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该怎么治 http://pf.39.net/bdfyy/zjdy/180304/6079778.html
脱贫攻坚是党向历史和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是全国人民迈向小康之路的最后一块基石。白城市将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脱贫攻坚都需要干什么?”7月中旬,记者深入到吉林省白城市五个县市区的田间地头、贫困户家中,寻找到一份答案:脱贫攻坚就是将所有的贫困户从生活的困境中拉出来,让他们居有其屋、行有其路、医有所保、生而有望。白城市各级扶贫干部正是用他们的绣花功夫和愚公精神,为全市20多万贫困户打造了一条奔向安居乐业的小康之路。
医:健康扶贫
贫困户全参保治病报销不出村
洮府乡桥南村卫生室村医胡兆琴在整理药品刘栋摄
在洮南市洮府乡桥南村卫生室记者看到,这里的环境整洁,注射室、药房分区明确,还有健康教育室。卫生室里体检仪、血糖仪等医疗设备齐全,还备有医用冰箱。健康教育室则向村民传递一些健康知识,防患于未然。
这里的执业村医胡兆琴介绍,村卫生室目前已实现与上级医保部门联网,村民不出村就可报销。
桥南村有77名贫困户都已纳入医保,其中44人有慢性病患者都装在了她的心里。除了日常的医疗服务外,村里有一些身体不便的患者,她会买好对方所需药物、送药上门。
胡兆琴表示,现在党的政策好了,看到患病村民得到救助,病情逐渐好转,就是自己最大的欣慰和快乐!
这只是白城市健康扶贫的一个缩影。目前,白城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实现了应保尽保;居民只要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就可实现报销和结算;全市的慢病患者5.9万人,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享受慢病门诊80%兜底报销政策。
为了方便居民,白城市还创新推出了“三下沉、两提高”医疗扶贫模式,“三下沉”主要包括健康服务下沉、医疗报销权限、供药下沉,“两提高”一个是将乡村两级门诊报销比例从原来的村50%、乡60%,全部提高到80%;再一个是乡卫生院报销封顶线从年度元提升到元,村卫生室报销封顶线从年度报销50元提高到80元,实现了看小病、吃零药“不出村”。针对贫困户购药不方便问题,创新开展村医代药送药方式,发动村医帮助代购药品,解决了全市名贫困人口购药难问题,打通健康扶贫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针对贫困群众购买、储存胰岛素等特殊药品比较难的问题,为全市个行政村卫生室都配备了医用冰箱。为全市名重度贫困户肾病患者减免透析费用中的个人承担部分和往返客车费。可以说是事无巨细,为村民着想到了骨子里。
食:安全便宜贫困户用上自来水
村民家中的自来水清澈卫生刘栋摄
在镇赉县黑鱼泡镇大围子村民孙长镇家中,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就流淌到下面的水缸中,一米多深的缸清可见底。孙长镇介绍,前几年村子里的水质不好,做饭用水都得沉淀一下才能用。现在换了新的自来水后,水质好,非常干净,每天早中晚三次送水,足够家用了。
记者又来到大围子村的泵房,进入整洁的泵房内,一个巨大的水箱和一组净化设备映入眼帘。大围子村第一书记李志宏介绍:该村的饮水工程始建于年,在年对该水厂进行了巩固提升改造建设,投资36.59万元,打水源井1眼,60m2管理房1座、曝气沉淀水箱1处。受益人口人,其中贫困人口99人。该村的水源取自地下87米处,并且经过层层过滤净化后,水质良好,没有杂质和其它有害物质。而且,用水价格也非常低廉,每人每月仅收费3元。
目前,白城市共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处,集中供水率达到97.8%,全市个行政村个自然屯农村饮水安全全部达标。
住:易地搬迁危房改造
建设美丽乡村新人居
易地搬迁让村民住进楼房,过起城市般舒适的生活刘栋摄
千年前,大诗人杜甫有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近年来,白城市通过建新房、固危房、易地扶贫搬迁以及三类村建设等模式,让广大村民告别了泥土房、泥土路,村村铺上水泥路,道路两侧白墙青瓦、绿树成荫、庭院里鲜花盛开、鸟语花香,走在一座座村落中,就像走在了美丽的花园中。而大多数村民家中通了自来水、有了卫生间,有的还直接搬迁到楼房里,住上两居室、三居室,过上了城里人的幸福生活。
