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东北之四长恨水东

治疗白癜风价格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四、长恨水东

东北是是谁的领土?哈尔滨是谁建设的?日俄战争的三方里谁是侵略者?如果我现在问您这些问题你应该去报警了吧,我也是这么想的,可是在我参观了黑龙江省博物馆后,我困惑了,我甚至想和《让子弹飞》里姜文一样,发自肺腑地问一句:这TM是中国?这是中国的博物馆?

从头说吧。一早起来我收拾好行李,把行李就寄存在青旅,一直就奔省博物馆去了。路上还顺便去砂锅坛肉去拔了个草。坛肉是东北特色菜,类似红烧肉或者东坡肉,只不过块比较小,选用的猪肋条肉肥瘦比例偏肥,用急火爆炒后,再放到坛子里慢炖,直到肉烂汤浓,香味四溢为止,说起来都是口水啊。我点了一份酸菜坛肉,加上一张饼,美!

?黑龙江省博物馆就在红博广场边,昨天吃了闭门羹后,我当时就用手机预约了第二天早上的场次。这座省博物馆应该是我见过最小、最不起眼、最不像博物馆的省博了。它始建于年,主楼是一座欧洲巴洛克式建筑,为原俄罗斯商场旧址,为国家一级保护建筑。就是一座普通的二层楼建筑,没有广场,还和几家工艺品商店和小卖部共同使用着一楼门面。走到门前,早已排成了长队,因为没有什么门前广场,人们就在路边站着等博物馆的保安一个个手工刷健康码、看预约码确认,被走过的路人穿插碰撞,还要等有人出来才能再有一拨人进去,因为博物馆实在太小了,不过我看人都出来得很快,后来我进去才知道原因。刷健康码时我才发现,本来预约是有时段分别的,可是保安根本不管时段,只要有码就能进,怪不得人这么多。

?展区很小,主题也少,包括一楼有《黑龙江历史文物陈列》,其内容设计以文物为主体,结合文字说明、图表、绘画、景观等辅助展品,展示了黑龙江地区4万年的人类历史和文化,重点突出了史前文化、渤海文化和金源文化。说实话,一看到简介说4万年的历史,我惊得合不拢嘴,这是怎样的自信啊,敢说一个地方有4万年的历史,而发展了4万年在多年前还只是个晒网的小渔村?这倒激发了我的兴趣,还是仔细看看吧。

《黑龙江历史文物陈列》展出文物件,分为“远古人类”、“早期居民”、“文明曙光”、“跨入文明”、“方国争雄”、“忽汗州都督府——海东盛国”、“辽泰州与五国部”、“金源内地”、“开元路与水达达路”、“奴儿干都司”、“黑龙江将军”11部分,上起原始社会,下至公元年。所陈列的展品大部分是黑龙江地区典型遗址出土的文物和历代珍贵的传世品。说是珍贵,实际上都是一些很粗糙的泥质物品居多,金属的器件都很少。就看看镇馆之宝铜坐龙,它是年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白城金上京会宁府遗址出土。介绍是这样写的:“铜龙为黄铜质铸造而成,它集龙、麒麟、狮、犬形象和特点于一身。龙呈蹲坐式,龙首微扬,张口似吟啸,肩微前弓,前左腿翘起,其爪飞踏瑞云,瑞云与后腿相连,前右腿略向前方直立,爪与地面相连,龙尾上翅向外卷曲,龙首、肩部和四肢饰有卷鬣。在龙的前右腿、尾部及瑞云处有以双向分开的扁锭残迹,当时与它物相连接固定而铸。”听起来很拉风吧,实际上就是一个稍大一点的金属装饰品,看来应该是哪件家具或者飞檐上的镇兽而已,工艺真的谈不上精美,只是和我们常见的飞龙个、盘龙不一样,是坐着的,这也是金代女真人既想学汉家文明,又想有点小性格的表现。还有一件镇馆之宝是铜镜,是年从中国黑龙江省绥棱县境内的一座金代贵族墓葬中出土的金代山水人物故事镜,铜镜保存完好,镜面光亮,呈银白色,球状钮,做工也算不上精致。惟一的亮点是出土的时候没有锈蚀,但是在汉墓中,这样的铜镜比比皆是,甚至还有透光镜那样的珍品,只能说这面镜子生在这里,所以成了万众瞩目的珍宝。再其它的展品真的不值一提了。

