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被称作“城市晃游者”的大师在成都逛吃一天
特别是自己就是东道主的时候
真的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他大半辈子都在“优雅地流浪”
浪迹美国7年,走遍44个州、每天花不到40分钟写作、没事就在台湾到处晃荡。乍看之下舒老师一点也不像个作家。《村人遇难记》、《流浪集》、《遥远的公路》、《台北小吃札记》、《台湾重游》等都是舒国治老师的作品。
▲舒国治,年生于台北,祖籍浙江。被视为台湾旅行文学的重要奠基人。
舒老师又被称为“台版蔡澜”,的确从生活态度以及爱好方面都很饿相似,关键的是对于吃这方面的涉猎和见解都有的一拼。去喝酒他给你谈酒,吃葡萄他给你讲葡萄。只要有关吃的,舒老师都会颇有兴趣地和你聊一段。
梁文道称舒国治是他遇到的两个“最会玩、又最会讲故事的人”的其中之一,是潇洒的博物学家,天文地理无所不云。(引用自《南方人物周刊》)
安邸AD当舒式优雅遇上成都式悠闲
见舒老师的第一感觉是人很精干,虽然偏瘦年龄60多,但中气十足,用成都话来讲就是那种“老小伙子”。
交谈中确实能够感觉到舒老师的那种作家的儒雅气,并不是那种让人敬而远之的高冷,还是很有亲和力。虽然舒老师说自己不太懂互联网的东西,平时也不怎么用,但真心没有感觉和我们这些年轻人有太大代沟。
从某些层面来讲,舒国治老师觉得个人的性格和成都这座城市的性格很是相似。对于成都的人文也好、饮食文化也好,都有他自己的看法。
骨子里带着悠闲悠闲是很多外地人对成都的第一印象,也算是大家对成都公认的一大印象。生活节奏慢、会耍,到处都能看到喝茶吹牛的,其实洪哥作为成都人有时都没法理解咋个一个二个都像不用上班一样。
香烟问了下舒老师,这是他第三次来成都了,但是前两次加起来可能也就是十六七天的样子。对于成都的最大印象,舒老师也表示是整座城都很悠闲,节奏慢。所以每次来舒老师也很爱到茶馆坐坐。
茶馆对于成都来说无疑是图腾般的存在,是成都人民接受度最高的“休闲会所”。打牌、摆龙门阵甚至是谈嗨生意,都可以在茶馆完成,利用率高的惊人!当然说到成都的茶馆,一哈就能想到人民公园的鹤鸣茶社。
坝子很宽敞,很多歪果仁都喜欢来这儿喝茶。我们也陪舒老师一起来茶馆摆了会儿龙门阵。茶品种很多,服务员动作也够麻利,可以说是很舒心了。舒老师也表示很喜欢这家的环境。
也能买到各种小食,比如很多年不见的“天府香酥花生”。
繁华背后依然清晰的市井人情味对于这个印象,舒老师想表达的应该就是在成都,开法拉利的和叫花子坐到一张桌子吃饭都不足为奇。成都经济实力起来了是事实,但富起来的那部分人并没有强烈的阶级分化意识,让人感觉多少还是有点暖心。
周吉可能也是因为成都人随意的性格,不会太在意这些,所以也有很多人觉得成都人耿直、不作、重情义。
说到这儿,就还有一个舒老师的小故事。
大概7、8年前舒老师来过成都做分享会,结束后一位书店老板找到舒老师,一是表达仰慕之心,二是告诉他在自己的小书店,舒老师的两本著作一共就卖出了接近本。老板提出想让舒老师提几个字或者写句话,他好挂在店里。舒老师欣然答应。
但由于那次到成都的时间很短,行程很忙,最后舒老师搞忘了这件事。回去之后很是懊恼,但一直是记在了心上。而那家书店以前就在泡桐树街,舒老师也是想借这次又来成都的机会,把拖了这么久的事情好好处理了。
走到当时书店的位置,却发现已经变成了洗衣店,瞬间是有些失望的。试着向洗衣店打听了之前书店的信息,没想到还真的问到了书店老板的电话!得知书店现在已经搬到了天府二街,老板也很激动舒老师还记得这个事情,于是马上就约好了时间见面。
