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是吃货的朝圣地
文艺青年的图书馆。
在这片独特瑰丽的地域,
有着丰富而引人入胜的历史,
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每一个
地名的含义都是一段
尘封的往事,
小编整理了红河州13个
县市名字的由来,带你重新
认识熟悉且陌生的云南
红河州的由来
红河州因红河流经州内多数市县而得名,
此外,以“哈尼族、彝族”为名是因为
在建国初期时,蒙自专区与红河哈尼族
自治区均系少数民族地区,
人口比例上彝族比哈尼族多,按理本应
排在哈尼族前,但是由于省里已准备
在楚雄专区建立彝族自治州,
而蒙自专区与红河哈尼族自治区并非彝族
主要聚居区,哈尼族却是全省唯一聚居区,
也是唯一自治地方。
因此,说服彝族,在自治州名称的民族排列
上以哈尼族领先,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的州名就这样确定下来。
蒙自
含义:与天一样高的大山
蒙自,现为红河州府所在地,位于云南省的东南部,县境南北纵距62公里,东西横距61·3公里。蒙自之名,最早见于元代。蒙自建县,始于西汉。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年)汉武帝置益州郡,辖24县,蒙自属24县之一的贲古县。蒙古宪宗七年(公元年),立目则千户,亦称蒙自千户。元代十三年(公元年)废目则千户,建蒙自县至今。
但蒙自作为地名,它的来源有多种说法。它与个旧、建水弥勒等县市都是彝族地名。公认的是因蒙自县城西有目则山而得名。《元史·地理志》载:“县境有山,名目则,汉语讹为蒙自,上有故城,白夷所筑,即今县治。”
目则山又名蒙自山、麒麟山、犁铧山、莲花山,离县城约15公里。民国二年(年)划属个旧,今为云锡公司松树脚锡矿生产基地。该山由于山势高耸,傍晚日落,霞光万丈,旧志中称“目则云霞”。
“目则山”有两种解释:一是该山海拔·7米巍峨高耸,屏立蒙自坝子西南,举目则见,故名目则(《环宇通志》卷《临安府·山川》条:“目则山在县西三十里,即蒙自山也,百里外举目则见,”因名。)《道光云南通志》、《清史稿·地理志》、《云南郡县释名》等均有类似记述。
但不论作何解释,因山得名,则为多数典籍所公认。二是彝语称目则山为“母祖白莫”,目则为彝语“母祖”的转音,意为天的最高处,“白莫”即山峰的意思。“母祖白莫”即峰插云端的大山。“母祖”经汉语翻译为“目则,“”目则”又简化为“蒙自。
参考文献:《蒙自县地名志》《云南省地名志》
固定布局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个旧
含义:种荞吃荞的地方
个旧,作为我国最大的锡生产和加工基地,其锡的开采最早于汉代。但个旧作为地名最早见于明正德五年(公元年)周季凤纂修的《云南志》。
志中“临安府土产”条云:“锡,蒙自个旧村出。”而有“个旧”一名最早的实物,现存于个旧市云锡博物馆内明代铜钟上铸的文字。但实际上个旧名称的形成历来有多种说法并存,其中流传较为广泛的有“古臼、果(作)觉、个纠”三种。
第一种,“古臼”。在云南大学出版社年出版的《红河州民族志第二卷彝族·第五节对开发个旧的贡献》载:“据《古今图书集成》第卷《方舆汇编·方典·临安府·蒙自县·古迹考》载:‘石杵臼,在蒙自县东三十里,土人戏舂之,不可动’。传说,从前蒙自有个村子,古时安着用来搞碎矿石的大石臼。人们也就戏称这村子为古臼村。后来,有个县令将其舅子安排在矿山,强占了一部分产业和村子。人们怨恨他,骂其估霸石臼,称之为古臼,于是古臼的名就叫开了,因‘古’、‘估’与‘个’、‘臼’与‘旧’音相近而写成“个旧”。
第二种,“个纠”。据施义编写、云南省金属学会个旧分会年印制的《锡都古今综横探·第一章个旧锡矿的开发》载:“个纠”为这一带彝族语。:“个”为矿石的意思,“纠”为真多的意思。“个纠”即矿石真多。由于外来人员迁到矿山居住,把民族语翻译成汉语,语音便成了“个旧”,这一名称便一直沿袭下来。
第三种,“果作(觉)”。据年个旧市人民政府编印的《个旧市地名志》载“据历来居住个旧近郊的土著姆机族和倮族(均为彝族支系)的老干部和老人追忆先辈传闻:古时的个旧是一片人烟稀少而荒僻的不毛之地。那时的村民,因山高缺水。气温低寒。全靠种荞为生。姆机语和倮语素称荞为“果”,荞做成饭食叫‘作’或‘觉’。荞饭连称‘果作’或‘果觉’。个旧为“果觉”谐音,其义就是种荞子吃荞饭的地方。现在,比较认同的是第三种说法。
个旧,西汉至年均属蒙自县,年由蒙自、建水部分地设置个旧县,年建个旧市。
参考文献:《个旧市志》《云南省地名志》
固定布局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开远
含义:四面伸开联结广远
开远,是滇南重镇,交通枢纽和工业城市。它东临邱北、砚山,南接蒙自、个旧,西靠建水,北临弥勒。这里是人类直系始祖的摇篮,有出土万年的小龙潭腊玛古猿。
