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17321.html
1月初时,小夏曾推出过一篇推送,叫大家认一认校园内的一些不可移动文物。
点击图片查看推送
在这篇推送末尾,展示了一段好像不怎么起眼的“土墙”,小夏在整理后台评论的时候,发现大家似乎都不知道这是什么。
今天,小夏来告诉你,这段不起眼的残墙,就是今天厦大白城名字的由来。划重点,今后再有人问白城为什么叫“白城”,就可以把这篇推送发给他啦!
镇北关遗址南段
这处遗址叫作镇北关遗址,是明代海防设施之一,现存南北两段共长约35米。1月份的推送中展示的是这处遗址的南段,位于成智楼后,长约20米;而北段则在教育研究院的楼下,找到这一段着实花了许多时间。
“镇北关”石刻及拱门
两段城墙的墙体呈南北走向,墙体依山势而建,以三合土及砾石混合夯筑于岩坡之上。而北段残墙与岩石相接处有一拱门,门高1.9米,宽0.95米,门旁的岩石上有张爱萍将军题写的“镇北关”摩崖石刻。
厦门城市略图()
今镇北关残迹其实是一道绵延数公里的海边城墙的一段,这道城墙由于用石灰呈白色而得名“白城”。从这份年的《厦门城市略图》中可以看出,海边这道城墙能一直通到今天的沙坡尾一带,而镇北关则很明显地被标注在图上。
“镇南关”旧图
关于镇北关修建的确切年代,至今已不可考,因该址并未见诸文献记载,仅民间习称为“镇北关”,与明初因抵抗倭寇所建的镇南关(位于今鸿山寺附近,已不存)相对。北边的城关叫“镇南关”,南边的城关却叫“镇北关”,这个有趣的历史问题,就又可以延伸出来许多内容了,这里按下不表。
镇北关拱门
鲁迅先生在厦大执教时,提到镇北关是由郑成功修建的。他初到厦大20多天时,在写给许广平的《厦门通信》中这样说道:
我对于自然美,自恨并无敏感,所以即使恭逢良辰美景,也不甚感动。但好几天,却忘不掉郑成功的遗迹。离我的住所不远就有一道城墙,据说便是他筑的。
——鲁迅年9月23日
陈国强教授题刻
但对于镇北关的修建,也有不同的声音。在张爱萍将军的题刻旁,还有我国著名人类学家、已故厦门大学历史系陈国强教授的题字,上面写着:
镇北关系明代抗倭所建的白城关隘之遗址,民族英雄郑成功曾在此及城内演武场操练官兵。
——戊辰陈国强题
无论是哪种说法,镇北关的历史至少从郑成功时便可算起了。
时至近代,镇北关依然承担着重要的海防任务。中英鸦片战争之时,英军的坚船利炮在这里受到了坚决的抵抗。清军还一度在白城下的沙滩上,耗银万两,修建了“号称固若金汤”的石壁炮台,因其在沙滩上一字排开,长达1.6公里,又被英国人称为“长列炮台”。关于长列炮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