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绘图有楼烦国山西娄烦县

楼烦原是一个古老民族或部落的名称,后来演变为地域概念,成为历史上郡、县、乡的名称。今娄烦县地名,去历史上“楼”字之“木”旁,误将“楼烦”写作“娄烦”始于明末清初,在清代“楼烦”与“娄烦”还一直混用。

据清同治五年(公元年)《重续静乐县志》载,有人认为古“楼烦”为胡人占据之地,后来在这里居住的汉人为了避讳自己成为胡人,而沿用了音名改变了“楼”字的字形。另外,在二十八宿中“娄”星为“吉星”,意为这里“吉星多”、“吉星高照”。

西周至春秋时的楼烦国相当于北起呼和浩特市,南至雁北朔州一带,后扩展壮大,其范围大致包括北至内蒙清水河一带,西达阴山之南,南到山西灵石,东迄河北平山县,东南边缘太原市区。

战国时期,楼烦国为赵武灵王所破,归属赵国,楼烦这个地名就在这一带以郡、州、县、镇一直延续下来。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先把中国划分36郡,后来扩展为46郡,就增设了楼烦郡。

西汉因置楼烦县,治所在今朔城区夏官城村。今太原市的娄烦县在汉代属汾阳县地,魏晋南北朝时期为牧苑。

唐代郡废。唐武德四年(公元年)设州,名为宪州。唐初宪州辖楼烦、天池、玄池三处牧马监,为唐北边疆军马主要来源地,时有“娄烦骏马甲天下”之谓。今太原市的娄烦县唐初为楼烦监牧地,置监牧使。龙纪元年(公元年)在宪州城又增设楼烦县,成了州县两级所在地。

楼烦古国都城遗址

楼烦古国都城遗址位于马家庄乡城东沟西北一里处。春秋时古楼烦国曾建都于此。后被赵武灵王所破,现城垣残迹犹存。曾出土春秋战国的陶器、刀戟、铜剪头和战马骨骼等。

高君宇故居纪念馆 

高君宇故居纪念馆属山西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娄烦县静游镇峰岭底村,是政治活动家高君宇的诞生地及16岁以前生活和学习的地方,座落在峰岭底村中部东端被称作“高家崖”的一条山沟中。

米峪镇战斗纪念地遗址 

米峪镇战斗纪念地遗址位于娄烦县米峪镇乡国练村。由“米峪镇战斗纪念碑”、烈士陵墓、米峪镇战斗遗址3部分组成。米峪镇战斗纪念地已被山西省确定为青少年“德育示范基地”。

三教寺 

三教寺位于娄烦县城南1公里处,原址在今汾河水库淹没区,始建于北朝北周,为典型的宋代建筑风格,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古寺。

汾河水库 

汾河水库位于娄烦县境内下静游村至下石家庄之间。地处汾河上游的吕梁山腹地,海拔余米。库区最大水面积32平方公里,最高水位在海拨米。汾河水库是以灌溉、防洪、工业用水兼发电为目的的综合水利枢纽工程。

国家森林公园云顶山景区 

云顶山因山顶高耸入云而得名,位于娄烦县西南部,与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及北武当山紧连,主峰海拔高米,为太原市最高峰,森林总面积4万余亩,为太原市最大的原始林区。

周洪山

周洪山,原名周公山,位于县城北部7.5公里处,海拔米。每年端午节与农历七月十五日,周洪山要举办传统庙会。周洪山也是明末清初李述孔、李宗盛领导交山农民军的主要根据地。

著名人物

李怀仁(生卒不详),字寿山,娄烦庄村人。约生活在清代道光、咸丰、同治年间,自幼聪颖好学,赴忻州考取生员时,曾名列榜首。

姚士林(生卒不详),姚罗村人。生于耕读之家,自幼聪慧苦读。清雍正甲辰年()中举,乾隆丙辰年()考中进士,被朝迁派往江苏新阳县任知县。

王希曾(—),字唯贤,号开一。希曾自幼聪慧,七岁入学,十四岁就学于寿阳县王克己门下,与祁县吕子成、平定叶兼山、榆次苏洪九为同窗学友,熟读经史,当时号称东西南北王吕叶苏四才子。明洪武二十年(),王希曾中举,次年赴南京会方式,榜立第七名进士,后来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高君宇。“五四”爱国运动的领导人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党的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曾出席共产国际远东第一次代表大会,受到列宁的接见。他还同蔡和森主编中共最早的机关刊物《向导》,并出任过孙中山的秘书。他还是山西党团组织的创始人。年3月病逝于北京。

