的答案:紧紧围绕“三条红线”“四项制度”,突出白城滨江、滨湖生态特色,构建六大体系,确定白城市五大水生态文明主题,打造独具特色的“水系为韵、生态白城”,构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体系,重构魅力塞上水乡。
有水则兴,无水则衰。白城市委、市政府全力推进大安灌区、分洪入向、河湖连通工程等建设,为水生态建设增添新鲜“血液”。截至目前,河湖连通工程全面告捷,个水库泡塘全部连通,新增蓄水量15.9亿立方米。
“想金山、盼银山,守住耕地是靠山”,这是鹤乡人最平实的想法。白城市紧紧围绕构筑吉林西部生态屏障的战略部署,大力实施农村土地整理项目,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让万顷荒地变良田、生态建设可持续。尤其是去年以来,推广“劲草一号”、燕麦治理盐碱地示范项目,通过以草治碱防沙兴牧,恢复“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让草原成为白城最耀眼的生态名片,打造吉林西部生态地标。目前,共完成土地整理项目53个,整理土地面积12.04万公顷,新增耕地面积7.03万公顷。
03
创新扶贫模式寻生态脱贫路
通榆县乌兰花镇陆家村64岁的张福军,自打住进村里分的住宅楼,每天早醒如坠梦里,都要把房间打量一番,他不相信这是自己的家,全村余户村民像他这样的不在少数。
为沉寂多年的陆家村带来震撼的是一次特殊的“聚合”:一个是国家级贫困县里的贫困村,一个是国家级新区,一个缺钱,一个缺地,在一项土地新政的催生下结成“发展共同体”。依托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作,借助增减挂钩土地政策,陆家村“联姻”长春新区,不到一年时间,陆家村多户村民陆续搬入楼房。免费供热,窗明几净,一团喜气。上了楼房,平均每户农民净“赚”了10.7万元……一个曾经步履维艰的贫困村,就这样“华丽转身”,实现了精彩嬗变。
沧海百年,民生不息;脱贫攻坚,时不我待。一直以来,白城围绕不拖全省后腿、打造白城速度,把脱贫攻坚工作放在首位,大胆探索实施了一批符合市情、符合实际的生态扶贫之路和创新模式。
——创新探索推行“双带四增”生态产业扶贫模式。“双带”,就是“龙头企业+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两种带户模式。在“龙头企业+贫困户”方面,发挥吉天然、雏鹰、天意等大企业带动作用,吸纳贫困户参与增收致富。在“合作社+贫困户”方面,突出抓好合作社规范运营,全市带户合作社发展到个。目前,全市通过“双带”模式落实种、养、加工等产业扶贫项目个,带动贫困人口21万人(次),户均增收元。“四增”,就是大力发展光伏扶贫、庭院经济、扶贫车间、电商扶贫四种增收模式。围绕光伏扶贫,在每个贫困村建设了千瓦的村级光伏电站,总规模18.5万千瓦,总投资14亿元,项目收益可对所有贫困人口持续20年分红,每个贫困村年均分红可达50万元,户均分红0元。围绕庭院经济,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的实施意见》,引导发展辣椒、黄菇娘、中药材等特色种植,全市累计投入补贴资金2.6亿元,庭院经济发展到19.6万户(其中贫困户5.7万户)、18.8万亩,预计户均增收元以上。围绕扶贫车间,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返乡创业者把生产车间建在村屯或农户家中,参与“扶贫车间”的贫困户人均增收元左右。围绕电商扶贫,出台了《白城市电商扶贫推进方案》《建档立卡贫困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全覆盖工作方案》,在所有贫困村全面建设电子商务服务站,网上交易量达到1.9亿元。
DaMeiBaiCheng
——创新推出“三下沉、两提高、一兜底”医疗扶贫模式。我市因病致贫比重高达65.8%。为切实解决好贫困人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全市总结推广洮南市“三下沉、两提高、一兜底”经验做法。实现看小病、吃零药“不出村”,对患28种重大疾病的重度贫困人口实行“一卡通、零垫付、全兜底”。
“三下沉”:主要包括健康服务下沉,县、乡医护人员定期下沉到村卫生室开展巡诊;技术资源下沉,乡卫生院医疗报销权限下沉到村卫生室;供药环节下沉,乡卫生院慢病用药下沉到村卫生室。
“两提高”:一个是提高门诊报销比例,乡村两级门诊报销比例从原来的村50%、乡60%,全部提高到80%;再一个是提高门诊报销封顶线,乡卫生院报销封顶线从年度元提升到元,村卫生室报销封顶线从年度报销50元提高到80元,实现了贫困残疾人看小病、吃零药“不出村”,减少群众跑路和节省费用。
