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
华高莱斯(ID:RL_CONSULT)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说到城市,我们会想到建筑的鳞次栉比,街道的车水马龙,公园的鸟语花香,这些都令人感觉很美好。如果说城市中还有“恐怖地带”,你会不会很害怕,又觉得很好奇?
其实,城市因为功能的需要,必然会存在一些灰空间。城市灰空间可以是像工业棕地、垃圾场这类对城市整体环境及居民生活品质形成实质影响的;以及像停车场、桥下空间这类因为未被合理开发而造成空间浪费的;还可以是对人的心理产生消极影响的功能空间,像医院、加油站以及墓地。这三类功能空间甚至可以被称城市恐怖地带:“白色恐怖”的医院,是小朋友们心中的噩梦;“红色恐怖”的加油站,好像随时会爆炸的炸弹;“灰色恐怖”的公共墓地,通向死亡的长眠之地。人们对这些地方有着天生的心理抗拒,使其变成了城市中的褪色森林,非不得已,绝不踏入半步。
其实,解铃还需系铃人,心理上的本能抗拒就从心理感受入手。通过技术和形象上的重塑,即可令“恐怖反转”,进而驱散弥漫于这些城市空间中的恐怖迷雾,让这些地带回归生活,重焕生机。
医院:白色噩梦化身彩色乐园
医院医院的陌生环境以及诊治过程不愉快的经历。医院里里外外都苍白一片的颜色与外面的世界截然不同,是噩梦的开始。因此,医院首先应从视觉上进行优化。
医院
视觉优化。最简单而有效的优化手法,非改变色彩莫属。换而言之,医院以往的一白到底的单调而冰冷的形象,打造色彩斑斓的梦幻世界。色彩实验证明,在正常状态下观察物体时,首先引起视觉反应的就是色彩,因此视觉观察是儿童对周边空间认知的第一步。利医院建筑在儿童头脑中冰冷的形象,可以说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在色彩的选择与搭配上应尽量选择能够对儿童心理产生积极影响的原色系或自然色系,有助于儿童的治疗和康复。除了色彩的运用,建筑内外的装饰以及景观元素可以选择卡通或动物形象等丰富的视觉元素,通过熟悉的图案让儿童建立与外部世界的联想,并给儿童以愉悦感,从而降低医院环境的陌生感知和抗拒心理。
澳大利亚医院,建筑从外到内展示森林到海洋的大自然主题。医院建在墨尔本市的一座公园绿地上,自医院的内外空间。整个建筑的立面被密布的垂直彩色遮阳板所覆盖,整体的绿色调与公园环境融合统一,垂直排列的遮阳板使医院都呈现出多样的色彩效果。建筑内部也尽可能多的运用自然材料,并大量运用自然主题的图画和艺术品进行装饰:绘满各种小动物的彩色墙面,巨大的水族箱,偶尔来访的奶牛等等,医院看病的不愉快经历变成了一场对自然的探秘之旅。
从里到外,医院都让人眼前一亮
诊疗升级。即使通过色彩改变完成对形象的“全面变装”,也仍应注意儿童在接受检查或治疗时的恐惧。这种情绪上的恐惧感,需要趣味化的诊疗环境作为另一把密钥。
举例而言,飞利浦医疗保健事业部所研发的“医疗环境优化系统”(AmbientExperience,AE系统)能够将医疗影像与LED照明等技术结合,创造出趣味化的诊疗环境。例如,当儿童接受核磁共振检查时,他们首先会完成小医生的职业体验游戏,以医生的角色为小动物(玩具)在模拟的机器中检查,机器的显示屏会播放小动物生病的动画。以这样的方式来减少接受检查时的抗拒。简而言之,AE系统就是通过技术来增强检查者的舒适度与配合度。目前,这项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引进医院。
功能多彩。进一步加深儿童友好设计,还可以通过专门为儿童设立多样的功能空间来实现。多样功能的设置,医院造成的压抑感,甚至形成了一种对儿童的反向吸引力。这些增加的功能能“诱使”医院,在孩子们的心中,医院不再等于“白色恐怖”,医院反而与童话乐园划上了等号。
可以打造医疗花园——绿意盎然的自然环境对缓解病人的压力和紧张情绪大有裨益。因此,医院都十分注重绿化环境的营造,美国则是在90年代形成了医疗花园的理念,旨在医疗服务场所、健康照护机构环境中导入景观与自然元素,软化这些空间与环境,促使每位空间的使用者都能从导入的自然与景观元素中获益,进而改善其健康状态。医院引进,在建筑之外设计非常美丽的自然花园。花园空间也能够为生病医院中接触大自然的游玩空间,让他们在自然的环境里锻炼身体,恢复健康。对于儿童来说,远在室外的花园就算再美,医院里的不安,只有拉近与自然的距离,才能更好的安抚儿童焦虑的情绪。医院利用原来的屋顶平台改造成为一座空中花园,成功解决这一问题。这座空中花园由竹林、树脂板、石头和木材组成,形成了一个极具活力的自然化空间。曲折的竹林和彩色的树脂板围合成一系列连续的小径及小广场。此外,通过玻璃幕墙还可以欣赏芝加哥的城市风光。