春节系列习俗

备年货

腊月二十前,人们就开始备年货了,主要置办穿戴、调料、年画、爆竹、烟花、糖果、烟洒以及其它食品等。腊月二十八,是最后置办年货的日子,所有短缺的年货都要在这日办齐。人们走在货摊、集市、商店里,见到什么都想买一些,民间有“二十八,胡拾掇”之俗语。峰岭底村在每年这日都有集会,专门提供年货。

做年饭

腊月二十前后,家家户户都要做年糕、摊黄儿(折饼),这些熟食做出许多,存放在大瓷瓮里置于寒冷处,直到次年二月前后才能吃完。腊月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九也是做年饭的日子,这三天,主要是生豆芽、捣钱钱(黄豆加水闷胀后捣成片片或碾碎,熬稀饭用)、炒油渣(胡麻籽或菜籽炒熟后磨成面,熬油渣饭用)、点豆腐、捏枣牌、蒸点心、炸油果、做肉食等。乡村每户人家要做一、两锅豆腐,每锅约二十斤。点心也要蒸五六十个。“二十九,捣烧酒”,人们在这一日,大部分农民都要杀猪宰羊小炒肉,喝酒吃肉啃骨头,美美地先吃上一顿,算是过年享受的前奏了。

大扫除

“腊月二十四,打扫锅舍”,这一日,家家户户翻箱倒柜,扫窑掏炕,粉刷墙壁,抹洗家俱,一切破旧的东西都要清理出屋,意为弃旧。然后糊窗纸,剪窗花、贴年画、挂明镜,把室内装扮的焕然一新。腊月二十七,是全家人理发、洗脚的日子,白天理发,晚上洗脚是娄烦人过年前必须做的一件大事,即所谓“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初夕,家家户户还要进行一次院落大扫除,以便过个干净清洁舒适的新年。

敬神

腊月二十三,“送灶马爷爷上了天”。这日晚上,人们要在锅台正面和天地窑窑前烧上高香,供上点心,磕上三个响头,求嘱诸神“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然后在院子里燃放一个两响麻炮,算是送神上了天。新春凌晨,男主人要在天地窑窑前再供几个点心,烧香磕头,响炮迎接诸神。

上坟祭祖

年除夕上午,男人们要上坟祭祖。临行前,粘几个小纸袋,内装一些柴米油盐,连同点心、酒器、麻纸一起带上,到祖坟前烧纸祭奠。

辞旧迎新

年除夕清扫完院落后,还要进行一系列辞旧迎新活动。中午吃隔年莜面,吃莜面要有剩余,取“来年有余”之意。下午张贴对联,大门上贴门神,天地窑窑贴“敬天三杯酒,谢地一炉香,谢天谢地”对联,屋内墙上、窗上贴福禄寿喜方联、条联,箱柜、风箱、米瓮、粮仓、油篓、马鞍、车辆、畜圈等处贴意为丰满、兴旺、安顺等条联,大门外贴“出门见喜”条联。

在院子里要垒两堆火塔子,塔顶压一张写有“发”、“旺”二字的红纸条。夕阳西下,先点燃一堆火塔子,孩子们开始燃放烟花爆竹。此时天地间红光闪闪,爆竹声声震耳,一阵紧似一阵,转眼间炮火连天,硝烟弥漫,邻村上下遥相呼应,此起彼伏。如此热闹景象一直持续到深夜响完关门炮才渐结束。晚饭吃的很迟,饭后大多数人家开始守岁,孩子们玩各种游戏,大人们捏扁食,在一二个扁食里各放一枚铜钱(现在放硬币)。四更过后,全家人先各吃一个柿饼,响一个“开门炮”,发着另一堆火塔子,在快燃尽的火塔子上接一块红碳送进灶火里,谓之“接火”。然后敬拜神位,孩子们响接神炮,第二次响炮高潮又起。

拜年

拜年从正月初一开始,分拜神轴,拜长辈,拜邻里,拜亲戚等。黎明大人们先去寿堂或祠堂拜先神轴,孩子们穿上崭新的衣服结队出门,挨家挨户叩头拜年,挣取核桃、柿饼、油果果、糖果花花之类的小食品,往往满载而归。老年人则出门捡柴、拾粪,意为“发财”、“通顺”。开饭前先请家中年长的老人入坐正面,全家人轮大排小给老人磕头拜年,老人要给孩子们“岁岁钱”。