白城市在改善人居环境过程中,坚持所有贫困户住房必须经有资质机构进行安全鉴定、建新房后旧房必须灭迹、新建房屋质量必须达标3个原则。同时,在国家、省里补助基础上(国贫县国家每户补助元、省里补助元;省贫县国家每户补助元、省里补助元),加大投入力度,将补助标准一律拉齐到每户3.2万元,确保贫困户建40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不用花一分钱。针对贫困户嫌改造面积小、不愿改的问题,镇赉县探索了D级危房修缮加固的方法,得到住建部和吉林省住建厅的认可推广。年以来全市共完成危房改造7.2万户,其中贫困户4万户。同时,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探索了通榆“陆家模式”,完成31个村的搬迁工作,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通榆县年度危房改造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受到国务院奖励通报。
边昭镇位于白城市通榆县南部,镇中的昭福家园小区就是该镇铁西、腰围子、五井子三个贫困村易地扶贫搬迁的联合安置小区。走在小区的道路上,乡村的生活似乎一下远去,三五居民领着孩子正在两侧的活动广场和林荫下运动、聊天。一群穿着红马甲的小区志愿者正在清扫小区的道路。不时有三五辆汽车穿梭而过。
小区的总投资3.4亿元,涉及三个村常住人口户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人。原来住在泥土房的村民们如今都搬迁到了50-平方米的楼房里,享受起城市生活的舒适和便利。
说起这个易地搬迁小区的建设过程,边昭镇党委副书记王坤介绍,过去铁西、腰围子、五井子三个村土地贫瘠、盐碱化严重,有“盐碱地涝洼塘,光出碱沙不打粮”的说法,村子周边还有铁路涵洞阻隔,村民们有强烈的想要改变现有生产生活现状的愿望。现在村民们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用着天然气、太阳能,村集体还代交物业费、卫生费。
通过拆迁补偿搬迁户均净收益约8.5万元,镇里还促进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创业、就业,实现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的增加或叠加,形成可持续、有保障的收入来源。使村民们实现了“搬得出、住得好、能致富”的美好生活。
在昭福家园的爱心超市里,正赶上村民集中采购的日子,大家排队拿着手中的爱心卡,前来超市选取生活所需物品。69岁的于金兰穿着红马甲,正在超市里维持秩序。她的脸上洋溢着止不住的笑容告诉记者:自己是原五井子村村民,过去因为生活困难、压力大,患上了抑郁症。现在也住上楼了,终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精神面貌好了,心里天天可乐呵了。自从搬到小区后,她就做起了志愿者,没事义务为小区做点清洁工作、种种菜园,超市每周三开门就主动来做导购,这些还能换来爱心卡的积分。但她表示,就是不要积分,她也会干,现在社会保障挺全面的,平时能多为大家为小区做点事,心里就充满了快乐。
“爱心超市”也算得上扶贫的创新之举,王坤介绍,爱心超市重点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围绕“智志双扶”,变简单的“送钱送物”为通过劳动创造价值,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通过学习和劳动获得积分兑换生产生活用品,营造勤俭持家、敬老爱亲、诚信友善、爱护环境的文明新风尚,形成多方共同参与、合力脱贫攻坚的新动力。
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一年,乡村振兴也提上了日程,而“三类村”建设,则是振兴发展的头一步。今年3月份白城市制定了《白城市乡村振兴“三类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标兵村个、先进村个、达标村个。今年,白城在全市规划创建个“三类村”,其中标兵村30个、先进村个、达标村个。各占行政村总量的10%、50%、40%。标兵村主要是打造全面小康标杆村;先进村主要是完善基础设施;达标村主要是实现村屯干净整洁。全市以30个标兵村为先锋,全部建立完善建设任务台账,开展“三类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维修建设、绿化美化、产业扶贫巩固提升工程等工作。
乡村振兴让新农村美丽如画刘栋摄
镇赉县镇赉镇架其村位于镇赉县城南部9公里处,现有精准识别贫困户共户人。通过标兵村建设,年,全村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元,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生产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该村第一书记董达介绍,开展标兵村建设以来,架其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村容美化、绿化成荫。同时完善了村民公约,从乡风民俗上对村民进行带动。在产业上,开办了光伏产业、棚膜、庭院经济等,带动村集体收入实现质的飞跃,村民离小康生活也越来越近了。
来源:中新网吉林王海龙
坚决打好打赢
脱贫攻坚战
吉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