可以设计儿童剧院——医院还可以设置儿童剧场,既可以定期播放预防疾病的卡通宣传片,也可以举办健康知识的亲子课堂与亲子活动,让孩子们在欢乐的观影过程与有趣的游戏互动中掌握疾病预防的基本知识。使“到剧场去”医院的一大乐趣。医院就设置了starlighttheatre(星光剧场),每天都有不同的电影及剧目上映,孩子们可以尽情享受快乐时光。
还能搬来游乐空间——医院,将真正的游乐园搬了进来。科威特的阿卜医院总建筑面积平方米,是中东唯一的也医院。医院面向的都是病危的孩子们,而对于他们来说,最医院以外的世界开心玩耍。于是,阿卜医院的设计从整体到细节,医院感,以儿童为中心的设计充满了人性的关爱。医院内部运用鲜艳的色彩和有趣的动物图案进行装饰,减轻儿童在病痛和治疗时的焦虑情绪。此外,医院最值得一提的是,它在建筑围合而成的庭院中建了一个真正的游乐园。游乐园的重头戏是“摩天轮”和“魔毯走廊”,由“伦敦眼”的设计师英国建筑师巴菲尔德亲自设计。“摩天轮”医院而特别定制,行走不便的孩子也可以直接坐轮椅乘坐。“魔毯走廊”一直延伸到屋顶的观景平台,在这里孩子们可以用望远镜来观察海岸线上喂养火烈鸟的情景。场地的设计重在塑造探险的精神,充满友好、有趣、激动人心的气氛。
加油站:红色警区化身绿色驿站
第二类恐怖地带则是加油站。加油站的确存在潜在安全隐患,大量存储的汽油、柴油、销售过程中挥发出来的易燃有毒气体,使得这里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就会对人身安全和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对于加油站的建设和运营,国家层面有非常严格的设计规范和建筑标准,运营企业内部也有非常成熟的安全管理体系。所以,也许我们常常会听到交通事故,地铁事故,但是有关加油站发生火灾或爆炸事件却鲜有听说。即使这样,加油站仍然不讨好,人们总是加完油后匆匆离开。以中石油、中石化为代表的国内大多数加油站,从牌匾到标识全部是红色——国内默认的危险信号色;清一色的钢铁桁架结构——临时建筑常用的形式;空气中弥漫的汽油味;随处可见的“禁止打电话”、“禁止吸烟”的标识……这一切,都在提醒你“危险,快走!”
其实,加油站本身并没有那么危险,只是形式传达了错误的信号。国内的加油站设计似乎已经被标准化,所以导致了千篇一律的加油站形式。偶尔置换一下颜色、材料,却始终引不起任何波澜。但是,换个角度,通过创新设计和技术措施,加油站完全可以摆脱“危险”的明示和暗示,成为节能环保的绿色典范、造型奇特的城市地标、甚至是令人心驰向往的都市驿站。
洛杉矶太阳神之家加油站
1
节能技术:环保真绿色
位于美国洛杉矶的太阳神之家加油站,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于加油站的所有不良印象。这是一个真正的绿色加油站。在这个闻不到丝毫汽油味的加油站里,“绿色”无处不在。建筑表皮是对回收材料的再利用,内墙装饰材料则是选择能够速生的竹子。此外,加油站还综合了多项节能环保技术。比如屋顶种植技术、太阳能电池板、雨水回收净化技术等等,这些节能环保技术为加油站减少了16%的能耗,被认为是未来加油的样板。太阳神之家加油站是美国第一个申请LEED绿色认证的加油站。
2
酷炫建筑:临建变地标
除了是一座节能环保的绿色典范,太阳神加油站的建筑形式也十分出挑。连续弯转的三角形回收不锈钢表皮覆盖建筑,将屋顶和柱子包裹为一体,每一块表皮倾斜的方向和角度都不相同,使得虽然建筑的原型依然仅仅是柱子支撑的顶棚,却因为丰富的光影和色彩变化,使整个建筑的表现力异常强大。现在,极具科技感的太阳神加油站已然被看作是洛杉矶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3
复合空间:都市新驿站
