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7期探索白城的青铜时期,寻找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nzhm/130903/4249431.html
白城历史│7期

白城?青铜时期?瓷器

汉书遗址陶罐

汉书遗址陶杯

汉书遗址陶器支座

汉书遗址直腹陶罐

宋德辉

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汉书遗址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当时白城市境内唯一的一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更科学地揭示汉书遗址的古代遗存,文化内涵和实施有效地大遗址保护,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王洪峰研究员为领队,吉林省考古研究所及全省各有关文博单位人员组成的考古工作队对汉书遗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

发掘从年7月中旬开始到10月中旬结束。这次发掘是当时白城地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考古发掘,钻探面积达5万平方米。揭露面积达平方米,共开10×10探方20个,清理各类遗迹12处,出土各类文物余件。通过这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人们对汉书遗址的文化面貌和年代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研究白城古代历史及松嫩平原文化编年系列提供了详实的数据和实物依据。

尽管目前汉书遗址发掘的考古报告还没有公布,但在纪念吉林省考古研究所成立二十五周年经中国文物出版社出版的《田野考古集粹》一书中,王洪峰研究员在《汉书遗址》专栏中指出:“此次发掘的成果之一是在已知的汉书一期、二期文化之外,新发现了叠压在一期文化之一的A、B两组遗存,并清理到一批晚于汉书二期的墓葬。其中下层遗存的A组遗存以台底罐、台底钵为特征,属于嫩江流域近年命名的小拉哈文化范畴,年代约相当于夏商时期。B组遗存以袋足鬲,深腹壶为代表,具有辽河、大凌河魏营子类型文化因素,年代相当于商至周初。”这里王洪峰先生指出的A组、B组,可以说是这次在汉书遗址第二次发掘中的最大收获。以汉书文化为标志,白城市的青铜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可分为四个时期。

汉书文化A组时期。主要是汉书遗址第二次发掘后,王洪峰研究员根据出土器物特征提出的。这一时期出土的器物特征与小拉哈文化年代相当。小拉哈文化是以黑龙江省肇源县小拉哈遗址第二期遗存命名的,是松嫩平原上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青铜文化遗存,陶器基本为素面,只有少数施附加堆纹或刻划几何纹,个别陶罐的口沿下面有一周附加堆纹或将口沿压成锯齿状花边,器形主要以直口假圈足器为主。小拉哈遗址二期陶片的热释光检测结果,年代为距今±年,相当于我国历史上的夏商时期。

汉书文化B组时期。根据王洪峰研究员在汉书遗址第二次发掘后,据陶器器形特征提出B组遗存出土的大袋足鬲、深腹壶具有辽河、大凌河魏营子类型文化因素。年代年前后,相当于我国历史上的商至周初时期。

B组文化遗存主要分布在白城市嫩江流域沿岸的大安、镇赉境内,在洮儿河、霍林河中下游河谷台地及附近丘陵岗地也散见分布,其中,除正式挖掘的大安汉书遗址外,采集调查有相似器形纹饰陶片的地点有,大安大架子山、镇赉坦途西岗子、通榆县兴隆山镇敖包山遗址、老富大坨子、四海泡渔场、包拉温都糜子荒北坨子等。

汉书一期文化时期。根据《大安县文物志》记载,其年代相当于我国历史上的西周时期,距今年至年前后。

汉书二期文化时期。根据《大安县文物志》记载,其历史年代下限相当于我国历史上的西汉时期,在距今多年以前。

汉书文化主要分布在大安和镇赉,共有70多处,其他如通榆、洮南、洮北等县(市、区)境内也有分布,但除汉书遗址外,其余基本都没有经过科学的发掘。

白城青铜器时期先民的族属。

年和年对汉书遗址的两次发掘,出土最多的器物是陶器,此外还有骨器、角器、石器、青铜器等。两次出土的陶器可以说是吉林省西部最早的一座陶器陈列馆。根据陶器的质地,可分为夹砂灰褐陶、泥质褐陶、泥质黄褐陶、磨光红衣陶等。陶器的制作方法均为手制,并采用了泥条盘筑法。陶器质地坚硬、颜色纯正,烧陶的火候较高,可达℃,其器形有罐、壶、钵、杯、鬲、瓮、台状支座等。

值得注意的是,汉书文化的陶器纹饰充分显示了白城古代先民的智慧,其繁缛的陶器纹饰凝聚着多年前的思维与创造。在陶器表面上刻有几何纹、绳纹、附加纹、指甲纹、锯齿纹、方格纹、划纹、刻纹、弦纹、锥刺纹、仿桦树皮纹、人首柄陶罐等。这些纹饰反映了汉书先民对生活的激情和热爱,也反映了他们原始思维中精湛的艺术水准。如果把这些纹饰作为有机的整体组合到一起的话,那么我们将看到一幅异常生动的社会生活场景。若从艺术的角度去审视他们的话,就会发现他们是一群很有成就的人。陶器上的各种纹饰告诉我们,他们不仅是手工匠人,而且是白城地区最早的最富想像力和创造力的艺术家。

从出土的生产工具看,主要是骨器、蚌器和石器,仅蚌刀、蚌镰就有数十件之多,骨器中有磨制精美耐用的骨鱼镖、骨矛、骨镞、骨刀、骨匕、骨片、骨针、骨锥等。蚌刀、蚌镰的出土,证明当时已有农业收割工具。石器中有磨制的石斧、石锤、石刀、石镞、刮削器等。从两次发掘中出土的生产工具分析,其经济类型是以渔捞和狩猎为主,并兼营农业及家畜饲养。也就是说渔猎经济占主导地位。从出土的青铜镞、矛、刀、锥、扣和鱼钩等青铜器和墓葬形式看这里已开始使用青铜器,这标志着汉书一期文化已进入青铜时代,迈进了阶级社会的门槛。

尽管我们对汉书文化内涵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但对汉书文化的分布范围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现已基本明晰。即汉书文化主要分布在以嫩江中下游,松花江上、中游为中心的松嫩平原地区。我市位于松嫩平原西部,嫩江下游,在嫩江流经我市的公里的流域内,目前查明的有70多处这一时期的遗址。面对这样规模的青铜器时期遗存,人们不仅要问,在距今多年到多年前,在今天白城东部创造如此文明的古代先民究竟是属于中国东北的哪一个民族呢?这一直是历史考古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张忠培先生指出:“考古学族属问题的研究,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除了古籍所记族人是否等同一考古文化外,还存在文献记载,疏、注及考证和对考古学遗存的认识问题。”这如此丰富的古代遗存,不仅考古学家重视,也引起了历史学家的极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chengshizx.com/bcsxs/60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