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层秋雨一层凉,秋雨绵绵秋意长”。
秋雨最容易触发诗人的情思,它虽被诉之于笔端,却时常情意缱绻地滴落进心底。
秋雨声声,浅吟低唱着人生的境遇,演绎着潮起潮落的人生。
1漠漠秋云起,
稍稍夜寒生。
但觉衣裳湿,
无点亦无声。
——白居易《微雨夜行》
秋雨绵绵,如丝如缕。无声无息却打湿了衣裳。
2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白居易《秋雨夜眠》
在淅淅沥沥的秋雨声中入眠,不亦快哉!
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雨夜,思念更是绵长,期待相见的一天。
4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萧瑟的秋雨敲打着残荷,自有一股清韵,而略慰相思。
5水国由来称道情,野人经此顿神清。
一篷秋雨睡初起,半砚冷云吟未成。
青笠渔儿筒钓没,蒨衣菱女画桡轻。
冰绡写上江南景,寄与金銮马长卿。
——殷文圭《江南秋日》
秋日里,一切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一篷秋雨,更引发了满腹诗情。
6当时心事偷相许,
宴罢兰堂肠断处。
挑银灯,扃珠户,
绣被微寒值秋雨。
枕前各泪语,惊觉玉笼鹦鹉。
一夜万般情绪,朦胧天欲曙。
——冯延巳《应天长·秋雨》
爱让人孤枕难眠,在秋雨中捱过漫长的秋夜。
7咸言上国繁华,岂谓帝城羁旅。
十点五点残萤,千声万声秋雨。
白云江上故乡,月下风前吟处。
欲去不去迟迟,未展平生所伫。
——子兰《秋日思旧山》
在声声秋雨中,念及旧日繁华和未了的心愿,感慨万千。
8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孤高绣衣人,潇洒青霞赏。
——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秋雨带来寒意,却自有一股清爽之气,犹如人清高的品格。
9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
跳波自相渐,白鹭惊复下。
——王维《栾家濑》
一场秋雨,溪水流得更急,溅起跳珠,惊动白鹭,一派安宁和静穆。
10夜山秋雨滴空廊,灯照堂前树叶光。
对坐读书终卷后,自披衣被扫僧房。
——王建《秋夜对雨寄石瓮寺二秀才》
青灯黄卷,秋雨空廊,透出浓浓的禅意,那意境空明澄澈,脱离尘世。
一、定位失当,口号乏力。定位和旅游形象广告词就像写对联和写成语,前面四个字,后面四个字。比如“文献名邦,生态之城”,这类定位口号大多出自官员和教授文人之手,看似堂堂正正,其实毫无吸引力。要么就搞个“XX之都”、“天下奇观”之类的来忽悠游客,听着大气,其实空洞无物,大而无当。
二、策划缺失,规划平凡。很多旅游规划公司做的方案策划严重缺失,只有规划没有策划!这个景区的定位怎么独特而有吸引力?产品怎么吸引人?营销怎么出彩?根本不是他们思考的重点,而是大门、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这些东西摆在哪个位置?这个他们特别关心。越是不动脑筋的事,他们越愿意表现自己的专业。停车场要有几个车位?游步道要多宽,要一步不要半步或一步半,他们的专业全部体现在这种全国有统一标准答案的地方。旅游策划和旅游规划是来解决问题的,不是来卖图表和理论体系的,景区永远解决一个问题:如何把大量游客吸引过来?你的方案回答了吗?
三、贩卖模式理论,没有解决之道。很多旅游规划方案一上来就总结模式,项目是湖泊旅游,他就把全世界各种湖的旅游模式总结一遍,十几个模式一摆,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你三分之一的方案费白花了!听了半天,你自己该怎么做还是不明白。这些模式,大部分有两种成功的原因,一是天罩着,二是钱罩着。
说白了就是资源太好了、投钱太多了,所以几乎都跟你没关系!你要做的是研究自己,考察学习的结果往往带来的是抄袭模仿!理论越多离题越远!景区怎么赚钱?你有什么景观是游客没有见过很想见的?你有什么项目是游客没有玩过很想玩的?你的宣传口号怎么让游客看了睡不着老想着来的?第一、第二、第三…全是解决问题的实招!这样才是方案。
四、用“文化”掩藏平庸,用“高端”掩盖无脑。一提到旅游策划人人都会说要挖掘历史文化,突出地方特色,这是对的。但很多时候,大家会为文化而文化,忘记了根本目的是吸引游客、发展经济。任何一个景区或城市的文化都有其特点,但是这个特点不一定是卖点。特点是与众不同之处,卖点是消费者愿意掏钱买单的特点。消费者不愿意买单,再特也没用。消费者愿意为什么样的文化掏钱呢?世界级的文化、独一无二特别有吸引力的文化、数一数二的文化。但是很多城市和景区根本不具备这种量级的文化。北京、西安、洛阳是千年古都,这就是一流的文化,这些城市搞旅游靠古人就可以赚钱了。绝大多数城市和景区的文化是有特点,但缺乏足够的量级和吸引力!