但是我看出了最大的问题,这个展览完全把关外的少数民族文明和中原文明割裂,仿佛一直是少数民族在这里安居乐业、建功立业,汉家王朝从来没有统治过这里,有的只是穷兵黩武的汉人不断地滋扰他们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直到年前满洲崛起,征服了中原,建立了不世之功。我严重怀疑设置这个展览的主办人的居心,如果说这里是越南博物馆我也就认了,在中国的土地上,居然有这么严重错误史观的展示,让人难以置信。

?更过分的还有,在这个本身展区就不大的博物馆,一个占地很大,位置更好的展览,名曰《黑龙江俄侨文化文物展》,更让人愤懑。来看看各个展区的名称:哈埠初成、商场峥嵘、尊师重道、凝固华彩、科研曙光、百花齐放、纸媒风云、日常生活。真是全方位介绍了这个从年中东铁路贯穿后才大量涌入中国的外来族群,连展区标题都是这样诗意,在介绍文字中更是极尽赞美之辞,比如说到俄国人的教育的“尊师重道”这一块,介绍说俄国人一向注重教育,他们的文化教育普及率相对较高,即便是在哈尔滨亦是如此,因而大部分俄侨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如此看来这些在北方杀尽我同胞,乘人之危夺取我国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强盗,反而是文明人,是我们这些不开化的野蛮人占着茅坑不拉屎,耽误了这片土地的文明进程了?在最后一节“日常生活”的介绍里,解说词写到:哈尔滨俄侨日常生活的种种表现,赋予了这个城市与内地不同的特色,使其一度曾有“东方莫斯科”和“东方小巴黎”之美誉,直至今天仍有当年俄侨日常生活遗风的存在。我一度怀疑看错了,这种明目张胆的真香语句居然出现在中国国有的博物馆内,疯了?不知道内情的观者可能会觉得东北是俄国的固有领土,被中国强占至今的感觉。

?我一直认为,俄国人是全世界最不能信赖的人,原因不多说,看看中国历史地图,再看看欧洲史就知道了。历史上凡是和俄国交往过密的国家,最终无一例外都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现在和俄罗斯抱团对抗美国,也是不得已为之,希望中国人清醒一点,如果真的相信友谊,那最后只会是“真心换绝情”了。

馆内相比最值得看看的只有自然陈列展厅。这里有古动物和现代动物两部分组成,展出标本余件,其中有一些国家I、II类重点保护动物的珍贵标本,带孩子来增长见识算是可以的。古动物陈列的重点展品中有黑龙江平头鸭嘴龙、披毛犀和松花江猛犸象大型骨骼化石,它们都是解放后发掘的;现代动物陈列本重点突出黑龙江省特产动物,也有少量世界珍稀动物,如丹顶鹤、东北虎等等,琳琅满目的展品值得转上一转。不靠谱的事情并没有结束,等我下到地下一层展馆,居然就是一个钳工工具展和一个旅游图片展,关键是那股霉味和异味让人感觉是一个案发现场而不是一座省级博物馆。

所以,最后我的结论是:黑龙江省博物馆是全国最差的省级博物馆,没有之一,不如关掉,免得误人子弟。中国在近年来屡屡在外交上受挫,甚至在海外人民心目中观感不佳,我觉得很大原因就是我们不会说历史造成的。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怎么说历史并且能为他人所相信是一门学问,世界上最会说历史的就是日本,看看日本人在中国台湾的50年殖民教育培养出多少汉奸就能知道,他们的殖民史观教育是多么成功,再看九一八之前的东北,经过日本长达30年不断的片面历史宣传,能让全世界建立了中国东北是日本核心利益的观念,在国联中长期作出对中国不利的决议,这种历史宣传多么可怕。还有在譬如七三一部队、满洲国等历史事件中,我们完全听不到中国的声音,所有的故事都是日本人在讲述,这一点我可以在后面的长春伪满皇宫一节展开说说。你自己的历史都能被戏说,或者干脆不说,这样的情况长此以往,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只能被误导,越来越片面。而我们从来不乏历史的记录者,但却缺少历史的研究者,总结者。史可鉴金,今天发生的事情就是明天的历史,昨天的历史就是对今天的映射。可能是中国人经历的苦难太多,学会了善忘的技能,可是忘却历史就等于背叛,很可能会再次遭受往日的苦难。我们的历史没有很好地为今天服务,在这方面我们真是要以邻为师,而博物馆是进行历史教育的重要场所,可是我想不到也不敢想象,参观完这座博物馆的孩子们会有上面感想,对他们的世界观,国家观、民族观有怎样的影响。醒醒吧!真是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出了黑龙江省博物馆,顺道到对面的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看看,没想到这个无人问津的免费展馆管理还挺严,测温、登记、盘问、门票一样不少,门房就有三个保安,进去的三层小楼(包括地下室)每层都有两三个保安,楼下还有导游接待处,关键是这座小楼原来是一个波兰籍木材商住宅,可想而知能有多大,每个屋都能看到保安实在是太尴尬了。更有意思的是这里不能照相,好吧,无语。

