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们为大家介绍了世界各地的艺术地铁站。
其实,国内也一向很注重地铁站内的公共空间及美术作品设计,在许多城市,都有结合了当地独特文化的艺术地铁。其中有一些看上去也十分惊艳。
今天,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国内九座城市中的美丽地铁站。
武汉地铁3号线
王家墩中心站
王家墩中心站站厅中央有直径23米的巨大采光穹顶,就像一颗水晶球浮出海面。
这座站点的内部装饰总体设计是由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负责的。在站内透过穹顶仰望天空时,光线会因为穹顶五彩的玻璃而变得绚丽斑斓。从顶至下由浅至深使用了七种蓝色,营造出渐变的如莲花盛开的梦幻效果,星状LED顶散落在穹顶之下,由深浅变化的蓝色背景衬托更显得分外璀璨。
穹顶下方环绕一圈LED电子屏,并有飞碟模型点缀其中,屏幕背景变幻更显星空神秘。对应穹顶的花样绽放,更以花瓣造型的镂空钢结构包裹站内直达电梯,地板也以花瓣印花作为细节呼应,营造出一个静谧神秘的美妙空间。
重庆轨交1号线
烈士墓站
重庆的这座地铁站点,墙面全部由彩色的涂鸦和壁画覆盖共平米,是全国第一。
据参与烈士墓站文化设计的重庆工商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龚曦介绍:“结合烈士墓站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我们将车站的文化主题定为‘自由飞翔’。”
“长”在墙壁上的树、连绵的歌乐群山、翱翔在蓝天白云间的雄鹰、古镇、青石板、放飞的鸽子、风筝……各种类型、各种风格、随处可见的涂鸦让人目不暇接。
成都地铁4号线
凤溪河站
成都地铁凤溪河站的装饰主题是“渔舟唱晚”,从当地鱼凫文化展开思路,将古蜀人的生活环境通过艺术加工,还原到车站空间中,既是一件艺术品,也十分富有生活气息。
天花采用彩色圆通穿插排布,利用色彩的变化和圆通的穿插表现水的肌理。
个性区在充分利用建筑空间的同时,融入木船元素,将鱼凫架桥的古老传说做艺术化处理,与柱子造型巧妙结合到一起。再通过连廊的手法将柱子与天花形成呼应关系,整个设计方案犹如情景再现,勾勒出人与景相互协调的和谐场景。
上海地铁1号线
汉中路站
这座车站的站厅空间整体设计以“地下蝴蝶魔法森林”为主题设计装饰,其最大亮点在于由只彩色蝴蝶构成的四面“蝴蝶墙”。
此外,一旁的圆形立柱也仿若从天窗外投射下来的阳光,时不时还有色彩斑斓的蝴蝶跟你玩“捉迷藏”,一会儿组团翩翩起舞,一会儿又消失不见。
这是上海申通地铁集团首度与国际新锐艺术设计资源平台ToMASTER明日大师及青年艺术家合作,在汉中路换乘大厅内呈现灯光装置作品《地下蝴蝶魔法森林》,开创了新媒体艺术进入国内地铁空间的先河。
深圳地铁11号线
机场北站
位于深圳地铁11号线机场北站的公共艺术墙,是对世博会深圳馆外立面《大芬丽莎》的再创作。
据介绍,该幅作品原画由名画师同场绘制的千幅画面所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集体创作油画。而在机场北站与大家见面的这幅《大芬丽莎》陶瓷壁画则是选取原作品中核心的块画面进行制作和再现。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一直是作为人类的文化符号为大家所熟知,而《大芬丽莎》则另有深意——该作品主要是展现深圳大芬村——一个“城中村”成长、再生、蜕变、崛起的背后透露出的深圳人的梦想和创造力,以及一座城市的文化精神。
北京地铁14号线
来广营站
在北京,有许多地铁站内都有各种公共艺术作品。其中非常有趣的一组作品,来自14号线来广营车站的艺术装置《迷藏游戏》。
这个作品利用了地铁空间特征,独树一帜创造出一种好玩的新感觉。《迷藏游戏》描绘的是两个野生动物在地铁站躲猫猫的画面,一只藏不住的大象挤坏了墙,和一只鬼鬼祟祟躲在柱子后的火烈鸟。
它们是两种最不可能出现在北京地铁的热带动物,它们的游乐带来了戏剧化、和一种置之度外、意想不到的感觉,带给过往乘客欢乐,和创意的启发。
这个作品是由北京新晋的创意艺术组织——青红皂白艺术事务所领衔设计,该站一经落成,得到了年轻市民的热力追捧,网友惊呼“不敢相信这样的创意会出现在北京地铁”,“地铁站终于不那么冰冷了”。
广州地铁4号线
南沙客运港站
沉浸在“蔚蓝大海”中的南沙客运港地铁站,整个站采用海水蓝作为主色调,全站铺设玻利维亚蓝花岗岩石材地板,天花做镜面处理,让人仿如置身通透的大海。抬头随处可见的海鸥状灯具跃入眼帘。
在站厅正中央,一艘巨大的郑和宝船造型装置让人眼前一亮,船身嵌入20台自动售票机,打造出富有“海上丝绸之路”的意境。
据广州地铁设计院设计师王昕介绍,南沙客运港站采用“一带一路”的主题,全面融入海洋、宝船、海鸥等文化元素进行设计,从出入口通道进入到站厅,就能感受到梦幻的气息,通过螺旋连续的造型烘托,给乘客带来一场“梦幻旅程”。
苏州地铁4号线
察院场站
察院场站的站厅层设有题为《苏式彩韵》的艺术墙,该艺术墙由苏州科技学院传媒艺术学院创作。
这面艺术墙内以蓝色系的“单位模块”作为基本的设计单体元素,勾画出观前街周边百年的城市记忆和现代商业发展的繁华。
蓝色的小方块象征苏式商业文化元素在这里一点点沉淀,通过与背景灰色系的老城江南民居交相辉映,使观前街附近的历史人文古迹、独具特色的江南民居和现代化的建筑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杭州地铁1号线
武林广场站
杭州武林广场站的公共艺术墙是由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牵头制作的《阳光·葵园》。
这是以葵花丛为主体设计元素,分别用绿、橘、红、黄四色葵花丛,通过青铜浅浮雕的制作工艺,打造出春、夏、秋、冬四季的“阳光葵园”,暗合了武林广场的前身红太阳广场。
这几幅作品,既有传统中国水墨画的意境,又有西方油画的亮彩炫目。一枝枝数不清的葵花,姿态万千,无一重样,虽身处寒冬,但生命的力量蓄势待发、震人心魄。
本文文字资料、图片来源于网络更
多
精
彩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