古建筑修旧如旧、根据记载原样恢复古塔古寺、打造老八景、原样修复古街古城……。放眼一看全是假古董,这不是关键,全按着古人的来,要你干什么?你的文化是世界级的还是数一数二的?不是的话,你花那么多钱搞出来谁来?还有策划人和旅游规划公司动辙就搞高大上的项目:高尔夫、六星酒店、世界游艇会、亚洲第一SPA、F1赛车、赛马会、东方影视城、世界婚庆城……等等,一听吓死人!
五、以落地操作为名,行抄袭模仿之实。绝大多数旅游规划公司的第一招就是:把别人的项目创意拿过来套到项目上,抄袭复制相似的项目就能蒙混过关。最后,导致中国旅游景区千景一面,高度同质化;这就是中国80%的旅游景区赚不到钱的根本原因!不是投资不到位,不是设施不完善,是被平庸的旅游规划方案害死了!定位、产品全部是平淡无奇的、全是雷同的,游客凭什么过来?其实,旅游就是贩卖差异性,旅游就是贩卖新奇特!
六、用古建代替旅游,用设计代替策划。很多地方认为发展旅游就是挖掘文化,挖掘文化就是搞仿古建筑。大理、丽江火了,全国都搞仿古建筑,假古董风行大江南北,结果呢?人们还是只知道大理丽江!地方开发旅游,投资商有做仿古建筑的欲望,因为可以作为商铺进行销售。于是,一大批设计院和规划公司如获至宝,他们从不思考这个地方旅游的卖点在哪里?震撼性的景观和项目在哪里?如何让人非来不可的理由在哪里?他们认为旅游就是搞古建筑,所以你看他们的旅游规划方案,定位随便搞两句口号,营销抄点套话,然后就是摆放大量古建筑。中国仿古的古镇和古城已成百上千,游客凭什么要到你这里来?如果一个城市、一个景区把命运托付在一个只擅长古建筑设计的公司上,那效果可想而知:最需要的游客在哪里呢?很多旅游规划方案完全靠效果图取胜,大门、建筑、服务中心、小品景观设计美一点、效果图做漂亮一点,这就是他们方案的最大亮点。老板和领导一看,图做得不错,可以通过。其实一个旅游策划和旅游规划方案,最重要的是解决游客为什么要来的问题。
七、拉虎皮做旗,人多好忽悠。很多旅游规划院、设计院和旅游规划公司,拉来好多老专家要么做雇员要么做顾问,这个老专家以前呆过很多公司,所以积累了不少案例,这样的人有几个,几十年的案例全部就成为了这家公司的成果。所以看似成功案例很多,其实自己公司亲手策划规划的并不多。还有就是大搞加盟连锁,总部搞一个在北京,分部则是加盟进来的全国各地的小旅游规划公司,名誉上是一个公司,其实是松散的联盟。看似机构庞大,其实只有北京那个公司是自己的,下面“分公司”都是人家当地老板自己的。规模变大了,客户也容易被震住被忽悠。另外就是傍大款。深圳东部华侨城成功了,有十几个旅游规划公司和上百个旅游策划人都会说是自己的功劳!其实,大家只是做了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东部华侨城的成功归功于华侨城集团这个央企实在是太有钱了!从创意上来说,这个项目并不是好项目,但是关键是能有那么多钱楞投下去,并且靠着深圳这个一线城市的消费能力,硬生生成功了!这种烧钱造个欧洲小城的案例,是最不值得民营企业和县市政府学习的案例,但偏偏大家都爱往这个地方跑去取经。考察成功项目不如考察公司创意!成功项目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中国旅游景区80%不赚钱,但哪个不是全国全世界考察学习的结果!