好在我只是来看看这房子的,是一座仿法国古典府邸式建筑,建筑面积平方米。主体建筑二层,下设地下室,屋顶设阁楼层,不过不让上。年,这里成为松江省委和哈尔滨市委接待处,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宋庆龄、张闻天等来黑龙江视察时都曾在这里工作和居住过。最重要的一次是年2月27日,毛泽东和周恩来在从莫斯科回国途中,对松江省和哈尔滨市视察时,曾工作和居住于此。就住了一晚,但这里的一层楼布置还是主席卧室的原状,像是长期驻扎值得纪念的样子。我刚进来时还不明就里的问了一下主席在这住了多久,保安面露尴尬不愿回答,想想原来是我更尴尬。

楼上还有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视察黑龙江文物图片陈列展,在一处房间里还有党旗和誓词,估计大家就能明白这个纪念馆现在的用途了吧。

看过博物馆太影响心情了,我决定还是去太阳岛散散心吧。首先我来到了圣索菲亚大教堂,白天的教堂,依然没有开放,但在强烈的阳光下,显得更加壮丽。本来远东最著名的东正教大教堂是红博广场上的圣尼古拉大教堂,可惜在那场运动中生生地被拆掉了,老二圣索菲亚大教堂也就扶为正室了。再有就是我昨天去的大直街上的圣母帡幪大教堂,哈尔滨幸存的东正教教堂就这些了。

这座教堂白天看来十分雄伟,只不过没有了晚上灯光映照下的惊艳。这是一座典型的拜占庭式东正教教堂,为庭式建筑,中央一座主体建筑有个标准的大穹窿,通高53.35米,占地面积平方米。教堂平面设计为东西向拉丁十字,墙体全部采用清水红砖,上冠巨大饱满的洋葱头穹顶,统率着四翼大小不同的帐蓬顶,形成主从式的布局,错落有致。四个楼层之间有楼梯相连,前后左右有四个门出入。正门顶部为钟楼,据说7座响铜铸制的乐钟恰好是7个音符,需要由训练有素的敲钟人手脚并用,敲打出抑扬顿挫的钟声据说可以远传到阿城。不过因为在装修,说实话也不知道要装修多久,因为问问当地人也说今年以来一直都在装修,不过他们也说,这教堂看看外景也可以了,里面早就被破坏了,空空荡荡的。

现在教堂成为了“哈尔滨市建筑艺术馆”,看看简介,确实里面的展品也就是些图片模型,不能进去也就算了,说不定相见不如想见。

中央大街白天依旧热闹,不过没有了灯光,阳光下的中央大街现出的原形,也就是普通的城市步行街而已,除了特有的俄国商品店,其余店面和其它城市步行街一样的就那些牌子,唯一区别的就是街两旁的欧式建筑外形卓尔不凡,值得再看看,还有存留不多的老式立柱顶上雕塑可以拍照。

有意思的是昨晚留下深刻印象的米德维奇俄餐店,那两个外国姑娘依旧是热情荡漾地手舞足蹈招徕顾客,我旁边一位大哥说了:我昨晚就看到是她们在这里跳舞,是不是她们跳了一天了?这正好也是我想说的,看来生活不易啊,有点莫斯科人在哈尔滨的感觉。时值中午,各类俄餐厅都是人满为患,连华梅的外卖面包都排满了人,看来想吃俄餐的愿望在这里难以实现了。

继续走,中央大街的今天就是松花江滨江的斯大林公园了。路口还有一座城堡式的建筑,十分漂亮,叫做天鹅城堡,是一座餐厅。临江的一楼是过江缆车的售票厅,过江缆车单程50,往返80,还有VIP,不知道一个缆车的VIP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全透明带浴池送搓背吗?不懂,也懒得问,还是去斯大林公园码头直接坐轮渡吧。

