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子诗缘:只要心中充满了爱,手中的笔总能找到前进的方向
叶子诗缘,叶宸而、王子谦、陈诗怡和袁缘,四位风格相异拥有相同文学梦想的灵动组合。娴静如她,在字里行间触摸静谧,却能让文字绽放;阳光如他,生活的点滴快乐都是文字的源泉;还有她精灵般突现的灵敏,还有她一笔一划书写的笃定,对文学的热情和勇气让他们以平静的方式,呈现独特的成长经历。
叶子诗缘(组合)访谈:
Q:介绍一下《四季的风》这本书。
A:(叶宸而)《四季的风》是叶子诗缘的第一次合作,正如四个孩子的个性一般,亦有温暖与冷静,又有热烈与感伤,因此每个篇章都透射出了四季的不同韵味,字里行间流淌出了孩子们情感的印记,有欢笑,有烦恼,有忧伤……那是彼此成长的足迹。他们一起用笔尖,描绘了生活中丰富的画面。虽然文字亦有青涩之味,但是他们在文字之路迈出了自信的第一步,用文字架构了心灵的桥梁,寻找到了彼此的梦想。
Q:入选《少年文学新星丛书·第四辑》,对你来说是个什么事件。
A:(叶宸而)对我来说,从不敢奢望有一天能在书架上找到一本自己撰写的书,然而,这一切又来得那般突然,它真真切切地来到了我的身边。暑假中,当得知我们的作品入选后,我如同注入了兴奋剂一般,狂呼之余,脑海里不断勾勒出这本新书的模样,有时连梦呓中都是对四季的呢喃。这是我文学之梦的起点,亦是新的征程,对于即将出版的《四季的风》,让我还恍在梦境中一般,惊喜之下,更是满满的期待。
Q:书马上就要出版了,是怎样的心情。
A:(叶宸而)如同即将见到初生的婴儿那般,兴奋中夹杂着期待,那是我们用心描画的作品,每一个文字都是心灵的抚触。难掩内心的激动,只要一想到新书即将出版,内心就会绚烂如花。我一次次地想象着,我的亲人、同学、老师看到这本书后该是怎样的评价,既希望他们能给予我鼓励,又急盼得到他们的指导,让我的文学之路走得更为坚实。
Q:梦想是什么,文学在生活中的位置。
A:(袁缘)多数时候,觉得梦想很遥远,梦中幻想最多的,还是做一个作家,老老实实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写更多故事给大家,让大家体会我的喜怒哀乐。我的梦想便是如此简单,可能以后并不能实现,但长大后,仍会记得幼年时稚嫩的梦想,这在我心中,就像一本旧相册,轻轻翻开,便会想起一切童年的生活。至于文学,在生活中,文学已经成了我的知心朋友,每当心情不顺畅时,写点关于美的东西,心情便也迅速安缓下来了。
Q:平时写作和学习有冲突吗,怎么平衡。
A:(袁缘)习作的灵感是一闪而过的,有时,在做作业时,突然会想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但这也是习作的灵感,那些灵感会在头脑中不断地回荡,仿佛阻止我写作业,那时,我会闭上眼睛,深呼一口气,在脑子里把那些乱七八糟冒出来的灵感整理一遍,再次睁眼时,便把灵感写下来,做完作业时,再去看,写作的思路便源源不断地涌出,立即动起笔,把一个又一个灵感转化成一片片佳作,满足写作上的渴望。
Q:谈谈特别喜欢的作家或文人,他们对你写作的影响。
A:(陈诗怡)我最喜欢的作家是冰心,我特别喜欢她的《寄小读者》和《小桔灯》。这两本书一本笔调亲切,让人感觉作者就在眼前,面对面地与自己交流,另一本笔调幽默,既严肃又轻松,有时会觉得这些文字并不是从同一个人手中流出。在冰心的作品中,我尤其喜爱她的这一句话:“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爱自己,爱身边的人,爱这个世界,只要心中充满了爱,手中的笔总能找到前进的方向。
Q:介绍你喜欢的书籍,谈谈感受。
A:(陈诗怡)法国作家大仲马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基督山伯爵》是我比较喜欢的一本书。它讲述的是一个复仇的故事,讥笑、阴险与背信弃义充斥了整个世界,复仇与残酷的烈焰在每一个角落燃烧。这是一个灵魂的崛起,一首战歌的诞生,一个王朝的覆灭,一段历史的凝成。它让我看到了忍耐的力量,让我知道了等待的结果,更让我明白了人生所必须拥有的品质——坚毅。