八、业务跑遍天,专业抄遍地。越是会跑业务的公司,业务员越多的公司,其实专业越差。因为养的人多,专业又不精,只有遍地开花跑业务,不管钱多钱少,只要签合同,就帮你干活!但是,这种业务导向的公司,不可能做出精品来。中国城市建筑和旅游景区开发千城一面、千景一面的最大问题在于:相信资质而忽略创意。有资质、资质高的公司和策划院大多是国企或省企体制,人多取胜、人脉取胜而不是创意水平取胜,垄断体制资源,往往吸引不专业的领导和老板为其规模和资质买单。“五星级酒店、SPA温泉、游艇码头、国际挑战赛、养生天堂、禅意天地、大佛寺庙、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碑刻塔台……等等”,全国各地都是这套路数,都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景区,要浪费多大的资金?如果一个旅游规划方案,没有两三个震撼性的创意触动你的内心,那一定得重做!
近年来,休闲农业迅速崛起,对农业增值增效、农民创业增收、农村繁荣稳定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而要发挥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等功能,必须建设配套的商业和服务设施,势必要涉及土地问题。我国实行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用地管理政策,它们之间会不会产生矛盾?
哪些可作为休闲农业用地1
农民自有住宅、闲置宅基地
惯性思维:
在休闲农业园区中常常存在一些村落,开发者的惯性思维常常是将这些破旧的房子拆掉重建,而不是根据现有的基础进行改造和装修。殊不知这不仅破坏了乡村田野的原始风味,而且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开发者进行酒店住宿土地审批的难度和建设成本。
正确做法:
农业部等部门《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中明确规定支持农民发展农家乐,闲置宅基地整理结余的建设用地可用于休闲农业,因此在进行休闲农业开发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农民自有住宅、闲置宅基地。
2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是什么:指乡(镇)村建设用地,乡(镇)村建设用地是指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个人投资或集资,进行各项非农业建设所使用的土地。
主要包括:乡(镇)村公益事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农村居民住宅用地
3
四荒地
主要包括:
依法归我国农民集体使用的“四荒地”
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四荒地”
具体指: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未利用的土地,属于现行经济环境中未得到充分、合理、有效利用的土地。
使用期限:“四荒”使用权承包、租赁或拍卖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0年。
国家政策: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及《农业部等11部门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中鼓励利用“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发展休闲农业,对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利用“四荒地”发展休闲农业,其建设用地指标给予倾斜。
4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指什么:
指休闲农业项目建设确有必要占用耕地时先行在异地垦地,数量和质量验收合格后,再用作建设用地。转换方式,具体政策通过制定相应的法规来规范。
异地可以是本乡镇、本区县,经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批准也可跨省区实施。这应该是既保证18亿亩耕地只增不减,又保证必要的建设用地供应。当然还有许多具体政策要进一步研究,比如垦地与生态保护的问题、操作中的管理监督问题等。
5
其他方式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93号)提出,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连片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高标准农田、生态公益林等,允许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利用一定比例的土地开展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加工流通等经营活动。
休闲农业用地有哪些限制1
不得占用基本农田
基本农田俗称“吃饭田”、“保命田”,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对于基本农田有“五不准”:
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和搞林粮间作以及超标准建设农田林网;
