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简介城四家子城址位于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德顺乡古城村,北距白城市约28公里,西南距洮南市约7公里,处于洮儿河北岸,地理位置在东经°54′,北纬46°26′。该城址是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吉林省文物保护专项规划》中的重点项目之一。城墙现状照片遗址概况城四家子城址平面略呈正方形,方向为北偏西°,周长米,城墙残高3—7米,基宽约18米,顶宽2米—6米不等,城墙筑有马面,西、南两侧以洮儿河为天然屏障,东、北两侧以当年筑城取土沟为护城河。现城墙除西墙被洮儿河冲去多半,残留米,南墙西半部分约米被民居占压外,其余城墙基本完好。东墙长米,北墙长米,南墙长米。城四家子城址占地面积约1.6平方公里。
城址现状照片
遗址历史价值城四家子城址规模超过5公里,是地方州县城中最大的城,也是吉林省及东北地区现存规模较大、遗迹较清晰、保存较好、沿用时间较长的辽金时期地方州县城址之一;
《辽史》记载辽皇帝入城四家子古城行宫,城内设有“盐铁、转运、度支、钱币诸司,以掌出纳”,因此,城四家子古城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辽朝中晚期的“春都”作用;
城四家子城址是研究辽朝特殊的捺钵制度与春捺钵文化的重要历史载体;是研究辽朝特殊的捺钵制度与春捺钵文化的重要历史载体,对研究辽、金、元代历史均有重要价值。
历史环境地图
工程范围及规模本次保护工程的保护对象主要包括北城墙豁口、北城门遗址、东北角遗址、东南角遗址。其中北城墙豁口位于城四家子城址北城墙西段,北城门遗址位于北城墙中间,东北角遗址位于城址东北角,东南角遗址位于城址东南角。其中北城墙豁口面积约平方米,北城门遗址面积约平方米,东北角遗址面积约平方米,东南角遗址面积约平方米。工程规模约平方米。工程范围平面图城墙的形制考古发掘位置位于城四家子城址的北城墙西段豁口。此豁口系人为破坏形成,由城外通往古城村的道路自此穿过。此处城墙顶部距现地面高4.3米,底部宽约18米,城墙的结构分为地上墙体和地下基槽两部分。城墙外侧的原始地面距现地面深约0.4米,其下为城墙的地下基槽。地下基槽有2条,位于墙芯两侧夯土墙体之下,墙芯处无地下基槽。每条基槽均由多个基槽坑组成,相互间存在打破关系,可见城墙在修建时间上存在早晚。城墙考古照片北城门的形制该遗址位于城四家子城址北城墙中部,城门曾遭遇洪水冲击,保存状况较差,东半部分迹象大多已无存。从现存迹象来看,城门宽约9米,门内两侧有青砖包边的门垛,西半部分保存有三个南北向排布的方形础石,平铺一层木地袱,础石外侧有一排竖向立置的排柱。城门外有半圆形瓮城,瓮城开口位于东北方向,宽12米,墙体宽6米,现存高度约4米。城门西侧墙体宽20.4米,外侧11米处与瓮墙相接。东侧墙体宽17.8,外侧9米处与瓮墙相接。城墙地下基槽部分墙体营建时间晚于辽代,门垛处包砖的规格也显示出相对较晚的建筑作风。由此推断,目前所见城门的修建时代应为金代。城门西侧墙体由2部分夯土墙体组成,外侧墙体收分约为4:1;城门东侧墙体破坏较大,形制推测应与西侧相同。北城门考古照片现状评估本次保护工程对象中遗址残损类型主要包括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其中自然因素残损包括雨水冲蚀、风化剥落、开裂3种类型,人为因素包括人为挖断、耕作扰土2种类型。雨水冲蚀风化坍塌道路占压取土破坏主要保护对策1)本次保护工程对象的本体加固保护应贯彻最小干预原则,以采取传统工艺补夯、补砌为主。2)禁止在城墙遗址上的耕种,标识出城墙遗址区域内禁止居民耕种扰土的范围,建保护性围栏维护本体安全,城墙轮廓标识的宽度以考古成果为依据。3)针对道路占压城墙的问题,近期暂时保留穿越城墙遗址的道路功能,结合搬迁前胡里村,逐步取消占压和穿越遗址的道路,结合北城门遗址的保护及今后东城门遗址的保护工程,部分恢复原来城门的功能,允许游客和居民的穿越。4)针对雨水径流侵蚀等自然因素造成的城墙遗址表面的小冲沟问题,在补夯城墙前,先清理城墙剖面的浮土,附加土工布隔离层后实施覆盖保护。5)针对本地区降水不多和遗址所在区域相对于周边地形较高的现状,本次遗址区域的排水设计主要结合遗址所在的自然地形和坡度地表径流和自然下渗的方式解决降水造成的地表排水问题。北城墙剖面保护方案措施图北门保护方案措施图项目进展《城四家子城址城墙保护工程设计方案》于年启动,现已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本文编辑:俞峰CNHCI遗产中心建筑师工作成果遗产保护中心前沿内容,展现中建传播文化遗产研究与设计致力于遗产研究&设计微博:中国建筑__遗产保护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