“一兜底”:对重度贫困人口患28种大病住院的,在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救助、补充商业险报销后的费用,实行全兜底。
截至目前,全市已救助2.03万人次,支付资金.8万元。
——创新推行易地扶贫搬迁“陆家模式”。抓住土地“增减挂”政策机遇,年,在陆家村开展易地扶贫搬迁试点,通过把原有宅基地改造为高标准水田,将节余建设用地指标交易获得资金,同时争取国家和省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资金,共同投入新村建设。目前,共完成31个村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覆盖贫困户户、人,其中92户贫困户都上了楼,有的还有了存款,开启了“大社区”城镇化新形态。实现了“资源变股权、资产变股金、农民变股民”身份转换。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7万元。
——创新开展“三帮扶一推动”活动。建立了市级领导包县、市县联动包村包户的责任机制,全市个部门(单位)包村、1.65万名干部包户、10万名党员参与帮扶,实现了全覆盖。抓好“志智双扶”工作,广泛开展“全民志愿·公益白城”活动,志愿者参与人次超40万、帮助多名贫困学生、帮扶贫困群众3万余人,公益性捐助1.98亿元。开展“百企助百村”活动,组织户规上工业企业、64户商贸企业实施帮扶项目54个,安排就业人,形成了全社会合力攻坚的局面。目前,全市累计脱贫13.9万人、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由18%下降到4.4%。
04
高标准招引入注入发展动力
感叹!实施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个。
招商引资成果喜人。借助吉林省——泛珠三角区域投资合作峰会、第三届吉商大会等招商平台,举办白城——嘉兴对口合作商协会、白城市燕麦产业发展合作对接会等推介活动,成功签约重点项目23个,合同引资.8亿元。
震撼!投资超百亿元的梅花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完成投资32亿元,一期40万吨赖氨酸工程投产,投资50亿元的光伏领跑者基地建设一年即并网发电。续推吉运肉牛、雏鹰生猪等超10亿元的三产融合项目,新开工投资40亿元大北农现代农业一体化、投资52亿元的歌珊肉驴、投资12亿元的鲁能风电等66个超亿元的重点项目,四季盛宝、中一精锻、星旗生物质热电联产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竣工投产……
DaMeiBaiCheng
大手笔规划、高起点定位、全方位推进,一处处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让我们感受到急切奋进的足音;一个个重点建设项目,气势磅礴地掀起了瀚海大地新一轮经济转型赶超的浪潮。一组组崭新的数据见证着白城项目建设新的跨越,诠释着白城人描绘幸福大美鹤乡的梦想和期盼。
白城迎来了新一轮城市大发展、大建设、大开放的历史性时刻,面对新常态、新要求,在生态经济建设的战场上,今日之鹤乡用项目激活发展,用项目点燃全局,绘出了“路线图”,下达了“动员令”,按下了“快进键”……
招商引资是一个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更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一个永不褪色的主旋律。早一天把招商引资项目从纸面落到地面、从共识落到行动、从研判落到效益,就能够抓住更多的发展机遇。落实“三抓”“三早”要求,开展“三精准项目攻坚年”活动,创新方式,拓宽视野,加大力度,整治环境,打造平台……白城全方位、多层次地抓好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专题招商工作。如今,白城独具特色的招商环境得以显现,经济发展的“磁场”效应逐渐彰显,招商引资工作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发展、提质升级的强大引擎——投资30亿元的阳春羊奶、投资65亿元的吉运肉牛等全产业链项目陆续开工;投资超亿元的敖东药业、银诺克药业、中一精锻、永固连杆等扩能改造项目顺利推进;50万千瓦光伏领跑者基地项目获国家批复;成功在北京举办燕麦产业发展项目合作会……栽好梧桐引凤凰,借得东风行万里。白城招商引资这艘“大船”正在加速前行,且越行越远。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抓好项目建设,谋划是基础,争取是关键,推进落实才是核心所在。