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岁月流金。短暂的六天考察调研一眨眼过去了,回顾六天的行程,总体是四个字:马不停蹄!回味六天的考察,总体也是四个字:没有蹉跎!回想六天的调研,总体还是四个字:收获颇丰!
嘉兴与白城开展对口合作交流,是对等的协作关系,是党中央和吉林省委、浙江省委赋予两市的重要政治任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必须全力以赴。两地必须从比较优势出发,研究制定长期的对口合作交流方案,以政府为指导,用市场化手段来推动两地经济更加紧密地合作。一方面要更好地利用白城市的土地资源、能源资源、存量企业资源、农牧业资源、旅游业资源和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政策资源,为两地发展经济所用。另一方面,嘉兴市也要运用市场机制,推动纺织业、造纸业、化工业、新材料、新能源、建材业等高载能行业向白城转移,大力实施对白城企业的并购重组,推动白城制造业的加快发展。还要对白城的各类存量资源、导入资本和技术、塑造品牌、提升价值、扩大效能,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尽管对白城市的考察调研结束了,但很多资料还来不及消化,对策建议还有待探讨,调研报告的形成还需时日。但六天来,每到一地座谈考察,总有不少的直接感受。这些感受一直在我脑海浮现,尽管是浅层次的,但却是最直接的。这些感受,只是在白城期间,经过听、看之后,现场想到的部分建议罗列,还没有与嘉兴的实际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为了便于记忆,我把它粗粗地写在纸上,作为这次考察调研的初步成果。
大力营造良好的软硬环境
从软环境上说:
一、让投资者具有客至如家的感受;
二、拥有让投资者不跑腿、少跑腿就能办成事的机制;
三、让投资者清楚地了解可享有的优惠政策。
从硬环境上来说:
一、创设优良的创业条件,包括为企业服务的应有设施,优化宾馆、车站、公交等设施设备,特别下大力气解决物流成本问题;
二、优化平台(园区)的设施条件,包括配套的公共设施等等;
三、着力提升平台(园区)的外观形象。
着力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一、强化产业招商和产业链招商,派出招商人员赴各大城市进行“扫楼招商”和“扫园区招商”;
二、实施专业化招商,特别是在引进高科技项目上,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三、发动已经入驻的企业招商,实施以商招商;
四、在重点城市设立招商办事处,派出专人驻点招商。
有效推行合作办园区和合作办企业
一、与经济发达城市合作办园区;
二、让经济发达城市来白城各地建“飞地”;
三、与各地优质公司联合办企业;
四、与各地优质公司主动配套,或者让研发在外地,制造在白城。
研究确定产业重点项目
一、招引转移的项目,但要坚决阻止污染源的引入;
二、承接扩容扩产的项目,可以不强求总部的落户;
三、主动承接重要产业中高载能的环节;
四、做足“无中生有”的文章,摒弃非要当地有资源的观念;
五、跟踪各地上市公司,承接产业项目的溢出。
有效引进高端人才
一、引进专业人才,特别要引进顶尖专业人才,有时一个人就是一个产业;
二、引进产业发展的智囊人才,让其运筹帷幄,指导项目的引入方向;
三、培养或者引进管理人才,包括园区的管理人才,选送有潜质的人员赴先进地区学习;
四、引进对口合作城市的优秀园区管理人才、产业管理人才等,来白城各园区任职;
五、引进技术人才,包括产业的熟练技术工人。
域外人看白城自古成事靠勤劳,推动经济发展也需要勤劳,坐在办公室里都是困难,走出办公室都是办法。何况,发展产业、招引项目不是只有唯一的按钮,还有向左向右的按键,做实当下,才能让未来少些遗憾。
白城,你是东北的一片热土,愿你带着更高质量、更高理想,朝着美好未来,砥砺起航,再次腾飞!
在结束考察调研笔录时,我想,我是带着《太阳岛上》的乐曲而来的,为首尾呼应,我仍将带着歌声离去,我对《在松花江上》的歌词稍作改动,作为我再次对吉林,白城,乃至东北最真诚的祝愿。
——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这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杂粮。
——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这里有油气光能,还有那生态滋养的猪鱼牛羊。
——那年,那月,我定将会再次来到这个可爱的地方,与大家再次欢聚一堂!
◆信息来源:《白城日报》部分图片:记者李晓明/拍摄
如转载本公号内容,请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侵权责任
本期编辑:姚思屿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