吃扁食时谁先吃出钱来就认为谁有福气,有钱花。早饭后,大人去本族邻里相互拜年、祝贺,说吉利话。正月初三、六、九日,是出门走亲戚的吉日,每到这几日,出门炮声声不断,人们携儿带女,三五成群,去外村外镇的亲戚家拜年。旧日,这几日出门的人十分频繁热闹,有步行的、有骑驴的、有坐轿的,也有坐牛车马车的,路上人来人往,充满喜庆气氛。现在人们正月出门一般集中在初三、初六,一般骑自行车或搭便车、客车,步行的很少。

送五穷

也叫破五。正月初五,家家户户清早起来,都要将室内尘秽清扫出门,在大门外堆成小堆,放一麻炮将其炸散,谓之破五穷,意思是将“吃喝穷、居住穷、穿戴穷、用事穷、花销穷”这五个穷神送走。

灯灯节

春节过后,在正月十五、二十五、二月初二,共有三次点灯节。上年腊月做年糕时,要留一块糕坨,到正月十五,用糕坨捏几个拳头大小的灯盏盏,灯盏盏的个数与全家的人口数相同,所以也叫人口灯灯。晚上点灯时分,插上棉花搓成的灯捻子,倒一盏麻油点着,放各处神位,直至熄灭为止。

正月二十五,一般人家用谷面捏十二个灯盏盏,每个灯灯都有一个记号,表示月份,蒸熟后,揭了锅盖,看那个灯盏盏里气荷水最多,表示当年那个月份雨水最多,所以也叫雨灯灯或月儿灯。二月初二还有一次点灯节,其规模比前两次要大一些,灯盏盏也用谷面捏成。晚上,把蒸熟的灯盏盏点着,分别放在锅盖上、水瓮上、箱子上、门脑上、牛圈、风箱上、碾盘上、空窑里等地方。深夜,孩子们出来悄悄地偷别人家的灯灯,主人见了也不管。远远看去,村子里星光点点,闪闪烁烁,忽明忽暗,十分好看。

元宵节

清末民国年间,娄烦有组织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活动主要集中在娄烦镇。白天,家家户户大门前挂起灯笼,拉起彩吊,商人和富裕人家雇上响工,组织起旱船队、高跷队、龙舞队等上街流行,挨门挨户表演,晚上,家家户户燃起旺火,鸣放爆竹。正月十四,各表演队开始上街预演,在空中升起了气球。

正月十五为正会,这一天,全县各乡村都有人来县城观看红火,下午四时左右,大街两侧、房屋楼顶上挤满观众,人山人海,浩大的游行队伍开始上街演出,彩旗队、彩车队、威风锣鼓队、秧歌队、旱船队、高跷队、学生腰鼓队、鼓号队、大头娃娃队以及民间狮子舞、背棍、响工等表演风采各异,热闹非凡。晚上,各种彩灯、霓虹灯闪亮起来,堆堆旺火一齐点燃,影剧院放映通宵电影,戏场院好戏连台,几班响工对吹比赛。晚二十二时,开始放焰火,十几米高的架子火城楼喷出了火树银花,空中焰火满天,刹时间万炮齐鸣,五彩缤纷。

清明节系列民俗活动

娄烦民间过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有:动土、大扫除、植树、泼火、荡秋千、放风筝、掏甜甘草、捏寒燕燕、带寒拍拍、上坟扫墓等活动。

动土:清明节的前一天,人们称这一日为天聋地哑日,不需请阴阳先生就可动土,主要活动有挖掘地基、打院墙、安茅厕、迁坟等。只要这天在动土的地方挖一锹土,以后就不需再择日动土了。

大扫除:也是在清明节前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清理室内外卫生,称“扫百病”。把被褥搭在外边让阳光晒,称“晒百病”。把脏衣服清洗干净,称“洗百病”。这一天还要烧馍馍,称“烧百病”。

植树:是一次较大规模的自发性活动,由来已久。清明节前后,男女老少都要在房前、屋后、路旁、地畔栽杨插柳,进行植树活动。

泼火:是为缅怀介子推绵山被焚而进行的一次纪念性活动。清明节前两天,家家在吃中午饭前都要妥一点汤水泼到灶火里,吃一些冷食。所以,清明节又称寒节。

荡秋千:是一次较大规模的自发性体育娱乐活动。清明节期间,青年男女和孩子们要在宽阔的院子里竖两根木杆,或在两棵树之间拉一根绳子,绳子中间绑一块踏板,一人坐在踏板上,背后有人推动,本地人称“打玉千”。“荡忽悠”是荡秋千的一种,人们在地上竖一根木杆,木杆顶端嵌一个轴轮,装一根扁担长短的横杆,横杆两端分别拴一根绳子,绳子末端分别绑一个踏板,两人分别站在踏板上,握紧绳子,背后有人推动,便会快速转动起来,这种活动当地人称“荡忽悠”。除此之外,清明节期间,有的人还要进行放风筝活动。

