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致力于传播科学思想,分享科技生活,提高公众科学素质
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气象灾害占到自然灾害的70%以上,避灾自救、挽救生命财产是抵御气象灾害的终极目标。无数事实表明,在重大灾害来临时,公众在第一时间的避险自救和基层应急处置是赢得宝贵求生机会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公众和基层有必要对气象灾害有所了解。为此本文介绍我省主要气象灾害,希望能增强公众对气象灾害的认识。
吉林省地处中纬度气候脆弱带,气候影响因子多,且相互作用复杂,气候变率较大,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吉林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洪涝、雪灾、大风、冰雹、寒潮、霜冻、低温冷害、沙尘暴、雷电等十几种。其中,干旱和暴雨洪涝是吉林省最主要的两种气象灾害,雪灾、大风、冰雹、寒潮也是影响明显的主要气象灾害。
1.干旱
吉林省春、夏、秋三季都可能发生旱灾,以春旱最多,常造成水资源的严重缺乏、草原退化、土地沙化和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在-年期间,严重春旱的平均发生频率为26%,西部地区春旱更为频繁,素有“十年九春旱”之说。近年来,中部地区主要产粮区的长春、四平、辽源的春旱也明显增多。夏秋季节虽然雨水较多,但较不稳定,有的年份也会出现较长时段的干燥少雨期,造成夏秋季作物干旱,特别是伏旱,造成的粮食减产十分严重。近年来,中西部地区的夏秋旱也呈增加的趋势。在-年期间,严重的夏秋旱平均发生频率为26%。
年4-9月,吉林省出现了罕见的春夏秋连旱,全省受灾人口为万人,受灾面积为余万公顷,成灾面积近万公顷,绝收面积为27万多公顷,因干旱粮食减产余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60多亿元。
2.暴雨洪涝
暴雨是吉林省夏季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它不仅可引发局地洪涝、区域洪涝、大范围洪涝,还可引发山洪、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它能造成江河决口、水库垮坝、铁路桥梁被毁、城镇村庄被淹等。
暴雨洪涝是吉林省夏季最主要的气象灾害,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40年资料统计,吉林省水灾均发生在6-9月,而以7月下旬至8月上旬最多,约有一半发生在这个期间;其次是7月上、中旬,发生水灾的几率约占30%;第三是8月中、下旬,占12%;6月和9月在10%以下。年以来几次特大洪水灾害(、、、、、、、、和年等)都发生在7、8月间。
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吉林省连续遭受暴雨袭击,全省有35个县(市、区)个乡镇3多个村受灾,被淹农田40余万公顷,绝收近20万公顷;受灾人口多万人,被洪水围困多万人,紧急转移多万人,死亡91人,失踪27人;倒塌房屋近38万间,受损房屋多万间,倒塌校舍多万平方米;有5条铁路因路基冲毁和泥石冲压而中断,多条次公路中断;毁坏输电线路1多千米,冲毁通讯线路多千米;全部直接经济损失达.6亿元。
年7月28日,因受暴雨影响,吉林省吉林市的永吉县城全城被淹,火车车厢冲到大街上
3.雪灾
吉林省雪灾由暴雪、大雪天气引发。大多发生在初冬、冬末和初春,常造成交通事故多发、设施农业和畜牧业受损等。初春的大雪或暴雪经常是在2-3月以雨夹雪的形式出现,雨量和雪量不易区分,且降雪湿度及强度均较大。暴雪不是每年冬季都有,-年的40年中发生暴雪的年份占75%,年平均暴雪日为1.3天,其中年代末至年代初、年代末至年代初、年代末至年代初的冬季暴雪日数相对多些,约为3天。40年中区域性暴雪年份占80%,年平均为1.7天。