Q:平时写作有什么怪癖吗,或者在写作的过程中有趣的经历。
A:(王子谦)我写作时有一个习惯,从不先写题目。我认为,题目主要强调的是“目”字,一篇文章的“目”浓缩了这篇文章的精华,怎么能够随随便便写上去呢?题目写得好,便会使读者十分愿意读下去。如《一的力量》,一听就让人很有读下去的欲望;《追风筝的人》也是如此,一看到这题目,我就被吸引了,情不自禁地翻开了它。
Q:平时还有哪些兴趣爱好。怎么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
A:(王子谦)我最大的爱好就是阅读和小提琴。翻阅我的照片档案,我三岁时就开始“翻阅”《青年文摘》,还一副津津有味的样子。幼儿园中班时,我就开始独立认字,看书、看绘本,虽然那时候看书看得更多的是色彩和画面,但令我异常开心和欢乐。现在的我更喜欢看书了,书让我了解古今历史、风土人情,使我沉迷在探索远古恐龙的世界里。我也很喜欢小提琴,每天晚上都会拉上几曲,去感受那美妙的音乐世界。琴也是我宣泄感情的通道,在开心与苦恼的时候用它来放飞思绪,平复心情。当然,我也会与小伙伴们一起抱上篮球、足球驰骋操场。
Q:家庭生活、教育的氛围是怎样的。
A:(王子谦)我们家里的氛围一直比较民主和轻松。爸爸、妈妈都希望能够和我像朋友一样相处,我们可以平等的交流,也能够尊重我内心的想法和选择。就像兴趣班,我只上我自己喜欢的,那些体验过以后不感兴趣的就不再继续了。当然他们也会强迫我去上运动类课程,为的是让我增强体质,有个棒棒的身体。在学习上,父母希望我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能够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内容,并且要吃得起苦。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希望我能够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多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多与人交流,结交更多的朋友。我很爱我的爸爸和妈妈,非常享受我们一家在一起的时光,特别是能够一起旅行的时光。
在夜色中的你幽雅着
娇艳茕茕孑立
一簇
一瓣瓣的体积
散浮着缕缕沁人心脾淡淡的清香
……
美丽的她,在夜里轻盈地舒展着自己的身躯,静静地,轻轻地绽放,如仙女般超凡脱俗。是那么纯洁、高雅、无暇,这便是昙花的风姿。
昙花的开放时间十分短暂,一年才开一次花,每一次开花也只有三到四个小时,若有幸遇之,真乃一大幸事,然却让我不经意地遇上了。
那是一个深夜,我和妈妈漫步在林间小道上,隐隐约约地听到一阵响动,仿佛在呼唤着什么,我们循着感觉望去,“哇,昙花开了!”我兴奋地叫了起来。昙花姑娘们都已经全部绽放身姿了,露出了白色的身躯,仿佛是一群穿着舞衣的姑娘们正在翩翩起舞,我再也不肯挪动自己的双脚,害怕错过这美丽的瞬间了。此时,娇嫩的花芯在幽深的月光下颤动,雪白的大片花瓣犹如飞雪一般亮丽洁白,清香四溢,那倘若仙女一般的容貌让人叹为观止,周围冷清的月光仿佛凝固在了它的周围。
这时,一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扑鼻而来,让我的呼吸也变得丝绸一般柔嫩。丝丝入扣的妖娆让昙花的魅力绽放到了极点,她洁白无暇的花瓣有着丝绸般的之地,白如绢,轻如纱,润如玉,在微风的吹拂下跳起婀娜多姿的舞蹈,楚楚动人,宛如一位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少女翩翩起舞。
也许昙花没有桂花那么幽香,没有玫瑰那么艳丽,而我却独爱,以至于每每回忆起来,都不能忘却那晚初见昙花的惊异——月光如练,凉风如水,她就那样轻盈地开自己的双臂,如精灵般超凡脱俗,不含一丝一毫的杂念,让人窒息的美啊!
