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
同样是肩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
同样是拥有国家赋予的多重优惠政策——
平潭可以向漳州开发区学习什么
本月初,由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与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台湾联合报系联合主办的第八届海峡媒体峰会,在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漳州开发区”)举行,来自海峡两岸数十家媒体的高层及两岸新闻研究专家会聚一堂,共襄盛举。
从年起举办的海峡媒体峰会,在两岸交流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两岸开启民间交流30周年之际,第八届海峡媒体峰会盛大召开,平潭时报社受邀参加媒体峰会。两岸媒体同仁齐聚漳州开发区,抚今追昔,表示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第八届海峡媒体峰会的举办地——漳州开发区,12月28日即将迎来其建区25周年。25年的沉淀,漳州开发区已华丽蜕变,环境日新月异,产业脱胎换骨,正意气风发再出发。
而同处于海峡西岸的平潭,在“综合实验区+自贸试验区+国际旅游岛”多核引擎、多轮驱动下,平潭综合实验区这一艘创新发展的大船,升起云帆,在世人瞩目中肩负使命努力奋进,在先行先试中探索前行。
同样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同样是肩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同样是拥有国家赋予的多重优惠政策——平潭综合实验区与漳州开发区两者在发展中或许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与挑战。
在漳州开发区迎来建区25周年之际,时报记者乘着出席第八届海峡媒体峰会的东风,深入漳州开发区采访,探究漳州开发区建区25年来的风风雨雨,尤其是给予平潭综合实验区的一些启迪与借鉴。
基础薄弱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漳州开发区夜景
漳州开发区地处厦门湾南岸,创办于年,由招商局集团等六家股东联手开发。漳州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56.17平方公里,由招商局集团、福建省交通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漳州市人民政府、龙海市人民政府、福建省港航管理局联合开发,招商局集团负责经营管理。漳州开发区管委会和有限公司实行统一的管理体制,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管委会行使地市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统辖开发区的一切行政事务。
漳州开发区宛如“世外桃源”
建区之初,行路难到什么程度呢?漳州开发区第一任党委书记丁克义描述当时情景说,当初开发区的路,今天进去以后,第二天就找不到回去的路了。晴天还好,勉强可以走,雨天就根本不能走,就算骑摩托车,走到打石坑时还要绕道汤洋那边走,好几次车都会陷入泥潭中,还要靠当地的老百姓帮忙抬出来。
因此,漳州开发区的开发建设,首先从路开始。年12月28日,漳州开发区奠基建区的第一天,漳州开发区确定下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劈山架桥修路——打通陆路通道,修建一条通往外界的疏港公路。不到两年的时间,这条全长16.5公里的疏港公路竣工通车。它的建成,结束了区内没有公路的历史,也结束了当地群众靠人抬肩扛搞运输的时代。
厦漳跨海大桥
年5月28日,厦漳跨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的通车大大缩短了厦门湾南北两岸的距离,实现了两地人民多年的通途之梦,更是铺平了厦漳同城化之路。大桥通车前,厦门岛内驱车到漳州开发区至少要2个小时,大桥通行后,时间缩短为半个小时。
“原先,乘坐小木船需要1个小时才能到达厦门,而且还得顺风顺水才能通航。”漳州开发区大径社区老年协会会长许丕赞介绍说,“现在,漳州开发区每天都有多班客轮、快艇往返于厦漳之间,最快的只需7分钟,与过去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同时,漳州开发区是大陆距高雄港(海里)、台中港最近的开放口岸之一,对台区位优势比较突出。年,漳州开发区海铁联运发运量预计可达18万吨,居全省港口首位。近日,总投资13亿元、规模15万吨级的后石港区3号泊位已经顺利完成交工验收。该泊位岸线总长米,设计年吞吐能力万吨,是厦门港最大等级的散杂货码头。
漳州又是台胞的主要祖籍地,漳州籍占台湾总人口的35.8%,台湾两党政治人物连战、陈水扁、吕秀莲、谢长廷、江丙坤、王金平等祖籍地均为漳州。可以说,招商局集团和各股东选址于漳州开发区,并在25年间艰苦创业、坚持不懈地推进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这其中有着浓厚的政治、社会、经济意义,这是交通部及福建省着眼于两岸“三通”和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举措。
平潭海坛湾滨海城市景
与漳州开发区一样,平潭综合实验区也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进行开放开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血本,同时实施了“区县合一”(实验区+行政区)机构改革,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层级,以提高行政效率。
生态环境是最吸引人的实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漳州开发区人深知此中真意。自年建区以来,漳州开发区一直秉承生态开发的理念,坚持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从建区伊始就严格控制污染型企业入驻,注重培育“绿色产业”。
同时,注重生态资源的保护与修复,精心编制生态建设长远规划,实施山体修复,开展绿化造林,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据统计,年至年漳州开发区累计投入约3亿元实施12个边坡防护治理工程,改善山体面貌。
如今的漳州开发区宛如“世外桃源”,其背靠南太武山,面向厦门岛,依山面海,空气清新,风光旖旎。这里距厦门市区5公里,兼具山海自然景观和滨海度假风情,“出则繁华尽揽,入则静谧独享”,全年空气PM2.5指标优良率达99.6%,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在此居住生活和旅游观光,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落户。
在开发建设前,漳州开发区的山地和海域面积超90%,56.17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面积中,仅有不到7%的缓坡农地。25年来,漳州开发区的建设者们搬掉了十几座大山,移山填海,建设港口、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推进产业和城市发展。
为了打造“生态之城”,漳州开发区先后投资建设了南太武山地生态园、南炮台公园、南太武黄金海岸、南鼎山公园、双鱼岛等一批以生态、户外、休闲为特色的绿色景观,扮靓城市环境的同时,也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双鱼岛项目,这是国务院批准的首例经营性用海项目,据称未来的双鱼岛完全可以媲美迪拜棕榈岛、卡塔尔珍珠岛、巴林杜拉特岛等世界知名人工岛。双鱼岛项目呈双鱼环抱圆形,半径米,规划面积.67公顷,其中填海形成陆域面积.30公顷,形成岸线11.7公里。双鱼岛的造岛工程及市政配套总投资约35亿元人民币。年2月,双鱼岛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预计到年,双鱼岛将完成全面开发。
近年来,平潭在绿色发展之路上没有一丝懈怠,采取了“五加四减”的举措。“五加”,一是加好的规划理念,二是加好的产业,三是加造林绿化,四是加好的基础设施,五是加好的机制;“四减”,一是把一些一般的工业和有污染的工业退出搬迁平潭岛,二是畜禽的整治,三是严厉打击当地传统的一些陋俗,四是违章建设和违章搭盖。
产业发展一定要牵住牛鼻子漳州开发区山多地少,原始地貌中山地、海域共占90%,可供开发的土地大部分靠挖山填海造地形成。随着开发建设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短缺、发展空间局促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近年来,漳州开发区通过对现有资源进行盘整,使之重新释放出更大的潜力,并把“筑巢引凤”与“腾笼换鸟”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环境、推进创新、形成特色,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目前,开发区正着力打造泛信息技术产业、智能汽车产业、大健康产业、文化旅游产业、临港工业与智能制造等五大百亿产业。
围绕“兴产业、聚人气”,漳州开发区依托山海资源特色,通过整合存量资源,加快实施“退二进三”,大力发展旅游和影视文化产业。年,通过旧厂房改造而成的全国最大室内摄影基地——海峡两岸影视基地正式投入运营。截至目前,已经有近十部影视在漳州开发区拍摄。漳州开发区在影视文化产业方面的动作引起了业界的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正规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