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矢志电力三十载能者善为成巨匠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是那个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年,新中国第一家电力勘察设计机构成立

近七十年风雨兼程

新中国的电力勘测设计队伍

从无到有,发展壮大

而有这么一群电力设计工作者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难忘初心,让我们一起走进

中国能建规划设计集团的

设计大师们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他从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走来,用追求卓越的努力与热忱描绘了一座座电力工程的宏伟蓝图;他从新千年能源大发展的燎原之火中走过,用精湛的技术和精细的管理缔造了东北院国际工程的丰碑。

三十年的工程生涯铸就了他的睿智和博学,回望走过的路,始终未变的是他矢志电力的初心和激情。他就是全国电力勘测设计大师、中国能建规划设计集团东北院副总工程师——孙向军。

本期人物简介

孙向军

年生于山东平邑县,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原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

他是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教授级高工,具有国家一级注册公用设备师、国家注册项目经理、国际注册项目经理的注册资格,现任中国能建规划设计集团东北院副总工程师。

东北院里的科教明星

年,孙向军以优异成绩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原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城建系毕业,来到东北院参加工作。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孙向军非常感慨:“作为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家电力勘察设计单位,东北院当时可以说是人才聚集,群星璀璨,每个版块都有令人敬仰的老专家,技术功底十分深厚,企业文化严谨细致,让我大开眼界。”

参加工作后,孙向军一方面跟随老专家们通过工程实践磨练技术,一方面潜心研究新的设计技术和手段,在应用新型计算机开展设计方面展现出很高的天赋。年开始,整个电力设计行业都在进行技术转型。当时的口号是“甩掉制图板,把计算机转变为新的设计工具”。软件开发需要很大的精力和耐心,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发应用计算机设计技术,孙向军经常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研究设计软件的编程,对着电脑一坐就是一整天。孙向军操作老式计算机画图的一张照片在东北院非常有名,照片中的他头发还很浓密,同事们都开玩笑说孙总就是当时太醉心于软件设计,结果把头发都累光了。功夫不负苦心人,他最终开发出了《采暖系统设计软件包》、《加热站及制冷站设计软件》、《煤气发生站设计软件》等一批高质量的设计软件,提升了设计效率,促进了技术进步,荣获了全国电力系统优秀设计软件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孙向军还耐心细致地帮助室里的其他同志学习利用计算机开展设计。“我最引以为骄傲的,不是当时干了多少工程,而是让室里的年轻同志和老同志都学会在计算机上画图。”孙向军津津乐道地回忆道。他还因为在软件开发和计算机设计技术普及方面的成就荣获了年长春市十大科教明星的荣誉称号。

缔造东北院国际电力工程品牌

时间迈向新千年,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不断推进,东北院放眼国际,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海外项目比重越来越高。在搏击国际电力市场的风浪中,孙向军功不可没。

“我最早接触的国外项目,是东北院90年代初期开展巴基斯坦联合循环工程,简称‘小巴’工程。当时我作为工代在现场工作了15个月。由于小巴工程是世界银行投资的扶持项目,全部标准都是按照国际标准来建设的,令我大开眼界。”孙向军回忆道。通过小巴工程,孙向军打下了坚实的英语基础,培养了出色的沟通能力,也积累了丰富的涉外工程经验。

从小巴项目开始起步,孙向军开始国际项目的新征程。在他担任东北院项目经理、设总、副总工程师,先后负责了中外合资项目—南海石化工程项目、越南锦普电厂项目、俄罗斯特罗伊茨克1×MW超临界燃煤电站项目、乌兹别克斯坦安格连1×MW供热机组项目等一批国际重点工程项目。令他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越南锦普电厂一、二期2×MW机组新建工程。

该项目是我国首台出口越南的MW等级的循环流化床机组电厂,是我国设计的首台采用2炉配1机的MW机组,也是我国首次在MW循环流化床机组锅炉掺烧泥煤的工程项目。在项目设计中,孙向军主导优化了本工程海水冷却系统的取水方案,为国内EPC承包商——哈电集团节省万以上初投资;主持优化了主厂房设计,大幅降低了工程造价,为中国EPC承包商创造了可观利润。该工程项目的建设也获得越南政府的高度认可,本项目建成投产后被越南政府授予国家杰出贡献奖项目,这也是越南政府首次授予电站项目国家杰出贡献奖。年,本工程被评为全国电力行业优秀境外电力工程项目一等奖。

