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远古就带来的习俗,蚌扎谜一样的村寨

蚌扎,哈尼(haony)人村寨,“蚌”为泉水,“扎”为知了,意思知了多的泉水边。蚌扎位于宁洱县勐先镇宣德村,距县城45公里,村寨郁郁葱葱,环境优美,一条公路穿过寨门到达村子,村中还一条现代式的栈道通往竜树林和歌舞广场。这里的哈尼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积累中,形成了以哈尼习俗、自己的语言、自纺自织自染自绣的服饰、饮茶和餐饮习惯融为一体的“蚌扎文化”。

据说,远古时期,一群西羌部族从遥远的青藏高原,流离颠沛来到四季如春的滇南。其中的一支部族被滇南一处水湾所吸引,他们停止了迁徙的步伐,留在了那里,支起磨秋,燃起火塘,唱起阿迷车,过起苦努节,并给水湾所在地起了个秀气而响亮的名字“普洱”(指年清政府置普洱府所在地,现今所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意为“水湾寨”。从此,这支西羌部族就在普洱繁衍生息,世世代代直至今日。

“蚌扎文化”,是宁洱哈尼的一个缩影,也是普洱茶文化民间的典型代表。值得一提的是该村至今还保留着原始古朴的民族传统节日“苦努节”,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哈尼人穿上节日的盛装,前往哈尼圣地“竜树林”祭拜竜林和白鹇鸟。哈尼“阿布漠比”念着咒语,请求竜林竜神年年都长出茂密的新叶来,迎接更多的白鹇鸟,给哈尼人带来吉祥、幸福和丰收。