掏甜甘草:清明节期间,年青人和孩子们要上山掏甜甘草,认为这时候掏的甜甘草可去百病。

捏寒燕燕:用白面捏成,状如小鸡,蒸熟后,扎在酸枣圪针上,插在窗户上晾干,直到当年第一次响雷下雨的时候,让孩子用棍子敲下来,再用细线穿起来分给孩子们吃。

带寒拍拍:清明节前一两天,主妇们剪许多蓝、白、红、黑四色小方块布和布条,分别代表蓝天、白地、红阳坡、黑夜,再将谷穗杆剪成小节,把这些方块和谷节用线穿起来,末端穿一块大蒜再束上许多小布条,即成“寒拍拍”。清明节人人都带寒拍拍,孩子们带在帽子上,大人带在上衣腋下。清明过后几天,把这些寒拍拍扔到房顶上,称为“扔百病”。

扫墓:民国年间,扫墓为清明节家家户户都要做的大事。一些大族大户人家有大规模的结社祭祖活动,清明节当日,族人在全村敲锣吆叫,集中到社家用饭,饭后集中出行,前面打着执事伞旗,响工吹打开路,族抬着肉猪、肉羊等供品,后面和尚奏乐跟随,一直到坟地。由主祭、陪祭人上香、奠酒、扫墓。回村后再到社家坐席吃饭,响工奏音,和尚安神。这种集体祭祖活动在抗日战争时消失,但以家庭为单位的扫墓活动却延续下来。

端午节

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这天,太阳出来前,人们去野外折柳枝、拔艾草。柳枝不折坟上的,艾草不拔地河的。回来后艾草戴在全家人的耳朵上,柳枝插在门窗上。过去,大人喝雄黄酒,用雄黄缝成小袋,带在孩子们身上、头上,意为防蛇虫呆咬。饮食一般为软米稠饭或粽子,吃粽子是为纪念屈原。也有在这天上山拔百种草,熬成膏,据说可治各种无名肿毒、恶疮。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称中元节,佛教称“盂兰盆”节,也称鬼节。民间这天要上坟祭祖,各家用白面捏成面人人,手巧的妇女在这天可大展其才,捏成各种活灵活现的动物面食,每个约用一两面,这些面食互相赠送邻友,供孩子们玩、食,饶有趣味。天池川有过节走亲串友的习惯,这段时间正是农闲季节,各村搭台唱戏,亲友们互致问候。在佛教寺庙中,僧人施舍饭食,其缘由取自目连救母的故事。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是一年中较为隆重的节日。各家要吃月饼及各种瓜果,取团圆之意。这一天,远在外地的人一般都要回家与家人团聚,晚上一轮明月高挂天空,家家院里摆满供品,人们在月光下谈天说地,边吃月饼瓜果,边赏月。这时已近秋收忙季节,农民遇上收秋忙碌,也要忙里偷闲,吃一顿团圆饺子。

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称重阳节。这时新米已熟,家家做糕吃,民间有“九月九,又吃花糕又喝酒”的俗语,表示祝贺当年五谷丰登,生活幸福。九月九还有登高的习俗,多为文人之举。他们在这天,相邀数人,登高远眺。此时,秋高气爽,景色宜人,登高远望,心旷神怡,其乐无穷。现在已改称老人节,党政机关派人去看望离退休职工,敬老气氛日渐成俗。

十眼月

农历十月初一称十眼月。这天农家吃油糕或饺子,并上坟祭祖,谓之为亡故亲人送冬衣。

冬节

民间有过冬习俗,就是冬至这一天,也称冬节。在这天除吃好饭外,还要上坟祭祖。

腊月初一

腊月初一,天刚明,民间有咬炒炒的习惯。大人们在这天将孩子们叫醒,在被窝里吃头一天炒熟的莜麦、麻子、扁豆、莞豆、黄豆、瓜子、蚕豆等。

腊八

腊月初八为腊八节。民间吃腊八粥,用软米、红枣、红豆等做成。早上,将腊八粥供在院内杏树上,称喂杏树,希望来年多吃杏。过去民间还有打冻凉(冰块)的习俗,临河村庄的大人、小孩在初七下午凿开冰面,将冰块搬回家中,放在院内、水缸中、粪堆上等处,喻意来年风调雨顺。初八早上,人们将水瓮中的冰块放在锅里做腊八粥。

本文转载自







































昆明白癜风专科医院
复方白芷酊是不是治白癜风的药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chengshizx.com/bcsjj/9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