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cgia.cn/news/chuangyi/1669889.html
物微情浓
作者:杨凯浩
一碗微不足道的馄饨,曾经的老味道,吃进嘴里,成了乡愁,落在笔上,就成了记忆,只因情浓。
循着青瓦屋,白泥墙,循着桑麻映日,榆柳成行,循着记忆中的馨香前行,一幅幅画面如幻灯片一样,缓缓放映在眼际:有晨风扑面而来,有傍晚的乌雀落在大树上,更有那一碗碗馄饨,映着外婆的笑,和我稚嫩的脸。儿时,我被寄居在外婆家,无忧无虑的童年里,即便是再冷的天,也会玩的满头大汗。黄昏推开家门,外婆的眼睛笑成了月牙,用慈爱的眼神一如天边洁白的云,用温热的大手擦去我脸上的汗,而后走进厨房,不一会就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白茫茫的香气飘动着。我欣喜地坐在餐桌前大快朵颐,常常是一口汤汁也不剩。稍大些,回到城里上了小学,常常是放学后饿着肚子飞快奔回家,看着那静静伫立着的楼房,披着一身潋滟霞光。心中流淌着的却是外婆的笑容,还有萦绕着热气的馄饨。初中学业愈加繁重,只有假期才可回去小住两天。那一日,终于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外婆家。外婆慢慢地走出来,看到我,原来暗淡的双眼忽然显现出一种明亮清澈的光芒,像黑色幕布上铺就的璀璨水晶,我看到她的头上似堆着白雪。简单拉几句家常,外婆就执意要给我做馄饨,我拗不过老人家,从剁肉馅到擀皮,每一道工序都由她独自完成,手脚麻利如刻在骨子里的熟练。厨房里矮小的身影,在烟雾缭绕的灶台前忙碌着。她一手托着薄如蝉翼的皮,另一只手舀着鲜红的馅儿,一塞、一捏、一番、手腕一提、一落,案板上便多了个白胖胖的馄饨,行云流水般麻利。看着看着,我的眼泪就轻易地被牵了出来,泪光中儿时一幅幅画面倏然鲜活起来,仿佛时光从未走远......馄饨端上来,黄的姜,白的蒜,绿的葱,乳白色的汤汁里,一个个胖乎乎的馄饨沉浮着,咬一口,熟识的味道在味蕾上绽开。我曾无数次在上下学路上,在偶尔路过的馄饨店里点上一碗,却怎么也找不到那个熟悉的味道。现在,我忽然明白,在这寻常一碗馄饨里,是外婆浓得化不开的爱。这份爱,吃不到时,牵挂,吃到时,心疼。物微有深意,情浓唯自知。作者简介:杨凯浩,来自吉林白城第三中学,14岁,平时向往音乐清扬的节奏,也喜欢文字舒缓的气息。喜欢用字里行间讲述喜悦相逢,用只言片语兜住悲欢离合。在“同心协力,拥抱春天”青少年抗击疫情主题活动发表相关作品,全国中小学生和吉林省课外阅读推广活动中获得优秀奖,第16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活动省级预选中荣获一等奖。编者简评:好一个物微情浓,开篇不凡,一句“吃进嘴里,成了乡愁,落在笔上,就成了记忆,只因情浓。”堪称“金句”,引领全篇。紧接着“循着青瓦屋,白泥墙,循着桑麻映日,榆柳成行,”的简洁又具有强烈画面感的文字又紧扣住了读者心弦。“她一手托着薄如蝉翼的皮,另一只手舀着鲜红的馅儿,一塞、一捏、一翻、手腕一提、一落”的动作描写,让人更是透过文字仿佛看见了外婆行云流水般麻利包馄饨的样子。结尾“这份爱,吃不到时,牵挂,吃到时,心疼。”这句话更是深入人心,让人感怀。最后以“物微有深意,情浓唯自知。”做结,诗意的升华,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