开远旧称“阿迷”,系先秦时居境内边落“阿宁蛮”沿袭至今。南宋宝佑五年(蒙古宪宗七年,即年)境内设阿宁万户府。元至元十三年(公元年)推行省制后,撤销万户府,改设阿迷州,隶属临安府。民国2年(年)废州改县,称阿迷县,隶属蒙自道。
“阿迷”,就字面意思有迷惑不解、迷离混乱、愚昧无知、是非混淆、善恶不辨等意。“阿迷”这个称谓由于俗不可耐,毫无文彩,从明朝万历年(年)之后,不少有识之士引经据典陈述利弊,倡以改名。
至清顺治五年(年)大西军部将孙可望、李定国联明抗清,进军云南,在平定阿迷后,取“开拓荒远边疆”之意,一度将“阿迷”改为“开远”。但清军统一云南后,州郡沿袭旧制,“阿迷”一名仍未寿终正寝。
辛亥革命成功后,民国建立,改革封建制度,要求废除含有封建意义的地名,如奉天省改为辽宁省,时仍阿迷县长的蒋子孝抓住机会申报更名,他拟定“开远”、“南明”、“乐融”三个县名,其中,“开远”取意“四面伸开,联结广远”。
上报之后,经过国民政府内政部批准,年2月19日阿迷县改为开远县,这也是历经多年才更名成功,国内罕见。
年10月,开远县撤销并入个旧市。年9月又恢复开远县仍隶属个旧市,年2月改隶属红河州。年11月18日撤销开远县,设开远市。
参考文献:《开远市志》《云南省地名志》
固定布局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弥勒
来自先民部落首领名
十分有趣的是,云南省的弥勒县竟与弥勒佛同名。关于”弥勒“县名的来历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其一,古代当地有一个夷人部落,酋长名叫木勒,因夷人口音“木勒”与“弥勒”相近,所以该地用“弥勒”冠名。
其二,弥勒,是彝族先民“些莫徒蛮”部落首领的名字,以首领名字命名部落名,又从部落名演变为县名。还有一种说法是“弥勒”是彝语,意为“红土地”。
参考文献:《弥勒县志》《云南省地名志》
固定布局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建水含义:大海边的城市
建水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得名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元史·地理志》载:建水城“唐元和间蒙氏所筑,古称步头,亦称巴甸。每秋夏溪水涨溢如海,夷谓海为惠历为大,故名惠历,汉语曰建水”。《临安府志》亦称,唐元和年间,南诏筑惠历城于巴甸,汉语译为建。
由上述记载可知,建水城建于唐代元和年间,即公元至年之间,距今也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惠历”的称谓是当地少数民族语,意思是大海子或海边的城,古汉语中的“建”有“大”的含义,译成汉语就叫做建水。
另外,建水由于古代溪水甚多,因此桥梁也较多,有古桥40座,著名的城西双龙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印制成邮票而斐声中外。
参考文献:《建水县志》《云南省地名志》
固定布局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石屏
含义:平定统一为石平
石屏之名最早见于唐天宝十一年(年),古代石屏、建水一带为沼泽,当地土著居民掘地得石坪,聚为居邑,始称石坪邑。
蒙自宪宗三年(年)十二月,忽必烈率蒙古大军乘革囊渡过金沙江,消灭大理政权,宪宗七年(年)元军平定云南,在云南设置郡县。
至元七年(年),改阿僰万户为南路,治所在通海,后改为临安路,改石坪为州,属临安路。直至明洪武十四年改临安路为临安府,改石坪州委石平州,意为“平定统一”。因“平”和“屏”同音,后讹为“屏”,此后石屏之名一直沿用,至民国2年改石屏州为石屏县。
参考文献:《石屏县志》《云南省地名志》
固定布局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红河县
含义:地处红河之畔
红河县,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有少数民族的先民在这里生息繁衍。年秋,五星红旗即将插遍滇南边疆,中共滇南地委取“红色”之意,改元江为“红河”。
年由石屏、建水、元江三县设置红河县,年改称红河爱尼族自治县,属蒙自专区,年又恢复红河县,以北临红河而得名。
参考文献:《红河县志》《云南省地名志》
固定布局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绿春
六村变绿春
绿春县建立较晚,诞生于年的大跃进年代,解放初期今绿春县所属地区属金平、元阳、红河、墨江四县管辖,年成立办事处。
年建县,“六村”、“大兴”均为土司、伪政权时代的称谓,各族群众均不赞成,“绿春”象征年轻茂盛,美丽富饶,象征民族的繁荣和发展。
而根据《绿春县志》记载,依县境山清水秀,气候温和,四季如春的自然特征及各族人民希望生活像百花盛开的春天那样生机勃勃的美好心愿,定县名为绿春。
从历史记载和后来的解释中,“绿春”有三层含义:
第一,良好愿望,解放了,人民翻身做主人,各民族平等了,希望生活像春天一样充满希望;
