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至8日,“麦后复种和盐碱地试种饲料(绿肥)油菜现场观摩暨饲料(绿肥)油菜综合试验研究报告会”在吉林省白城市召开。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北方一熟区耕地培肥与合理农作制”的主持单位华中农业大学联合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吉林研究院共同主办了本次活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傅廷栋、王汉中、李玉、南志标出席观摩会并作点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部耕地保护中心,吉林省、白城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姚江林,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工学院等有关学者,各兄弟院校、农林科研院所及农业龙头企业有关负责人及学者近百人与会。
6日下午,与会人员考察了白城市农业科学院。7日上午,与会人员赴白城市洮河农场、镇赉种羊场等地现场考察了燕麦收后复种饲料(绿肥)油菜和油菜青贮饲料使用的有关情况。白城市畜牧科学研究院院长鲁英介绍了青贮油菜加工及饲喂情况,进行了饲料油菜青贮展示。
在镇赉种羊场,王汉中院士、邓秀新院士分别做了点评。
王汉中院士介绍了在听取傅院士有关饲料油菜报告以后所开展的试验情况,并特别介绍了油菜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他表示,傅廷栋院士的饲料油菜试验对旅游、培肥地力、增加富硒饲料、增加富硒蔬菜、促进人类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邓秀新院士表示,油菜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对土壤的改良、农经饲的结构调整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相信油菜在农牧交错带将大有可为。他说,通过创新研究,作物得以拓展功能,向旅游方向、生态方向发展,油菜是最有代表性的作物,既能造景,也能做饲料,还能促进荒漠化治理,将带动其它作物向这个方向改变。邓秀新说,东北土地肥沃,偏碱性,除去倒茬、改良土壤,可以利用作物自然生长、成本低的优势,把油菜薹开发成蔬菜或者机械化采收以后制成脱水蔬菜,解决冬季新鲜蔬菜供应等问题。他建议地方农业部门要与地方旅游部门共同规划,把油菜由一产转化成三产,取得更好经济效益。
在7日下午召开的饲料(绿肥)油菜综合试验研究报告会上,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姚江林表示,油菜的多功能利用与研究和探索,很好地体现了华中农业大学新时代、新甲子、新使命、新作为的转型发展对“环境、营养、健康”三个关键词的要求。在傅廷栋院士的带领下,经过多年近百个试验点的实践,复种饲料油菜技术已经成熟,效益比较明显,在播种、收割、青贮的流程上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不但可以增加大量优质的青贮饲料,缓解冬春饲料不足的矛盾,而且延长了土地的绿色覆盖,减少了风沙的侵蚀、水土的流失,对于改良生态环境、盐碱地的改良利用、发展观花旅游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年,傅廷栋院士团队与白城农科院、畜科院精准合作,年燕麦后复种饲料油菜亩,年示范面积超过亩,亩产青饲料4至5吨。白城盐碱地多,在盐碱地播种油菜长势也较好,翻做绿肥对于盐碱地的修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华中农业大学将积极听取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优化饲料油菜的发展技术和途径,努力实现“三更”的目标,在更广的范围内实践、在更高的层次宣传、用更大力度的推广,为脱贫攻坚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吉林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郑建东表示,复种饲料油菜技术符合吉林省西部农业发展的实际和需求,吉林省农业农村厅作为项目的支持单位,将以项目为契机,持续补骨脂酊补骨脂素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