年3月4日,正值元宵佳节,吉林省出现了自年以来最强的暴风雪天气,到3月5日早晨,全省共有34个县市降了暴雪。最大日降雪量出现在柳河县,为54.7毫米,积雪深度达60厘米。雪灾造成航空、铁路、公路、城市交通运输严重受阻,农村蔬菜大棚及部分民房倒塌,部分牲畜和家禽因灾死亡。据统计,此次雪灾共波及6个市(州),受灾人口76万多人,死亡3人,倒塌房屋多间,损坏房屋2多间,损毁蔬菜大棚等多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近4亿元。
年3月3日-5日吉林东南部、辽宁特大雪灾
4.大风
吉林省春季盛行西南大风,秋季盛行偏北大风,其风力强、持续时间较长,常会带来浮尘、扬沙乃至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对工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吉林省区域性大风的年平均出现次数为6.3次,年际变化较大,出现大风次数最多的年份是年为21次。从大风的各月分布情况看,4月的大风最多,5月次之。
上图为年4月15日大风天气引起的雾霾,见不到近在咫尺的南湖。下图为今日同一地点拍摄。(拍摄地点省科协)
年4月4目,吉林省刮了一场西南大风,中部平原大部分地区风力达9~10级,其中长春,德惠达12级,四平地区大风持续时间达23小时,白城、吉林和通化地区北部也遭受了风灾,大风引发了大范围的扬沙、沙尘暴和浮尘,遮天蔽日。仅长春地区就有1.7万公顷土地粪肥被刮走,多公顷小麦被风剥,刮坏房屋1.6万多间,刮倒电杆多根,并发生了两起火灾。
5.冰雹
吉林省每年都有冰雹天气发生,年平均降雹87站次,冰雹发生最多的年份是年,为站次;最少的年份是年,仅为30站次。降雹多的年份大多是高温的年份。从全省来看,冰雹多出现在5月、6月和9月,雹灾也以6月和9月最为严重。吉林省冰雹年均地理分布情况总体上来说是自西北向东南呈增多的趋势,并有三个相对多雹区,第一个多雹区位于长白山区的靖宇、抚松、东岗一带;第二个多雹区位于长白山西侧迎风坡的舒兰、吉林和永吉一带;第三个多雹区也是位于其迎风坡的东丰和梅河口附近。每年吉林省因雹灾造成粮食减产达数十万至数百万吨。
5年6月9-10日,榆树、双阳、龙潭、船营、永吉、舒兰、蛟河、洮北和洮南等9个县(市、区)的29个乡镇道受了冰雹袭击,部分地方降雨夹带着冰雹持续了40分钟以上。大片的玉米、高梁、大豆等农作物叶片被打光,幼苗被打烂。另外,部分农田被毁、民房倒塌,道路、桥涵、输电线路等基础设施均遭受不度的破坏。此次灾害过程共造成3万多公顷农作物受灾;受灾人口16万多人;倒塌房屋20多间,损坏房屋多间;全部直接经济损失达1亿多元。
6.寒潮
根据吉林省的气候特点,每年春季(3-5月)和秋季(9-11月)出现的寒潮对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民生活影响较大,易起大范围疾病发生。吉林省春季寒潮出现较多的地域有2个中心,一个在辽源,另一个在白山北部和东部及延边西部。春季寒潮最早出现在3月1日,最晚出现在5月31日,其中93%的春季寒潮出现在3、4月份。秋季寒潮地域分布呈两头少、中间多的态势,有2个频发中心,一个在吉林西部,另一个在通化、白山北部和辽源东部。秋季最早出现寒潮的日期为9月25日,最晚为11月30日,开始较晚,结束也较晚。
以上介绍了干旱、暴雨洪涝、雪灾、大风、冰雹、寒潮六种吉林省主要气象灾害,希望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气象灾害的认识,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让人们在灾害来临时做到沉着应对、有效自救,减少伤亡和损失。
作者
荀纪伟
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天气动力学专业(现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专业)。作者长期在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一线从事业务及管理工作,现任白山市气象局副局长,具有丰富的大气科学专业技术知识和较高的预报服务专业能力。
平台内容包括原创、编辑整理和转载。
我们尊重原创:1.所有转载内容均标明来源,如尽力查找仍未能发现出处则标明“转自网络”。如有疏漏欢迎原作及时联络署名或删除;2.任何作品标明“谢绝转载”,我们尊重并不予转载;3.对于恶意及虚假举报,我们保留申诉、举报、法律起诉以及媒体曝光权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