除了让人眼前一亮,加油站有没有可能变成多功能的城市空间,从纯粹的加油站变为人们愿意在此小憩、甚至逗留的城市休闲空间呢?其实,加油站的功能不仅限于加油。加油站加便利店的组合在国内最为普遍。加完油需要屋里结账开发票的同时顺便买点什么,不需要的依然是直接开走。能“顺便买点什么”的便利店存在感非常微弱。除了便利店,另一种常见的加油站非加油功能还包括洗车,但其实,这两种功能都没有能跳脱人们的想象,也没有让加油站摆脱红色险区的负面印象。
你能想象在加油站里吃汉堡吗?位于格鲁吉亚巴塔米港口的麦当劳加油站,集加油站、麦当劳餐厅于一身,这两种功能以一种十分巧妙的空间形式组合在一起,整个建筑呈现出夸张的悬挑造型,悬挑建筑室内即是餐厅空间,而悬挑结构本身作为加油站的顶棚,两部分功能区分割清晰,互不干扰。人们从一楼进入餐厅的大堂,并被楼梯自然的邀请入二层空间,上升的台阶中某些梯段比较宽,形成用餐区。向外探出的斜面上种上绿色植物,让天光和美景都流入餐厅。建筑轻盈的立在一片安静的水面之上,成为城市之中靓丽的一道风景。
公共墓地:精神归宿,形象重塑
医院的恐怖等级是一、加油站是三,那么公共墓地则应该是……顶级。
医院和加油站带给人的不安感只有在置身其中才会发生,而公共墓地则是能够破坏周边数公里气场的重型武器。文化讲究使得没有人愿意临墓而居,加上阴宅的风水学说,使得国内的公墓几乎都选址于城郊山地。但随着城市的扩大,公墓与城市之间的距离不断被拉近,终究避免不了与城市空间的重合。最后的结局便是既伤金钱又伤感情的“迁坟”了。
1
公墓,是否可以“去恐怖化”?
一排排、一片片排布整齐而缜密的墓碑形成的海洋能让人瞬间迷失,整个公墓都笼罩着恐怖的阴云。阴森的气氛让公墓极度缺乏人气,大批人潮只在祭拜之日蜂拥赶来,祭拜过后匆匆离开。可以说,过大的规模,突兀的形式,寂静的氛围是公墓恐怖的根源。要驱散公墓的阴霾,是否应该从根源入手,逐一突破呢?
融入环境,控制规模——
单是一座坟墓并不会让人觉得恐慌,看不到的墓地同样也不会让人觉得恐怖,因此公墓的去恐怖化首先要控制规模,且让墓地融入环境。
荷兰阿尔梅勒黑文墓园,就是一座与环境融为一体的墓园。墓园采用组团式规划,每个墓葬组团都采用树篱围合起来,只有非常隐蔽的入口进入其中,组团内部墓葬区种植乔木能够遮挡外部的视线。这样,原本应该连片的墓地,消失在环境之中。不仅如此,整个墓地还是城市绿色网络的一部分,墓葬组团之间被打造成了宜人的公园空间,还有与市中心连接的自行车道和漫步道蜿蜒穿过其中。人们置身其中,完全感觉不到来自墓地的阴冷和恐怖,因为组团内外空间完全是隔离的,互不干扰、和谐共融的在一块土地上。墓园建成后不足三十年,由于受公众欢迎,所有墓穴就已经使用殆尽了。虽然有多种扩建方案以增加墓葬单元,但是最终还是决定在别处另建新园。
景点设计,引入人气——
公墓还可以通过引入人气来消除恐怖。国外的很多城市,墓地与公园是结合在一起的,墓地因此并不缺乏人气,但是这种做法在我国显然不行。《国家殡葬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禁止在城市公园建造坟墓。但是,如果能将公墓进行公园化设计,打造成为旅游目的地,自然能够带来人气。
?以名气带人气!
拉雪兹神父公墓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墓地之一,位于巴黎的第20区。面积英亩,是巴黎市内最大的墓地。墓园仿佛是镶嵌在城市中的一大块绿色公园,也是巴黎的一大旅游胜地,每年吸引数十万来访者。当然,拉雪兹神父公墓的人气绝大对数来自于名人效应(包括圣西门、巴尔扎克、普鲁斯特等位名人墓)。
?以景观带人气!
此外,景观上的震撼同样可以达到吸引人气的目的。年,国际建筑大师安藤忠雄受邀为台湾设计了一座墓园。安藤忠雄说,他希望让全世界的人一想到最棒的墓园,就会想到台北。墓园主体建筑是一个直径长达81米的巨大水盘,水盘四边有高12米、宽90米的水瀑落下,建筑周围种植大面积的樱花,同时墓园还营造吸引蝴蝶迁徙进驻的环境。通过对樱花、蝴蝶、水元素的运用,整个墓园呈现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态景观,未来生态墓园将随着时间季节的交替形成绿荫密布、樱花纷飞、蝴蝶飞翔的绝美精致。自设计方案公开之时,墓园就已经受到台湾社会的极大看白癜风到中科白癜风医院白癜风最佳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