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外地来东北生活快二十年的我,已然从语言,饮食,生活习惯上几乎都变成了东北人(银),以至于出差至外,不管是江南水乡还是关里塞外,经常被别人误认为我是一个纯东北人,可见东北话魔力巨大。由于工作原因,这些年几乎走遍了东三省的各地,大到都市县城,小到乡镇农村。每到一处,感受最大的首先是语言的变化。总的来说,东北三省方言属东北官话,大体听着也就相差不多。但是细究起来,那差别可大了去了。
先说说辽宁,大辽宁绝对是一个地市一种方言,如果对方说他来自辽宁,反正我只要一听说话,来自辽宁某地就能猜到个八九不离十。本人觉得大连话是最不像东北话的,大连人说话方言特重,语速急,咬字轻,有浓郁的“海砺子味”。当地人说话百分之七八十我是听不懂的,以至于都得让我们当地同事做现场翻译。如大连说“猪”发“狙”音,说“死”发“洗”音,而且有很多当地特有方言词汇等等。辽西的朝阳人说话与内蒙古的赤峰人所说方言极为相近,说话发声是很有特点的,而且方言词汇明显具有地方特色。比如说“我”为咬唇音,管“狼”叫“来呆”,管“小猪”叫“嘎嘎”,管“鹰”叫“老鹞子”。辽北的铁岭地区与内蒙古通辽,吉林省四平地区说的方言基本一致,我认为发声较为接近普通话。辽东的丹东,吉林省的通化与白山,这些地方的发音又有自已的独特之处,很多时候平翘舌不分。如“白山”发拜三”音,“吃”发“此”音,而且有很多语调往往与普通话相反。等等。沈阳,抚顺,辽中一带说话带拐弯。如“你喝了?”发“你he(三声)了?”辽阳话与浑南,苏家屯无多大区别,但说话湾儿拐的要小多了。到万鞍山的湾儿更小,到了营口却又自成一片,虽能听轻,但已沾着点海味儿了。锦州一带尾音拉长上挑,平翘舌不分,极具地域特色,听着老像是在开玩笑似的。《乡村爱情》里赵本山扮演的王大拿说话颇有几份神似锦州黑山一带方言。
吉林省方言基本上可分为东部山区一片儿,如延边州各区县说话基本一致,他与白山,通话地区的发声咬字又有所不同,有时候平翘舌也是不分的。这里除非少数民族同胞们说汉语时带着特有口音。吉林省西部一片儿如松原,白城,南部的四平地区发声基本一致,无太大区别。但是长春外五县的发声我觉得各有特色。如双阳与九台两个地方发声有明显区别,双阳偏南,与辽源人说话有相似,语速快发声轻。德惠与榆树偏北,二个地方人说话又成一脉,虽为东北方言,但有些咬字发声明显有区别于其它地方,有些字的发音倒与辽西接近。当然了,具说吉林市人,大长春人是东北原原住民,大馇着味最浓的就是这旮。别光嘞嘞,那啥,这还得包括俺们农安人呢哈。
瞅啥,往黑龙江那边顾拥顾拥。那我接着白活哈。嗯呐!可算轮到黑龙江这旮了。黑龙江省虽地广人稀,但各地方言并没有像大辽宁那样差异明显。哈尔滨地区,大庆,绥化,龙江西部如齐市人说话,我认为最接近普通话。齐市当地朋友告诉我的,具说齐大最牛X,就业率最高的专业是师范,很多学生毕业后都到南方当老师了。这其中像哈尔滨方言中有许多词汇是从俄语直译过来的,听着有特点,比如列巴,格瓦斯,布拉吉,畏得罗,果戈里大该等。龙江东部如牡丹江,佳木斯,七台河,鸡西,鹤岗这些点方在口音上大致相当,微有变化。比如鸡西地区有很多地方是平翘舌不分的,管“王老师”叫“王老死”,听着老吓银了。另外,“鹤岗”叫“好岗”,“鹤立”叫“豪立”,等等。龙江北部没有实地考察过,没有调查就不发言了。不管咋地吧,东北话听着嘎嘎的,说着咣咣的!俺们东北人自认为自个儿说话全国人民都能听的懂,因为俺们说的接近普通话。真要是听不懂地话,那就爱咋咋地吧!转自网络
点快速下载榆树生活网APP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