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回忆里,自己从小玩到大的这片土地,原本是一片水清天蓝,夜不闭户的乐土。夏天,村民们常常三五结对地在清澈的河道里游泳戏水;稍为凉爽的秋日夜晚,则会和家人一起露天支一张小床,枕着漫天的繁星入睡。对于养育自己的康家村,他有着比别人更为深沉的感情。
撰稿:msunderwater
图片:樱子
编辑:海洋之母艾达
康家村,一个“城中村”的
年8月28日,位于共康路弄的大手掌商贸发展有限公司在机器的隆隆声中轰然倒地,连日来,一直奔走于动迁组办公室和拆违现场的项目负责人之一、康家村党总支委员曹云峰终于松了口气。
至此,作为“城中村”改造计划的一部分,庙行镇康家村动迁房建设基地的三期地块已经全部拆除完毕。
康家村,地处长临路西侧,西与大场机场隔河相望、南与闸北区彭浦新村街道相接、北至长江西路。全村土地总面积亩。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康家村曾一度是上海市的先行村、先进村,是全市重要的菜篮子工程基地。然而在发展村级经济的过程中,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日益突出——
年,康家村开始启动居民住宅集中建设,将分散但有证的老宅予以拆除,集体与村民共同出资新建平均面积约为平方米的别墅幢。这在当时本是件好事,但因为未办理地籍、土地、规划、建筑等相关手续,成为现在困扰康家村发展的重大难题。
此外,近年来,康家村本地户口只进不出,外来人口大量集聚,周边群众的生活安全感和满意度极低,普遍存在着治安形势严峻、违法建筑集中、基础设施缺失、消防隐患严重、环境卫生状况较差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使得康家村沦为了一个典型的“城中村”,不仅制约了村级经济的发展,也阻碍了地区整体城市化的进程。
为了彻底解决康家村遗留问题,在宝山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庙行镇党委、政府会同康家村制订了一揽子解决方案,拟利用城中村改造的相关优惠政策,按照旧住房拆除重建的改造模式,利用除配套商品房外的其余全部建设用地的收益来支持拆迁安置房建设,解决康家村全体居民的拆迁安置和社会保障问题。
年年底,康家村“城中村”改造计划正式启动,改造范围东至共康服饰城、南至闸北区区界、西至大康路、北至长江西路,面积共约亩。
为找回记忆里的故乡的模样,
他从“白弟”熬成了“小黑哥”
其中动迁房建设基地的拆迁是颇为重要的一项,作为该项目的负责人之一,接到任务后的曹云峰马上和同事一起开展起了前期的摸排工作,一方面掌握了真实准确的信息、情报,同时也为后期签订搬迁协议、拆填施工作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从方案制定、约谈当事人,到现场拆违、巩固巡查,每个时段每个环节,他和同事们反复商量,层层把关,避免出现任何的纰漏。
尤其是涉及到的一些“老大难”企业,更是难啃的“硬骨头”。一些厂房层层转租,私搭乱建,人为地“增高增肥”,以求获得更多的可用面积,安全隐患着实令人堪忧。又因为转租,常常会出现那头和大房东谈拢了,底下的二房东甚至三房东却拒不买账的情况。
位于共康路弄的高本印刷厂占地面积约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倚仗着和大房东速波体育用品公司的租赁合同还没到期,拒绝配合拆迁,甚至曾做出“停几十辆豪车在门口堵拆违队”这样的过激行为。
然而整治势在必行。一方面,曹云峰和村委积极联合相关的职能部门,按照既定措施在区域内采取断水断电,另一方面,他和同事一次次上门做调解工作,采取同速波、高本三方约谈的方式,法理并用,攻克难关。
据悉,康家村“城中村”改造自启动以来,已动迁企业多家,面积33.6万平方米,动迁民宅4.8万平方米。整个动迁地共分4块,总面积25万平方米,改造结束后,这里将拥有21万平方米的居民小区和4万平方米的综合商业以及幼儿园等配套设施。
除了忙于动迁工作的推进,一个村委干部的日常事务还包括处理市民服务热线投诉、消防安全管理、小区建设管理、民政民生管理,村里的人口信息统计,家庭情况调查,产业项目发展等等,样样要涉猎样样要了解。
曹云峰和姐姐家住前后两幢楼,但是自从曹云峰当上村委干部以后,曹姐姐说自己就几乎不怎么见得到弟弟了。
双休日是没有的,不是值班就是开会,要么就是在现场。开始动拆迁整治之后就更不说了,他小时候在我们当地很有名,皮肤白,白到我们本地人都叫他一个绰号“白弟”,你能想象曾经这么白的一个人,今年夏天这么热他天天扑在现场几乎已经晒成了一个黑人。
为什么选择鸡毛蒜皮、甚至会得罪人的工作却无怨无悔?平时雷厉风行的年轻村官曹云峰露出了腼腆的笑容,他说,康家村是他从小玩到大的地方,小时候,这片土地给他滋养,长大了有机会真正去为家乡做点事,或许能让这片故土慢慢变回到心目中曾经的模样。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