原以为这些只存在于臆想中的约定,算是看到一次正儿八经的了。
全民都在吃吃喝喝的一座城舒老师对成都的印象中,洪哥记得最清楚的就是他觉得成都就是全民都在吃吃喝喝,很有意思。他认为川菜,特别是老派川菜的调味是有艺术感的,令人着迷。
川菜里的麻和辣总是有它们出现的理由,协调一致的话,就能达到完美的境界。舒老师很喜欢川菜,在台湾也能吃到例如肠旺、回锅肉这些川菜,但肯定没有成都的这么正宗。
▲台湾五更肠旺
成都想吃川菜,遍街都是,但能把川味做的很正的其实不多。给外地人印象最深的,无疑就是景点附近的那些川菜馆。当然他们也并不是全都是坑。舒老师想试试比较资格的川菜,考虑到价格合理、味道又不错,最后我们推荐了市井生活给他。
为啥子这么说?几道经典川菜做得有模有样,舒老师的评价也是中上的水平,况且还在宽窄巷子里面,风格也很老成都,可以说各方面条件都不错。
再说这两年涌现出来的新派川菜和创意川菜,的确在形式上能让人耳目一新,花样很多很炫酷。舒老师问我那么这类餐饮是否已经对传统川菜造成了强力的冲击?然而仔细一想,并没有这种趋势。
所以舒老师的看法是,新派川菜往精致和创意方向靠了,但也和川菜那么多年的粗犷、随意背道而驰。成都人有喜欢尝鲜的特点,但试了过后发现不管味道上或者感觉上,都没有那么喜欢,也就作罢。
拿成都独有的冒烤鸭来说,复杂的是先用青岗木再用秘制卤料冒的工艺,而不是注重在摆盘或者其他地方的一些噱头。成都老字号的张烤鸭,舒老师吃了之后就表示很喜欢这种鸭肉里面极有层次感的感觉。
小吃永远是最有魅力的存在说小吃是舒老师的本命这毫不夸张。他自己平时吃得最多、写的最多的也是各个地方的小吃。所以说成都,简直和舒老师太对味。
对于小吃的魅力,舒老师总结为:总是以单品的形式出现,每一样单品都做到最容易让人摄取和得到满足的程度,针对性极强。
在他看来,小吃不必像法餐那样很规矩很程式化,吃起来极其随意。而且份量一般不大,一口气吃很多种小吃的感觉是很棒的。
糖油果子,必须是谈到成都小吃就绕不开的东西,简单但真的迷人。吉祥街上的邓师傅糖油果子我们推荐给了舒老师,结果是吃了一串不过瘾他又买了一串,赞不绝口!
包括之前在市井生活吃的红糖糍粑也是,依然保持小时候三轮车糍粑的做法,相当讨舒老师的欢心。后面他还打趣说,成都这么多小吃,要他不休息吃一整天都是愿意的!
舒老师带给我们的礼物也是台湾很出名的小吃——凤梨酥。
这个牌子的凤梨酥是用台湾土凤梨做的馅儿,口感微酸没有那么甜,舒老师自己很喜欢这种口感。和那些甜得发腻的凤梨酥比起来,确实顺口多了。
当然就自己而言,肯定称不上是舒国治老师的书迷。若是把舒老师的书一本不落看完过的人,和舒老师相处一天的愉悦感无疑是高于我们。然而只是这短短的一天,相谈甚欢,也着实把舒老师那种“优雅的流浪感”,诠释在了我们的内心。
最后
如果你要带外地朋友在成都吃耍一天
这几家憋憋不能搞忘了
(可能有些不火,但真的值得一去)
◎带江草堂
到今年已经有足足80年了,最开始叫邹鲢鱼,招牌就是大蒜烧鲢鱼,相当传统的一家家常菜馆子。
夏天21看到这个牌子,很多人以为是保护起来的景点,但人家是一家馆子,就是这么老资格。据说目前也还是属于国营,服务员到点就下班,很潇洒。。。
大蒜烧的鲢鱼和仔鲢都不错,仔鲢肉嫩气些,大鲢鱼吃起感口,选择因人而异。真的就是实实在在的家常味道,不花哨但吃起很实在,酸甜中微辣,鱼肉嫩气的很。除了鲢鱼,他家的酱肉、樟茶鸭也很不错。
鬼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