白城始终坚持“稳中求进”主基调不动摇。克服经济下行压力,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级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增速在全省排名靠前。重点企业支撑力和贡献率明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预计今年粮食产量可达亿斤。服务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宏达、港原、中农等物流园区建设顺利推进,电子商务蓬勃发展,预计今年交易额20亿元。加快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切实破解融资难问题,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全市民营企业达到1.52万户,个体经营户13.9万户,从业人员33.4万人,占全市城镇就业总数的50.1%。生态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接待人数、旅游收入逐年增加,增幅保持在15%、20%左右。只有推进项目落地生根,才能将项目的潜力充分激发出来,使之真正成为加快白城发展的助推器。为此白城在项目建设上突出“快”字、在项目质量上突出“优”字、在环境建设上突出“实”字,让思路布局由数字变为现实。
05
打造生态城市树立海绵样板
海绵城市建设,给这座草原城市增添了生态之美、现代之韵;弹性“海绵体”给城市中的人们带来了宜居之感、幸福之情。两年寒暑,个日日夜夜,因地制宜的创新探索,实现了“老城变新城、小区变花园”的目标,创造了“白城速度”;探索了“海绵城市+老城改造”的路径,打造了“白城模式”;创新了中国北方寒冷缺水地区海绵城市建设典范,树立了“白城样板”。白城变了,在老百姓眼中,它正越来越美丽,越来越让人喜爱。
知易行难。而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海绵城市建设(老城区综合提升改造),是白城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投资力度最强、设计标准最高的城市基本建设工程,工程量、工作量相当于过去几十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总和。拆违难,是城市建设面临的共性问题。经过市区各级干部齐心合力,共自拆违建18万余平方米,占总面积的99.6%,是有史以来拆除违建面积最多、力度最大的一次,无一例越级上访事件,开辟了零上访的先河,为海绵城市建设、老城区综合提升改造顺利推进创造了条件铺平了道路。
DaMeiBaiCheng
聚焦干净整洁,坚持建设管理两端发力。深度推进“四城联创”,中心城市品质实现全方位提升,交出了“老城变新城、小区变花园”的完美答卷。凸显了“海绵”效应,成功经受多次强降雨考验,实现大雨不内涝、小雨不积水。在首届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创新典范项目评选中,我市作为全国首个全面竣工、完整总结、正式出版案例的城市,入选项目最多、质量最好,被评为“样板城市”。目前,高质量完成项老城改造提升收尾工程,广场、公园、社区等公共基础设施全面提档升级;增加绿化面积万平方米,达到省级园林城标准;创新建设“综合管廊+线缆管廊”29公里,主街主路上空“蜘蛛网”全面消除,成为全省标准模式。
同时,扎实开展“城市管理提升年”活动,依法整治“十乱”现象8万余处,街路深度保洁、小区物业管理、文明交通秩序形成常态长效,打通了服务居民“最后一公里”,实现“天天都是新城”目标。市民公德意识、文明素质显著提升,群众获得感、舒适感、荣耀感前所未有。我市成功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引入全新海绵城市理念进行的老城区整体综合改造,不仅注重城市的“面子”,更注重城市的“里子”。再次走进白城,一幅幅崭新、壮美的画卷映入眼帘:一条条宽阔笔直的道路、一座座富有现代气息的楼宇与蔚蓝的天空交相辉映,顺畅行驶的车辆、徜徉陶醉于公园、广场的休闲人群构成一幅幅色彩厚重的油画……感受到的是一种活力、一种生机,触摸到的是一股现代化的气息。
◆信息来源:《白城日报》记者翟向东李晓明/报道
◆如转载本公号内容,请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侵权责任
本期编辑:李家慧姚思屿
版权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