在做项目的同时,孙向军还非常注重国际工程的设计总结,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标准。南海石化项目是在中海油和英荷壳牌于我国合资兴建的第一个大型工程项目,该工程的项目管理、设计要求、采购模式,以及施工与调试程序等,都是严格按照SHELL的工程管理模式进行的。“这个工程标准高到什么程度,我用了20天的时间来研究工程的设计标准,却连文件的十分之一都没看全。”孙向军感慨道。工程做下来,孙向军结合南海石化工程的设计实践进行了系统全面总结,为东北院积累了大量国际项目管理和设计经验,增强了东北院在工程设计与技术合作方面全面走向世界的信心。

项目经理出身的设计大师

在东北院工作的三十多年里,孙向军做项目经理/设总的时间,就有整整十年,在此期间完成了众多大型电力工程项目。“我做项目经理/设总的十年生涯里,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就是要做10台60万千瓦机组的项目,现在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孙向军十分自豪地说。

其中,中电投白城电厂2×MW超临界空冷机组新建工程可以说是孙向军的得意之作。该项目是东北地区首台超临界燃褐煤空冷机组,就近采用发热量低、挥发份高、水分大的褐煤作为主要燃料,项目难度非常之大。为了完成了方案设计,孙向军带领设计人员连续奋战,针对白城地区高寒、多风沙、冬夏温差大的气候特点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主持了空冷系统深度优化设计工作,为我国高寒地区空冷设计技术填补了多项空白。该工程建成投产后,各项运行指标在同类机组中处于领先水平。该项目年被评为电力行业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及“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孙向军的项目管理经验非常丰富。由于他在工程进度和质量方面一丝不苟,要求严格,以至于项目组的成员常叫他收租子的“黄世仁”。但是,他非常擅长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设计进程有机地融为一体,善于把思想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当大家工作压力太大的时候,他经常不失时机地组织一些带有松驰性的活动,用他的话说“这叫磨刀不误砍柴工”。在项目管理中,孙向军身为工程管理者,能够用以身作则的形象感染人、影响人。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依然面带春风,走到哪里就把笑声带到哪里,把丰厚的文学和丰富的设计经验运用到项目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使人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凝聚力量;他在协调内外关系上表现出非常高超的组织才能,能够有效协调与业主、甲方、合作方、顾问方等各方面的关系,在建立很好的工作关系的同时,还建立了深厚的朋友感情。他以一种温文尔雅的气质,体现着东北院的团队风范,又以一种当仁不让的气势,维护着东北院的权威与信誉,在电力行业中拥有很高的威望。

担任东北院副总工程师之后,孙向军将自己的工作重点又放在了新型电力工程的研发和实践上,先后主管了20多项中外大型电力工程设计项目。其中,~年,孙向军主持设计了华电深圳坪山分布式能源项目。这是东北院承担的第一个6FA级燃气联合循环分布式能源站项目。作为国家倡导的新型高效供能项目,分布式能源站正在逐渐进入我国能源市场。华电深圳坪山分布式能源站项目,是华电集团在我国经济特区打造的一个样板工程,设立了最严格的建设标准。作为该项目的主管总工,孙向军在项目前期、核准、设计和现场服务等各个环节,主导制定了主要技术方案,主持解决了建设中遇到的重大技术难题,为新型分布式供能项目的技术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另外,作为行业专家,他还参加和主持编写了多本工程技术设计手册和行业标准。年,分别参加编写了《集中供热设计手册》、《火力发电厂及变电所供暖通风空调设计手册》;年开始,主编了电力工程系列设计手册之《火力发电厂供暖通风》设计手册,该系列设计手册成功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年,参与编写了新型能源技术分布式供能系统设计手册。他主持修编了电力行业标准《发电厂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DL/T)版和版,参加编写了国家标准《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等,在行业内受到了高度赞誉。

“东北院的振兴发展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和维护,我们要做好传承,组建好高水平的技术骨干团队,把东北院的优秀传统继承下来,让东北院的年轻人有更好的平台锻炼自己,为东北院的未来开辟道路。”孙向军满怀深情地说。

诚然!面对未来,孙向军有着很深的期待,而这种期待也将鼓舞着东北院工程师们一路奋进,砥砺前行!

▼往期精彩回顾▼不忘初心

其命惟新续长歌不忘初心

火热青春核耀韶华不忘初心

不止步为创新

---

本文选自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编著《初心能建——电力专家口述奋斗史》

供图:东北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chengshizx.com/bcszy/84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