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作者寇振安(左)向道北老男孩赠送《解读西安方言》
《解读西安方言》代序
我是个西安人,从小居住在这个城市,是听着和说着西安方言一天天长大成人的。西安方言是我的地地道道正宗的母语。但是对于这种语言的认识,却经历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漫长过程。
说起西安方言,首先要说一说我的家所在的地方。在西安市的道北紧邻火车站东天桥的太华路上,有一个家属院,它的面积并不很大,可名字倒是远近皆知,也挺豁亮,叫做“黄河家属院”。这个院子是我父母亲工作单位的住宅区,始建于五十年代,仅有四排平房和一座二层的楼房,却居住了五十余户人家。小的时候,我的家住在这个院子第四排的第二号,全家老少挤在一间大屋子里面,其窄狭与窘迫程度可想而知了。院子里的自来水龙头和厕所都是公用的,排队等候不用说是司空见惯的了,许多时候必须耐着性子一分一秒地等待。庆幸的是,这两个生活必需的设施都在我家居住的那幢房子旁边,平日里生活上的方便程度自然不言而喻。父母亲工作单位的领导,上到一二把手,下至科长主任,大都住在这个院子里。除了三五户人家因资历极老等特殊原因居住两间房屋之外,其它的都和我家的情形相同,大家并没有什么不舒服不习惯的感觉。院子里的男女老少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愉快地工作和生活,倒也显得悠然自在。邻里之间大都和谐相处,其乐融融,假如有一天没有闻到隔壁邻居家里飘过来的饭菜香味,听不到那耳熟能详的欢声笑语,便会感觉少了点什么,产生些许惆怅和失落。直到八十年代,我家才搬出了这个院子,住到距离小院不远处新盖的住宅楼里,从一室一厨变成两室一厅一厨一卫,面积倒是比从前大了许多,生活也方便了不少,但小院里浓郁的生活情韵和深刻感受却怎么也忘不掉,如同昨日般清晰地与我相伴。
“道北”这个名称,在西安人的心中,不仅仅指贯穿西安城内的陇海铁路线以北的地区,它还是表示城市区域文化状态的专有名词。由于历史上的诸多原因,道北与城区其它地方相比较,在经济发展,人文状况,城市建设、社会治安等方面存在一些差距。这里外地人云集,相当的一部分是从其他省市跑到此地谋生的,火车站附近密集了无数座私人搭建的形状各异的简易茅舍小屋,形成了西安市城北地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这个地区,河南方言十分流行。这里长大的孩子们,绝大多数都能熟练掌握和运用三种语言,即西安方言、河南方言与普通话,我自然也不例外。见到乡党、回到家里和爸爸妈妈弟弟妹妹们讲西安方言,出门在外遇到了河南籍的人也讲几句河南话。这里流行的河南话究竟是河南哪个地区的方言,我始终吃不准,像郑州的还是像开封的?直到如今我也搞不大清楚,总觉的是普遍流行的河南方言。到了学校和一些公共场所,则与大家用普通话交流。那时候我对普通话的印象格外好,认为它字正腔圆,朗朗上口;词语丰富,表现力强;抑扬顿挫,赏心悦耳,因此比较喜欢讲普通话。现如今我的普通话说得还算可以,恐怕根源是来自这里了。河南方言容易上口,比较好学,也还行算。西安方言被称为“此地话”,也就是本地话。因为年幼无知的缘故,当时我总是感觉西安方言比较土气,音直、话粗、词楞,语俗,不大好听,所以,除了必须的场合之外,在其他的公众场所多少有些羞于启齿,尽量不说西安方言。这种状态,一直断断续续地跟随了我许多年。
对西安方言的重新认识,是伴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开始的。七十年代初,我应征入伍离开了西安。几十年的时光,带走我了不少的感觉和记忆,但是对家乡故土的眷恋,却总也不能释怀。身在他乡异地,而最能让人体会家乡味道的,莫过于乡音。我有一个习惯,与父母、兄弟姐妹相互交谈时都使用西安方言,无论何时何地,也不管以什么方式。这些年来,感情的倾诉和交流都是由这种极具特色的语言承载和表达的,原汁原味,语音、字词始终不变。即使有外人在场,大家聊起来,我可以与家人说西安方言,与其他的人说普通话,方音纯正,表述自如,转换流利,毫无错乱。为什么呢?我总觉得这是一种必须的遵循。这是一种神圣的感情文化,是一种彻底到骨子里面的亲情的传递与融合,容不得其他语言的进入。不使用西安方言,就会滋生不真诚不充分不完全不彻底的感觉,产生感情的隔膜和生分,甚至有点儿亵渎的味道。我时不时的询问父母,我讲的西安方言的字词和语音是否有变化,不想让任何人说我语言的味道变了,成了那种“醋溜”的普通话和“四不像”的西安话,把它的纯度与忠诚、亲情连接在一起了。媒体中每一条有关西安的消息报导都会紧紧地吸引我的眼球,牵动我的心灵,让我十分在意;每当在电影电视或日常生活里听到一句西安方言,不仅没有了小时候那种不舒服的感觉,反而经常使自己为之一震,兴奋起来,此时此刻,一种深刻的亲切感觉倏然滋生,并且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白鹿原》是我格外喜欢的巨著,陈忠实在书中不仅用鲜活的人物、曲折的情节、纷繁的场景、宏阔的历史和深邃的思想打动了我,还以耳熟能祥、韵味十足的方言俚语使我阅读时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贾平凹的文章里原汁原味的西安方言比比皆是,读来让人有着别样的亲切。我十分感谢乡党张艺谋,他拍了《秋菊打官司》这部影片,把西安方言隆重推介给全国观众。尽管巩俐和雷恪生的讲话发音有些不太纯正,但丝毫不影响大家对这种语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