斯大林公园建于年,原名"江畔公园"。公园位于市区松花江南岸,东起松花江铁路大桥,西至九站公园,南北宽有50米,全长近2公里,是顺堤傍水建成的带状形开放式的公园,与驰名中外的"太阳岛"风景区隔江相望,它以仿造俄罗斯古典式建筑风格和遍布全园五颜六色的"五色草花坛"闻名,还有分布在绿地之间的"天鹅展翅"、"三少年"、"起步"、"跳水"、"舞剑"等十六组苏式艺术雕塑也是哈尔滨人的家乡记忆的一部分。

园内的最著名的建筑是江畔餐厅,它建于解放前的伪满时期,位于防洪纪念塔西侧、游艇码头附近,是仿造俄罗斯古典木结构建筑建成的。屋脊高低错落、棱角分明、五彩缤纷,外观呈积木形状,迎江通透式的外廊,室内欧洲的建筑格局,体现了古朴典雅的欧式建筑风格。20世纪50年代,长春电影制片厂曾采用它的造型结构拍摄过电影《徐秋影案件》中的几组镜头,后来相继在斯大林公园拍过《黑三角》、《明姑娘》、《夜幕下的哈尔滨》、《教堂街的故事》、《年轮》等电影和电视剧的镜头,成为斯大林公园的代表建筑。

公园的核心是防洪纪念塔。防洪纪念塔全名哈尔滨市人民防洪胜利纪念塔,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年特大洪水而建立,于年10月1日建成的。这是个典型的苏式建筑,它由前苏联设计师和哈工大建筑师李光耀(对,就是这个名字)共同设计。纪念塔由立体塔身和附属的回廊组成,塔高22.5米,塔基用块石砌成,意味着堤防牢固、坚不可摧,其实在我看来哪有什么创意,无非就和在格鲁吉亚卡兹别克的那座格俄友谊塔一个样子。塔基前的喷泉,象征勇敢智慧的哈尔滨市民,正把惊涛骇浪的江水,驯服成细水长流,兴利除患,造福人民。塔下阶表示海拔标高.72米,标志年洪水淹没哈尔滨时的最高水位;上阶表示海拔标高.30米,标志年全市人民战胜大洪水时的最高水位。塔身中部浮雕雕刻着防洪筑堤大军,从宣誓上堤、运土打夯、抢险斗争到胜利庆功等场面,集中描述了人们在防洪斗争中所表现的英雄气概。罗马式回廊高7米,由20根擎天柱连成弧形相衬托。塔顶是工农兵和知识分子组成的圆雕;塔身下部是群像浮雕,描绘了哈尔滨人民战胜洪水的生动场面。

防洪纪念塔旁边就是国营的码头,最便宜的过江轮渡是2元,可是卖票大姐会极力向你推荐10元的VIP票或者是50元快艇票。我拗不过大姐的劝说,买了10元的VIP观景船票。所谓观景,就是上船后轮渡溯流而上走个米,看看所谓的江景,也就是岸边公园里的人和更远一些的高楼,然后靠向对岸的码头而已,而普通轮渡就是径直过江,仅此而已。

太阳岛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花江中的一个堆积岛,位于哈尔滨市新旧城区之间,太阳岛公园位于黑龙江哈尔滨市区松花江北岸,是驰名中外的避暑胜地。20世纪随着中东铁路的兴建,许多外国侨民相继来到哈尔滨,并且纷纷到这里修建别墅。年,太阳岛风景区正式成立,年被命名为黑龙江省级风景名胜区,年被中国国家旅游局评定为中国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太阳岛公园是太阳岛上最主要的景区,园内有天鹅湖、太阳瀑、水阁云天、松鼠岛等景观。岛上现在最有名的是太阳岛冰雪艺术馆,它以占地0平方米、馆内净高7米的规模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室内冰雪艺术馆,创造了世界纪录,而且据说里面可玩可看。可惜最大的缺点是门票太贵,多元让我没有兴趣进去。

太阳岛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这里风景不错,游人如织,在岛上慢慢闲逛也是很惬意,只要不嫌价格高,岛上的一条美食街应有尽有,完全可以满足口腹之欲。而我最大的记忆点在于岛上处处飘荡的歌声,仔细听听,就是一首歌在无限循环,不用我说你们也能猜得到,就是那首《太阳岛上》,其它歌词也听不清,就听见那一句高亢婉转的“我们来到了太阳岛上”在回荡,不过再好的歌也经不起这样单曲循环,呆了一个下午,我就有点受不了了,真是难为了这岛上的工作人员啊,这和庐山上那个电影院有的一比啊。

回到斯大林公园,下一站就是中华巴洛克,那我先说一说中华巴洛克的来历吧。“巴洛克”是17世纪意大利兴起的艺术风格,它的建筑豪华而富有激情,追求色彩浓烈,装修富丽,雕刻细腻,是欧洲影响巨大的建筑风格之一。