昙花就是这样默默无闻,将短暂的一生全都奉献给了人类,在令人羡慕的同时又让人叹息不已。她的美,如同绽开的烟花,华丽一瞬,妖娆一瞬,再也无影无踪。也许,这便是生命的真谛,就让我们一起去绽放生命的活力,哪怕如同昙花一样,只有一瞬间的繁华。
二、朱瑾文:喜欢情感上的热闹,专注喧闹中的孤独朱瑾文,喜欢情感上的热闹,动时幽默明朗;专注喧闹中的孤独,静时思想深邃。倾心于清甜自然的乡间生活,沉浸于身临其境的读写世界。
朱瑾文访谈:
Q:介绍一下自己这本书
A:由于从小对语言文字的喜爱,我热衷于阅读与朗诵。每有闲暇,常手执书卷,细品中西古典文化诗词,对纯美又深邃的语言风格尤为欣赏。在诵读过程中,这份恬静而略带忧愁的美感常会牵引我的思绪穿梭于那段我最为留恋的成长流年,让我能够溯时光而游,重温闪烁在记忆中的爱与温情。寻梦当年时景忆,溯源往昔会真情。我将深藏在笑与泪中的一切提笔而录,这就是我《溯源记》的由来。成长的回忆是本书的主要背景,贯穿三条基本感情线索:亲情、友情和自然情怀。80篇岁月的剪影,记录着我自幼儿园哭闹着不肯去上学的第一天至初中毕业对母校依依惜别的最后一天;这是我12年美好成长历程,树立着一个心理变化重大的转折点:从胆怯的孩子蜕变为一个信念坚定的少年;也涵盖着我游历各国各地对我思想深度的挖掘,对人、自然、生活的思考。可以说这本书囊括了我成长阶段的写作经历,所思所想也反映出我内心的深入过程。
Q:入选《少年文学新星丛书·第四辑》,对你来说是个什么事件?
A:得知我的书稿入选是今年中考结束那一天,我喜出望外,特别感动。因为这是我多年在写作方面努力付出的成果,是我的老师们一路辛勤培育我的结晶,特别感谢我在杭州育才中学的语文老师周勇、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徐英姿和章宗潘,是他们引领我进入文学的世界。感谢用心培养我的老师们,感谢热情善良的同学,在我心里永远保留的班、初三(5)班。这里也饱含着我父母熬夜帮我将文字输入电脑的艰辛。我自认为此书写得一般,却充满真情实感,很高兴评委老师能看到我文字的闪光点。
Q:书马上就要出版了,是怎样的心情?
