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日报记者就无症状感染者的相关问题采访

自4月1日起,国家卫健委开始在每日疫情通报中公布无症状感染者数据。目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到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阶段。为使全市广大人民群众更深入地了解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更好地落实防护措施,4月10日,本报记者就无症状感染者的相关问题,采访了白城市疾控中心主任汪昌昊。

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是否具有传染性?

无症状感染者并不是这次新冠肺炎才出现的。其实有些我们常见的传染病在感染的窗口期、潜伏期内也是没有临床症状的,或者没有特异性的症状,但是鼻咽拭、血液等生物样本病毒核酸检测或血清抗体检测却呈阳性,而且大部分都具有传染性。比如艾滋病就有这样的特征。不过,新冠肺炎的无症状感染者有他自身的特点,他分两类,一类是感染者在14天的潜伏期内一直没有出现自我感觉或者临床识别的症状和体征,始终无感染状态;另一类是核酸检测呈阳性时,无症状,但在随后或若干几天又出现了相关症状,转为了确诊病例。截至4月9日24时,全国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例(境外输入例),其他大部分是湖北、武汉人员。无症状感染者同样具有病毒传播的风险,而且,这种风险更难发现和防控。

怎样发现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具有隐匿性,发现他们主要靠我们的主动检测,有四种途径:一是对新冠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检测;二是在聚集性疫情调查中开展的检测;三是在传染源追踪过程中对可能接触传染源又没做任何防护的暴露人群进行检测;四是对那些有过在境外或境内疫情持续传播的重点地区旅行史和居住史人员的检测。比如我们现在对境外和湖北包括武汉回来的都要进行三次核酸检测。五是在流行病学调查和机会性筛查中发现的。这都有利于发现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存在很大的传播风险,我们如何避免被感染呢?

我们公众在日常生活中是发现不了无症状感染者的,所以一方面靠我们这些专业机构进行我刚刚提到的主动检测,去尽可能找到他们,然后进行规范的医学管理;另一方面就要靠自我加强保护意识,养成勤洗手、认真洗手、戴口罩、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开窗通风、分餐制等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尤其要避免同境外返白人员和有疫情持续传播重点地区旅行史、居住史的人接触,继续发挥联防联控的作用,互相监督,发现具有输入性风险的人员要积极举报。只有采取这些主动的预防措施,我们才会最大限度地避免被无症状感染者所感染。

作者

记者薄秀芳/报道编辑

李家慧复审

赵翠丽终审

刘长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chengshizx.com/bcsxs/62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