?19世纪末,中东铁路的修建和松花江的通航,吸引大批外国人和外国资本涌入,使这里迅速发展成为远东大都市。当时,哈尔滨的南岗区和中东铁路西侧的道里区为沙俄附属地,由“洋人”操刀的大规模城市建设开始兴起———新艺术运动、巴洛克、古典主义、文艺复兴和折衷主义等艺术风格的建筑纷纷出现。20世纪20年代,成长起来的民族资本家在道外腹地置地,而巴洛克建筑的热烈与繁华,刚好迎合了他们的“炫富”心理,照搬起对面华丽的西式建筑,并用中国传统特色的饰物对建筑改造。于是一系列“巴洛克”式的立面造型上,出现了蝙蝠、石榴、金蟾、牡丹等有吉祥意义的中式图案。鉴于道外“前店后厂”的商业模式,传统的中式四合院作为“居住和仓储空间”被运用到了建筑中。后世,这种风格由一位叫西泽泰彦的日本学者赋予了“中华巴洛克”的名字。

再来抄一段简介:中华巴洛克式建筑在装饰上大致有三方面特征。一是中国建筑的斗拱、台阶和栏杆与西方建筑的柱式、山花等构件交织在一起。医院西洋的柱式加上中国的斗拱,并把西方古典柱子做变形处理。柱式是西洋的,但装饰是中国的,这在西洋建筑上都是没有的。其二,浮雕装饰采用植物花卉,表达吉祥富贵,多子多孙的文化内涵。如葡萄、石榴象征多子(籽)多孙,牡丹、梅花、荷花和海棠等象征富贵吉祥,装有多种植物的大花篮象征五谷丰登。一处中华巴洛克式建筑甚至在墙体浮雕中采用一个树根长出两枝树枝,一边结石榴,一边结桃,这充分反映当时老百姓希望家里多子多孙、人丁兴旺和延年益寿的朴实愿望。第三,使用象征福禄寿喜的动物图案,如蝙蝠、鹿和仙鹤等。目光所及之处,我们看到一处女儿墙墙垛上的浮雕图案便是一只梅花鹿站在一棵松树下,这象征着富禄延年。此外,有些装饰甚至直接用铜钱,表达出建筑主人期盼财源滚滚的心愿。

?另一方面,在结构上,这些中华巴洛克式建筑在西洋建筑立面背后,几乎全部采用中式院落。往往几座建筑构成一个独立的院落,院落有门洞,或一进,或二进,穿越门洞,便进入豁然开朗的大院。大院中,外廊式栏杆、雕刻精美的楣子,这些中国传统装饰给人别有洞天的感觉,多组院落常在一起构成一个街坊。

如今,走在哈尔滨市道外区靖宇街这一带,仿佛进入一个时间长廊,参观近百年的中华巴洛克式建筑的集中展示橱窗。兴大兴超市、靖宇典当行、亨得利眼镜店、小月亮、新一代眼镜店、银金老照相馆、老鼎丰、大罗新古旧市场、玛克威商厦……经过岁月的冲刷,许多建筑虽已“老去”,但透过它们残损的外表,依旧不难想像它们当年的高贵与华丽。

我逛在其间,心里却想着吃点有特色的东西,毕竟这是在哈尔滨最后一餐。满街都是知名老店,不过我问了问,对我这个单身游客却不那么友好,我的意思是没有单人餐,东北人豪爽,爱吃肉,分量也足,一般一份菜就是三四个人的量,想找到适合一个人的餐食在这里却不是那么容易。最后终于选定了一家包子店,哈尔滨道外区的这家张包铺,可是百年老店了,包子做工细腻,皮薄馅大,远近闻名,是当地的著名小吃。我把招牌的三鲜包、排骨包、鲜虾包各来了两个,再点了个凉皮。实诚的服务员大娘还一个劲儿拦着我别点太多。结果不出所料,光一碗凉皮就把我撑了个饱,那些包子更是实惠,个大量足面好馅精,我硬扛着一样吃了一个,剩下的只有打包。

回青年旅社的途中,我特意再次走过圣索菲亚大教堂,最后看一眼它灯光下美丽的姿容。然后在旅社里蹭了一个多小时的WiFi,把两部手机都充满了电,直到深夜才取出了行李,走到火车站,奔往下一个站点——横道河子。

马老赞赞

谢谢支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chengshizx.com/bcsxc/75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