A:我的内心忐忑、激动、自豪。忐忑的是我的书稿《溯源记》还有许多青涩之处,希望老师和读者们给我多多指正;激动的是我的书稿将成为我人生路上自己的第一本书;自豪的是经过我多年的努力,让我从小到大感受到的亲情、友情、邻里情以及对大自然、游历各国的思考等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Q:梦想是什么,文学在生活中的地位
A:我的梦想是当一位有正义感的律师,让世界充满爱与温暖。文学是我心情的写照,未来的路上文学会一直与我相伴,让我不再孤独。
Q:平时写作和学习有冲突吗?怎么平衡
A:平时写作和学习没有冲突,写作是我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并没有抽出平时学习的时间去写作,只是在每次老师布置的随笔作业中认真对待,每次旅游归来后有感而发,用心记录每一个情感的诗意瞬间。我对写作篇数要求不高,对每一篇作文的质量要求却很高。于我而言,写作是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精神层面的享受。
Q:谈谈特别喜欢的作家或文人,他们对你写作的影响
A:我特别喜欢林徽因和泰戈尔。林徽因才思敏捷,对建筑学(理科)和文学(写作)都颇有造诣,她的写作意境平凡却不俗;泰戈尔诗作立意深远,哲学与文学自然融合,这都是我所追寻的写作方向。
Q:介绍你喜欢的书籍,谈谈感受
A:我喜欢阅读两类书,一类是情景相融,意味悠远的散文集或诗集,如《生如夏花》,我总能嗅到一种风与花的气息,它们拂过我的面庞,每一个扣动心弦的时刻都是对万物生命的顿悟;另一种就是童话故事。可能大多数与我同龄的孩子会觉得童话故事对于我们来说太过于幼稚,但正是由于我一直沉浸在童话的美丽幻想中,我才能不被时光所缚,拥有孩童般的天真想象力,而想象力正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动力。这两类书让我学会拥抱自然与生活。
Q:平时写作有什么怪癖吗,或者在写作的过程中有趣的经历
A:写作时我不喜欢被人打扰,否则感觉思路会被打断。专注投入写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微笑或伤感。有趣的经历刚刚发生过。两周前,我写了一篇《林黛玉抓小偷》,情节奇思妙想,由于对《红楼梦》一书的感触较深,而我深知每个人在更高年龄对其有更深理解,而我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对林黛玉人物形象和命运有了更深的理解,作了一番不符合她向外表现的性格设想,让柔弱的她学会刚柔相济地抓小偷。同时,“迫使”她锻炼身体,改变她的命运。通篇文章诙谐又不失思想深度,使读者快乐地读,用心地思考。
Q:平时还有哪些兴趣爱好?怎么安排自己对的课余生活?
A:我喜欢朗诵、唱歌、看书。平时周五傍晚回来,写作业;周六一天都“投身于”课外培训班。因为此阶段重心在学习上,所以只有寒暑假才有机会用心品品书香。
Q:家庭生活、教育的氛围是怎样?
A:我们家庭生活节奏较紧凑,学习是我家“约定俗成”的规矩。我爸爸是老浙大毕业的理科高材生,理科极好,平时在公司工作繁忙,但每个双休日定会指引我数学、物理的学习。我妈妈是一位大学老师,生物专业,她也是一位文学爱好者,上大学时她的文章常在校报上发表。记事起,爸爸妈妈就为我购买各种书籍,供我阅读。幼儿园至小学毕业的每个双休日都会带我去玩,每个暑假带我去国内外旅游。他们对我各方面严格要求,目前,我的每一天都在学习中度过,没有一天停下来休息的。处在最忙碌的高中学习阶段,偶尔看一下文学方面的书籍就如享受美味佳肴。
青青的丝瓜藤,正如您轻轻的微笑。那轻挂皎黄的金色“风铃”。仿佛是黎明的太阳。将这缕最宁馨的阳光播撒在我的童年。
您悄悄地离去,却留下这一份动人的关爱。为我们编织了天边最美的晓霞。夕阳的梦里将永远是您慈祥的身影……
亲爱的申申爷爷,相信您在天上看见——您照料了十年的丝瓜又绿了一夏。此时,该有多么的欣慰。