我们宁洱摄影家协会一行4人,怀着对蚌扎文化的痴迷和向住,在蚌扎村“苦努节”这天来到村寨,正赶上村民们杀猪宰牛。苦努节又称六月二十四或称新米节,汉语叫苦扎扎节,也叫苦努早,彝族叫火把节,这是除了春节外最隆重的节日了。一个敦实的哈尼汉子接待我们,他叫张学才,54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普洱祭茶祖习俗的主持,是蚌扎哈尼人“阿布漠比”,相当于大法师、或叫魂师、或代言人。先敬茶、后敬酒才是哈尼人的待客之道。茶是一种叫“波和”的草本植物,淡淡的药味相似于汉人的扫把茶。村民忙于分割牛肉,一架肥大的牛排骨熟练的被切割,新鲜的样子实在诱人!一群妇女开始忙碌起来,切洗做饭,有序分工,集体合作。据了解,今年苦努节县里不来人,不大操大办,只是村民们一起吃一顿饭。整个寨子有72户人家,准备30桌饭菜,届时在村文化站广场摆起来。村民们的生活方式仿佛共产主义到来,各有分工,各司其职。哈尼人家“苦扎扎”,其含义是迎接“俄咀”(一位仙人)到哈尼人间巡访,昨天(农历6月23日)就在房门前、屋堂中、灶台上、厕所旁献了贡品。贡品为一个桃子、一条黄爪、一根包谷和一条四季豆,祈求“俄咀”为哈尼人驱害降魔,保佑山寨平安、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哈尼人的房子,青瓦石墙,一至二层土木结构。蚌扎哈尼人平时着装现代,哈尼语汉话混在一起讲。自称豪尼,他称布都,有语言无文字,哈尼儿童会讲纯正哈尼语的已为数不多,多数儿童不知阿波(爷爷)、阿匹(奶奶)、阿宝(父亲)、阿冇(母亲)是什么意思,更别提用哈尼族语言交际。山寨走出去的女大学生,也不忘苦努节。其实,苦努节就是哈尼人的新年。节日快乐!兹玛格尼!沿栈道,可饱览村寨风光。寨子依山而建,小河两岸,农田连片,远处青山依稀可见。栈道尽头可见一片原始森林,就是哈尼圣地”竜树林”,平时人们不能进入,妇女不许靠近。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哈尼人穿上节日的盛装,来到哈尼圣地“竜树林”祭拜竜林和白鹇鸟。张学才“漠比”念着咒语,祈求竜神给哈尼人带来吉祥、幸福和丰收。蚌扎的歌舞广场,哈尼人以酒歌民谣、舞蹈为盛,尤善以歌传情。每年“苦努节”哈尼少男少女相约后山唱山歌、对情歌,歌声婉转,情深意长,直让人遐思遐想。蚌扎哈尼人种植棉、纺线、织布、染布有近千年的历史,形成一套自纺自织自染自绣的服饰工艺文化。哈尼服装蕴含内容丰富,比如女孩、未婚女子系白腰带,已婚系蓝腰带。哈尼族妇女身着用板兰根和荞树染出蓝布,腰系装着棉花的竹筒,一边走路一边用纺锭把棉花捻成粗细均匀的线。远远看见,不懂哈尼习俗的人们往往不解这种令人迷惑的动作。哈尼族妇女的服饰,主要有包头、外套、胸衣、围腰巾、腰带、绊腿布、花布鞋组成,女子穿藏青色棉布满肩对襟双扣上衣,长至膝弯,下摆左右开口至腰部,胸前上端镶绣彩边,并绣上红、黄、蓝等几种颜色的花纹,镶上银泡,系与肩同宽、左右有花边的围腰,头裹蓝色与藏青色相间的包头,包头布的边上缀挂棉线“流苏”,后端边上绣有红、黄、蓝色花纹,未婚女子腰系白腰带,婚后改系蓝腰带。服饰中最为漂亮的是以蓝黑色的颜色为主色调的外衣,上面点缀红、蓝、黄、白等各种花纹,刺绣着各式各样的花纹图案,还佩戴着各种银链、手饰、古币、针筒、溜包、手巾、挖耳等手工艺品来点缀,走起路来哗啦哗啦直响,犹如优美动听的歌舞。男女服饰对比,男装毫无饰品,女装色彩斑斓、漂亮多姿。哈尼男子多穿藏青色或深蓝色棉布对襟上衣和大裤裆折腰裤,青布包头。哈尼老人,不论男女,手拿烟斗,习惯抽烟。哈尼人的观念、习俗、信仰、生存的智慧、生活的技巧,是以古歌的形式,通过民族智慧的代言人、保管者的贝玛(或称漠比),代代传承下来的。蚌扎文化站收藏了常见的生活生产工具,如石磨、扬谷扇车、竹水壶、石杵、棕蓑衣、纺车等。文化站内可打牌、看书、欣赏字画图片等。过年了,做饭是年青人的事,老年们打打牌、发发呆。穿上节日盛装,人们开始走向文化站广场。各家准备桌凳,抬到广场。蚌扎哈尼人善于以歌传情,在等候全寨聚餐之前,一场即兴的拉歌接龙开始了。淳朴的哈尼妇女,站立一排,唱起经典的哈尼阿迷车。曲调婉转,清亮,令人振奋。村书记发表过年贺词,表达感谢、提出希望和祝愿。哈尼小妹即兴表演小型歌舞,引起人群拍照录像。哈尼大学生声情并茂的歌唱并祝福家乡人平安幸福。哈尼老人驻足观看,全寨人倾巢出动。放声高歌,不乏老头,纵情似火,欢歌笑语。寨中卧虎藏龙,人才辈出。一曲口琴,重音合奏,宛如山泉流过。哈尼宴席以长街宴最为著名。蚌扎因地制宜,排列4排,合计30桌。碗筷统一,每桌8人,八大碗。十多个清一色的哈尼汉子,手提菜桶,开始上菜,瞬间上齐。这种上菜场面,颇为壮观,平生第一次见到,感慨不已!八大碗,七荤一素,新鲜生态,尤其那碗清汤牛肉,扎实好吃!又见十多个清一色的哈尼女子,用箥箕抬着酒碗,开始敬酒了。蚌扎哈尼酒歌,歌声婉转,情深意长,一旦唱起,必须一口干。原来,蚌扎原始古朴而传统节日“苦努节”上,哈尼人祭拜竜树及白鹇鸟之后,哈尼汉子会给贵客们献上清香纯正的哈尼“节节”(现做现喝的茶)和浓烈醉人的“哈尼芝宝”(自酿玉米酒),让客人们尽情欣赏原生态的哈尼舞蹈和领略原汁原味的茶艺茶道表演,让来宾品味哈尼美食、感受哈尼风情、领悟哈尼文化。蚌扎哈尼文化如此丰富,酒歌民谣婉转动人,舞蹈情深意长,直让人遐思遐想。远方的客人来到蚌扎山寨,来时唱热情洋溢的《迎客调》,走时则唱依恋不舍的《送客歌》,哈尼雅咪把溜包戴在客人胸前,跳着不舍的舞蹈,溜包则散发出一股股诱人的哈尼茶香味,此时此景,那是多么令人陶醉!蚌扎,从远古就带来的各种习俗、信仰和生存智慧,这是一个像谜一样的村寨,有一种谜一样的文化,值得人们深思和研究。我发现这个哈尼山寨生机勃勃,男女老少比例合理,到处充满着春的朝气、夏的热情、秋的实诚和冬的神秘。信息来自:火客普洱微生活网∣普洱第一自媒体

发现城市生活之美

商务合作:

投稿邮箱:

qq.







































白癫风怎么医治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chengshizx.com/bcsxw/4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