第二,绿春是块美丽富饶的沃土,气候宜人,四季如春,再加上当地森林植被很好,郁郁葱葱,满目苍翠,一片绿色;
第三,“绿春”在云南方言中与“六村”同音,“绿春”代替“六村”,前后可以衔接。
年3月,经云南省政府成立六村办事处,年5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以六村办事处所辖区域和金平县划出的平河、东批两个乡设县,并依县境内山清水秀,气候温和,四季如春的自然特征及各族人民希望生活象百花盛开的春天那样生机勃勃的美好心愿,而定名绿春,同年七月十五日绿春县成立。
参考文献:《绿春县志》《云南省地名志》
固定布局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元阳
含义:元江当阳之地
元阳是解放后才建县的,起初叫新民县,县政府驻地新街,年改称为蒙自专员公署新民办事处,年5月7日,国务院批准设县,同时避免与辽宁省新民县重名,决定更名为元阳县,取“元江之阳”之意,元阳县地处元江南岸,地处当阳位置,“阳”即向阳之意。
参考文献:《元阳县志》《云南省地名志》
固定布局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金平
改土归流和与产金有关
民国21年6月,勐拉土司刀治国,迫于局势压力,主动放弃土司职位,接受改土归流,云南省政府将原来的金河设治局和平河设治局合并设县,分别取两个局的第一个字合成金平县。
当然,“金平”的来历也与境内产金有联系,金平境内分布有金矿,自明崇祯九年(年),湘赣人毛金客和曾老倭入境开采黄金至今,黄金开采一直未断。
随着金矿的发现和开采,出现了很多以金命名的地方,如金河便是因河中产金而得名。金河设治局的前身是金河行政委员,其名以“金河”命名,直接与产金有关。
参考文献:《金平县志》《云南省地名志》
固定布局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河口
含义:两河交汇之口
河口,顾名思义因地处河之口而得名,因位于“红白两水之交”(即红河与南溪河的交汇处)而得名,南部与越南老街省接壤。
远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纳入中央政权的管辖,唐初属蒙自管辖。清康熙四年(公元年)临安府设置开化府,河口改属开化府安平厅(今文山州马关县),设河口卡。
河口县城(河口镇)旧名“烂泥塘”,清咸丰年间尚无大村落,仅10余渔民水夫结茅而居,道光年间由开化府派把总镇戍,名“河口汛”。光绪二十二年辟为商埠,现为国家级口岸,昆河公路终点,为中越交通要道,海拔最低处76·4米,是云南省海拔最低的城镇。
河口镇隔红河、南溪河与越南谷柳市、老街市成三足鼎立之势,历来是对外贸易和兵家必争之地。清初设河口卡,年设河口对汛副督办,年设河口特别行政区。年1月1日建立河口县,年7月1日成立河口瑶族自治县。
参考文献:《河口县志》《云南省地名志》
固定布局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屏边
含义:边防屏障
屏边县,西汉时隶属进桑县,东汉改属进乘县。唐初属潘州地,唐南诏属乌馆地,大理时为褒古部,元代为褒古部舍资县,明代为临安府安南长官司地。
清代属开化府属地。年5月设置靖边设治局,隶属蒙自开广道。因与陕西靖边县名雷同,年11月25日云南省政府更名为屏边县。年7月1日成立屏边苗族自治县。
屏边是清朝年间为防御交趾(越南)入侵而得名叫的,年屏边人万凌霄在滇越铁路白寨火车站南溪河大桥东崖壁上,题写了“岩疆锁鈅”四个大字,表明此地是通往越南的交通要道和边防重地。
参考文献:《屏边县志》《云南省地名志》
固定布局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泸西
因城西有泸川
泸西,位于红河州北部,县境东西横距54公里,南北纵距54·75公里。据《汉书·地理志》、《新纂云南通志》等资料记载,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年)设漏江县。
漏江县一名在南北朝废除,唐武德元年(公元年)改设陇堤县,后废除。太和年间南诏蒙氏并其地,为东爨(音CUAN“窜”)乌蛮三十七部中的弥鹿部(阿鹿部)。
公元年赛典赤在滇建立“云南行中书省”,下设路、府、州、县,在弥鹿部(阿鹿部)地设置广西路、隶属临安府广西元江等处宣慰司,辖师宗、弥勒二千户。
明朝年颖川侯傅友德、平西侯沐英攻克云南后改广西路慰广西府,隶属云南布政司。清初沿袭明朝建置,仍为广西府。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年)改广西府广西直隶州。
民国二年(年),全国府州一律改县,广西直隶州改为广西县,隶属蒙自道管辖。后因广西县与广西省同名,又因县城西边有古泸川而取名泸西。
参考文献:《泸西县志》《云南省地名志》
固定布局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