我怀念您,亲爱的的申申爷爷。您温暖了我的童年,正像丝瓜绿了一年夏天。
很小的时候,便觉得丝瓜花是最美的。夏天,丝瓜藤上挂满一个个金黄色的小喇叭,年幼的我就在灿灿生光的丝瓜藤下,申申爷爷和申申奶奶的臂弯里蹒跚学步。追寻着藤叶间太阳的足迹,小小的我“咯咯”直笑;即使跌倒耳畔也总会有申申爷爷与申申奶奶亲切的鼓励:“小囡囡,不着急。爷爷奶奶陪着你走一步,再走一步!”就这样,我在充满关怀的丝瓜藤下。在申申爷爷和申申奶奶慈爱的目光中成长在最幸福的童年里……渐渐在丝瓜绿着夏天的时光长大。每一天,每一夜都是那么快乐。
几年以后,清晨,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总能看到申申爷爷挽着衣袖,弯着腰,笑眯眯地打理着丝瓜藤下的杂草并将新鲜的露水滴灌在藤叶上。“嘀嗒,嘀嗒……”每一滴晶莹的露珠都凝聚着申申爷爷对小丝瓜快快成长的殷切希望。做过腰部手术的申申奶奶不能干活。于是也微笑着站在申申爷爷身旁,温柔地拂去瓜叶上浅浅的灰尘。看碧碧的小丝瓜是他们一生中最美的回忆……
当丝瓜藤上结满累累硕果的时候,微风轻轻摇曳着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绿宝石。申申爷爷和申申奶奶便沐浴在最幸福的和风中。他们面带微笑,将水灵灵的小丝瓜充满柔情地摘下。整整齐齐地摆放在铺满阳光的竹筐里。然后精心挑选出最饱满,最柔嫩的丝瓜。挨家挨户地为邻里街坊门送去。若是我们不在家,申申爷爷就每天按我们家的门铃,直到将轻轻的小丝瓜送到我们手中,让我们大家都能品尝到丝瓜的清香。于是,整个夏天,小区中的人们都徜徉在曼妙的丝瓜青翠中。在陶醉于这一派赏心悦目的夏景同时,我们都感动于申申爷爷和申申奶奶金子般的爱心——他们的付出,为我们送来一夏的清凉及芬芳。饮水不忘挖井人。
最美的时光仍在流淌着,丝瓜仍然绿着,年5月,申申爷爷却生了重病,但他顽强地与病魔抗争。做了一次大手术,病情才总算有了好转。那年的暑假,丝瓜花依然开的灿烂。
年,丝瓜花开得正旺的那个夏日傍晚,结束培训班回家的我在小区门口遇见了申申爷爷,他热情地从口袋里取出三颗话梅糖塞到我手里:“文文,这话梅糖很好吃,对消化有帮助呢!”直到今天,话梅糖酸甜的味道还慢慢融化在我的记忆中,那么温暖……
可是过了不久,一个令我们都感到悲痛的消息传来:和蔼可亲的申申爷爷最终还是因为肺癌细胞扩散而永远离开了我们。曾经受到申申爷爷帮助的人们都哭肿了双眼。我们和申申奶奶一起站在丝瓜藤下,为善良的他送最后一程……
申申爷爷去世在炎热的夏日,太阳把杭城烤得热火朝天,但他用生命倾注心血的那株丝瓜藤,却一直顽强地生长着,每天都是碧绿,生机盎然。
当年的夏天来临,丝瓜藤又绿了,申申奶奶守护着这株丝瓜藤,犹如守着一份对申申爷爷的爱恋。每天清晨和傍晚,她总会为丝瓜藤浇水,除草,静静地在瓜棚下,细细查看每一片瓜叶,生怕它们受到虫害。丝瓜棚下,有太多的往事值得申申奶奶回忆……
直到回忆,直到如今。每每看到这株丝瓜藤。泪水都会湿了我的眼眶。因为我仿佛又看见——清晨,申申爷爷和申申奶奶一起微笑着目送上学的我走出小区的大门;傍晚回家时,他们就站在熟悉的丝瓜藤下亲切地虚寒问暖。
三、胡晨昕: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小屁孩有大世界胡晨昕,一个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的女孩,阅读、写作、游泳、乒乓球、画画、旅游,都是她喜欢的活动。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一盘水果或点心、一本书或者一支画笔,就能够让她安静地度过几个小时。人群中她是那个想法特别多,也会组织大家一起玩的人,在学校她还承担了大队委、中队委以及各种小组活动的负责人,能够出色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胡晨昕访谈:
Q:介绍一下自己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