不准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名,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建设用于畜禽养殖的建筑物等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
不准违法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
不准以退耕还林为名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范围;
不准非农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法律规定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除外)。
因此在进行休闲农业开发中必须弄清楚其是否占有基本农田。
2
不得超越土地利用规划
各地区国土资源部门都会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会规定土地用途,明确土地使用条件,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用途和条件使用土地;此外还会确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对年度内新增建设用地量,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量和耕地保有量等做出具体安排。
该怎么做:休闲农业开发必须要明确当地土地规划中其园区所占土地的用途,符合规划使用条件的要积极争取土地建设使用指标,以满足休闲农业园区对建设用地的要求。
3
严禁随意扩大设施农用地范围
以农业为依托的休闲观光等用地须按建设用地进行管理。以农业为依托的休闲观光度假场所、各类庄园、酒庄、农家乐,以及各类农业园区中涉及建设永久性餐饮、住宿、会议、大型停车场、工厂化农产品加工、展销等用地,必须依法依规按建设用地进行管理,而非按农用地管理。
进行建设用地进行管理就必然涉及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农业设施兴建之前为耕地的,非农建设单位还应依法履行耕地占补平衡义务。这在无形中既增加了休闲农业开发建设成本,而且也使得农业休闲开发变得更为复杂,甚至会使部分休闲农业夭折。
规划用地存在哪些误区1
无址可选也硬要选有时候,土地并不像普通商品,有充分的选择空间。在选址的过程中,土地往往独此一家,让你别无其他选择。例如,家乡有限的土地资源,而作为开发者,又急切的想去做,以至于无址可选的时候也要去选。这种选址方式最终效果不理想,可想而知。
2
有地就先拿下再说
休闲农业作为一个舶来词,许多人对此并没有深刻的见解。许多人拿地心切,在没有做好充分的休闲农业规划前,就匆匆决定,先拿下再说,到手之后再去为它量身定做合适的衣服。至于效果如何,恐怕只能听天由命了,做好了是一块肥肉,做不好只会成为烫手的山芋。
3
跟着感觉走
做休闲农业项目不能跟着感觉走,而是要有一双犀利的慧眼,慧眼是要对所选之地的价值有准确的认识,了解土地如何开发与利用,还要对未来的发展有远见,尤其是目标客户及将来市场情况的判断,还要有项目与市场的对接手段。唯有具备这些,才不至于陷入误区。如果仅仅凭借以往经验,跟着感觉走,恐怕将成为后来人的反面教材。
还有其他哪些方法拿土地关闭矿区的地面遗留的原有建设用地,可直接转为旅游设施建设用地;矿区已经占有的尾矿池、弃石堆场或其它弃用地可在恢复生态的同时,按一定比例(如10-20%)转为旅游设施用地,其余为工矿遗址景观用地;
生态涵养区村落搬迁出的宅基地、新农村建设农户上楼遗留的宅基地,可因地制宜转为旅游设施建设用地。
在大面积的森林(超过10公顷)绿地作为生态旅游资源时,允许有3-5%用地转为旅游设施用地。
其它荒地(非林地、非耕地、无其它生态价值的荒地),经相关部门确认,原则上允许作为旅游设施用地。
解决用地问题有什么新方式1
“土地银行”在完成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地区,可采用“土地银行”的方式,实现农村集体土地指标的自由流转、质押和融资。这对于农户获取启动资金自营个体旅游项目和专业企业规模化获取土地用于开发大型旅游项目而言都具有现实意义。
2
以土地股份为基础建立合作社有条件的农村集体可以建立合作社,农户以承包的土地入股,进行股份合作。这样可以使土地集中经营、高效经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这种方式,管理制度严格,管理方法科学,对加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领域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能力,保障发展成果切实惠及本地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3
使用废弃宅基地或园地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令大量农民进城买房,农村房屋闲置,田地疏于管理。实际上,在新农村集中居住后,闲置下来的村庄农舍、废弃林园等恰好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良好发展空间。
对这些农村集体土地进行指标整理和农林复垦,并根据旅游产业经营需求合理配置建设用地指标,有助于提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招商效率与质量。
4
土地租赁、置换或入股联营对经济效益不理想的集体用地,可采取土地置换、租赁、入股联营等方式,统筹盘活这些存量集体土地。一方面可以解决旅游开发过程中,需要迁移部分农户的住宅、承包地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土地使用价值,集约化发展,便于个人或企业经营管理。
