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
藏在水风井巷子一角的老店,紫底白字的招牌被风吹日晒的成了灰紫底黄白字。
这般不打眼的门头,不经意走过可能就会错过。但靠着一批忠实拥趸的口耳相传,依旧名声在外。
时光荏苒,36年过去了,曾经作为城市中心的水风井仍处城市最核心的繁华地带,往日风华却已不再。
华南小吃作为街上最老的餐馆,在那些充满现代气息的高楼大厦包围之下,显得格格不入。
经过多年沉淀,始终初心不变,回味依旧。这骨子透出的大概就是老长沙的“食物情怀”吧。
推门而进,三点钟的夏日午后,在这几十平米的店面,来人络绎不绝,用餐的食客多是中老年人带着儿子孙子的组合~
“绿豆沙和红豆沙,要冰滴!”
“一个凉面、通心粉,加一碗白粒丸。”
每次到店都能听到周边的邻居操着一口老长沙方言跟老板娘叶阿姨打着招呼点单,很亲切。
抬头看看华南的物价,简直令人诧异:凉面2块、通心粉3块、鸡蛋饼4块!...菜单上的最高价才8块!人均几块钱左右就能吃个遍了。
难怪大家都说:不管物价再怎么提高,这里的价格还是那么亲民。
“我们都是从小吃着长大的,小学的时候,爸妈就带我来这里呷家伙,跟现在一个价一个味,冇点变化!”一位食客这样告诉我们。
20世纪80年代,叶阿姨从自己父亲手里接过这个铺位,如今30多年过去,阿姨的皱纹也慢慢变多,伴随着这家店一起变老。
叶阿姨和老板每次都是轮流坐店,每天坐在柜台后,拿着一摞厚厚的废弃稿纸手写菜单,这些稿纸大部分是作业本或者办公用纸,俨然成为华南小吃独有的特色。
在这工作的有一些奶奶阿姨辈的人,有的已经在这工作了十多年,在店里和他们交谈会感觉特别的亲切。“东西都是我们自己做的,呷起来你们放心。”
良心小食,最贵不过8块钱!
我问叶阿姨店里哪个是招牌?阿姨大气的笑了笑:冇得什么招不招牌,我这里的东西都好吃!
-绿/红豆沙-
不过从叶阿姨言语看得出最满意的还是绿豆沙和红豆沙,一定要叫我们先尝尝:“冬天是热的,夏天是冰的,清凉解暑,呷这个最好哒。”
受欢迎程度的确看得出,基本上每桌都点了一份。
叶阿姨透露:“我这里豆沙都是传统的煮法,也是我长久不衰的秘密。豆沙要经过多重工序,文火慢熬。煮好隔水冷却后,再放进冰箱。客人点了,再一碗一碗盛出。”
喝起来是入口即化的沙状,没有成颗粒的豆子,分量和甜度都是恰到好处,几下功夫,一碗红豆沙就微微见底。
-凉面-
这个闷热的天气,来一份凉拌的主食,再合适不过了!
讲究的取材、讲究的做法,是凉面成型的关键。加上秘制的萝卜干,香脆的花生和凉面相互交融,是出了名的好吃~
细细的面条韧劲十足,那独有的甜醋还在散发些淡淡的清甜,巴不得一口气嗦光。
-刮凉粉-
没外边凉面那么多的调料,光是辣椒水香菜末花生米加点油萝卜,就是一碗清凉爽口的刮凉粉~
吃之前一定要拌匀,呼啦的让人大快朵颐。
-通心粉-
通心粉是爱狗的良心推荐!由于原材料的关系,通心粉比凉粉和凉面贵上一块,但品质一口就能吃得出来。
底料本来就做得香,和凉面一样不用放过多调料,只要等中空的通心粉吸收汤汁,恰一口那叫一个入味!
-白粒丸-
说到白粒丸,那肯定是细伢子最喜欢的食物了。
用米豆腐做成的小丸子,一颗颗饱满的浮在碗里,带着淡淡的碱香。和着店里自制的酸菜一同入口,就如同尝到了长沙惬意的生活滋味。
-酸梅汤-
吃完主食,热情的叶阿姨又端过来两碗酸梅汤和果汁,招呼着我们:“试试我这个酸梅汤,保证不会后悔咧。”
酸梅汤带着微微的酸味和清香,和外面勾兑的完全不是一回事,难怪是夏天的标配。
我带着吃货妹和摄影师小桶,三个女生吃完后算起总价,竟然发现只要20.5元!就是每个人平均7块钱都不要!
数十年坚守:做呷的,要讲良心!
叶阿姨深知原材料是美食能否成功的关键,颇为自豪的向我展示透明橱柜里她的成果:“我们的米粉、粉丝、油盐酱醋都是用的好东西,只要吃了健康,哪怕贵一些,都无所谓的。”
干净宽敞的二楼没有设置座位,都是擦得干净铮亮的厨具灶台,这样大面积的制作间,的确是难得的。
我问叶阿姨为什么能保持如此低廉的价格,阿姨说来吃的很多都是街坊领居和老顾客,作为长沙人,想保留那份最简单的味道。其实开这家店也不为赚钱,只为了能养活和我这么多年一起打拼的老员工。
难怪水风井人来人往,师二附小多少学子从入学、毕业到工作。但有时间,总是会来这里吃上一碗绿豆沙,嗦上一碗粉。
随着时光的流逝,一代又一代人的老去,在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冲击之下,以后可能再也吃不到这种低价朴实的美味了。
作为一个吃货,爱狗只想把这份属于长沙的老味道和感动传递给更多人。
『华南小吃』
人均: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