普通游客对旅游的认知和旅游专业人士看旅游的角度差异很大。除了在产业层面进行规划和把控之外,还要从宏观结构下要对旅游产品进行设计,包括景区设计、景点设计、旅游休闲体验过程设计、旅游休闲项目设计等,这些设计的核心是游憩方式。旅游目的地通过打造旅游吸引核形成游客“聚集”,同时为进一步扩大消费,通过游客停留实现更多消费收益,需要对旅游景区进行一整套旅游规划设计。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是从吸引力打造到景观、建筑、设施设备再到商业模式、营销模式、运营管理等一系列设计过程。包括几个步骤。
第一步进行旅游吸引力设计
这其中有多个方面,首先是围绕吸引力核心进行吸引物打造。旅游吸引物是旅游产品的载体,吸引物打造的关键在于其精准的定位,这要求对资源、市场、文化等要有深度的认知,吸引力能主导整个游憩过程。其次是游线的组织设计。
旅游产品的游线是组织游览的过程,同时也是让整个游览能达到预期效果的过程,因此游线的组织设计非常重要。在游线设计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旅游心电图。
比如登山,整个游览过程短则一个小时长则一天,原则上说一般游览过程每十五分钟应该让游客有兴奋点,半个小时要有较大的兴奋点,一小时一定要有休息区并配有相应的消费品,由此形成整个游览过程丰富有趣。旅游就像剧本,旅游的设计实际上是编辑剧本,整个剧本要设计的跌荡起伏非常具有吸引力。
再次是旅游景点的设计。关键是让游客更有效的观赏游览并参与体验。比如说在溪谷旁边修一条栈道,穿越溪谷看到的溪流和远观溪流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设计中要将人和溪水的关系做好,既要形成人与自然的互动呼应,让游客能参与体验,又不破坏自然环境,还要凸显自然价值,在最好的位置感受溪水的生命力,让这种自然美景带来身心愉悦。
第四是休憩节点设计。要在最美丽的地方停留,通过观光台、休闲小广场、休闲商街等方式停下来休息,并在休闲区设有经营商铺,这种设计就构成了休憩节点设计。
第五是游乐设计。无论是自然观光的景点,还是文化遗存类景点,或者什么都没有全新创造的景点,游乐性都是非常重要,旅游者越来越注重参与和互动,纯观光的景区很难吸引游客停留。游乐设施设备目前已经发展的非常好,从机动、光电到现在的数码游乐不断的升级。
无论鬼屋探险,还是天空漫游,或者其他方式,都可以把各种各样想象的方式做成深度参与的游乐,通过创造出在现实中没有的情景和体验过程,给人身心刺激性感受,创造出巨大的震撼性。这些游乐化体验无论是在传统景区还是文化景区或无中生有的创造式景区都非常重要。
第六是娱乐设计。娱乐和游乐差异较小,但游乐更多体现在互动性的动态结构,娱乐更多体现在文化层面和演艺这样的方式结构。如:实景演出、互动性演出、餐饮中巡场演出、篝火晚会式的互动参与、角色扮演的体验性活动等等。
通过以上方面从主题景区到游线、休憩节点、再到游乐化娱乐化设计的结合,构成了景区设计完整的架构。这种完整架构的设计在景区首先靠策划技术,要敢于创意创新,通过原创创意创造让游客有视觉吸引并产生想象力,通过很高水准的创意创造形成经典让游客念念不忘,由此形成口碑传播吸引更多游客。
第二步是进行景观设计景观设计
以打造旅游吸引力为需求,通过非常丰富的元素构造景观特色,有效的运用景观符合体现其价值,充分显示其独特性,不仅包括自然景观设计还包括文化景观设计。
文化景观设计开始由文化观光的景观设计向文化体验设计发展,文化体验景观设计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及媒介营造一种氛围与情景,让人沉浸其中,享受一系列难忘的经历,它具有参与性、互动性、消费性等特点。文化体验化景观设计主要通过情景化、动感艺术化、互动艺术化及游乐化方法打造。
第三步是进行建筑设计
独特的外观建筑是一道风景线,标志性的建筑是非常具有吸引的景观。在建筑设计中通常对文化进行挖掘找到创新点,再将其转化为建筑语言,使建筑本身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第四步是进行游乐设施设备的设计
很多设施设备通过包装设计,把现成的技术转化为适用的产品的功能,通过旅游游憩方式形成游憩、游线等设计,最后整合成为景区设计的一整套模式。
例如春秋淹城的“大摇臂”,通过对设备本身和基座进行文化包装,利用孙武点将台的典故打造景观,把基座部分打造成点将台的中心,点将台本身采用六边形的土建基础造型,由上而下慢慢突出一点,显示出点将台的气势和雄伟。
正面有两个兽头立于城楼之上使得主体建筑更加突出、更显威严。这种空中看淹城的大型观览设施,主要功能是观光游乐――游客踏上平台,被举至50米的高空,俯瞰整个景区及古淹城遗址。
第五步是进行商业模式设计
做景区不能只是做景观,一个景区项目最主要的是落实到商业模式设计,没有商业模式这个景区很难进行投资回报。商业模式设计中第一是收入模式设计。其次是收益项目。
正如景区交通的收益项目,它们既是交通工具又是游览工具,所有的交通工具都涉及到收费模式。第三是消费模式设计。景区的购物点的设计主要通过业态进行设计,包括休闲性购物、娱乐项目消费、游乐项目消费等,通过收入模式设计形成收入结构,通过收入结构才能算出盈利结构。所以收入模式设计是旅游游憩设计产品设计中非常重要的板块。
第六步是营销模式设计
在收入模式设计同时,要进行营销模式设计。景区营销时首先要确定景区口号。比如漂流的口号:男人一路欢笑,女人一路尖叫。这种口号反应了典型的旅游体验过程,这样的广告词实际上它带来了一种很好的营销效果,这类策划也叫营销策划。
广告策划、口号策划、营销渠道策划、促销模式策划等,通过互联网、电视广告、主流媒体、智媒体等模式进行营销设计,营销设计与景区管理设计可以称之为软系统设计。
由此,“软系统设计”与景区的“硬件设计”形成景区的整个开发。把开发设计按时序划分,进一步延伸到经营设计,这些设计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架构并指导旅游景区开发。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