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安居才能乐业,安稳舒适的住房条件是百姓生活的根基所在。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白城市的城市居民住房条件得到了大幅度改善,从单位福利房到集资房,再到商品房;从土坯房到砖瓦房,再到高楼大厦,白城人的住房经历了一次次飞跃式的变迁。近年来,白城市的商品房市场空前活跃,白城人的住房水平再次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与此同时,棚户区改造工程为市民带来了真正的安居乐业。此外,一些居住在老旧楼房中的居民,也纷纷在近几年里享受到了“暖房子”工程所带来的温暖。
改造完成的棚户区——新城家园
从土坯仓房到楼房家住市区白鹤小区的刘女士是一位铁路退休工人,也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在她的记忆中,从小就与全家人生活在三间土坯房中。
上世纪70年代,刚刚成家立业的刘女士从单位分到了第一套房子——一间土坯仓房。虽然不到20平方米,而且冬天漏风、夏天漏雨,但在刘女士和丈夫的精心打理下,这套房子还是成为了他们当年遮风避雨的港湾,是最温暖的家。此后的十年间,刘女士单位又先后分给了她一套正式的土房、一套独门独院的砖瓦房。进入80年代后期,刘女士的单位再次分房,刘女士一家搬进了一套小户型的楼房中。虽然面积不大,但搬进楼房之后的刘女士一家,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90年代末,随着房改的不断推进,刘女士的福利房成为了个人产权房,刘女士就卖掉了这套房,又拿出多年积蓄,在白鹤小区买了一套90平方米的楼房。如今,刘女士的子女都早已成家立业,家里只剩下刘女士和丈夫两人,房子也显得更加宽敞了。
经历过艰苦岁月的刘女士对现在的生活特别满足,她和老伴每天都会到小区里的小广场锻炼身体,玩一玩健身器材、跳一跳广场舞,与邻居们唠唠家常,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造型新颖的科文中心
棚户区的生活记忆市民李先生是一位下岗工人。说起当年在棚户区的生活,李先生告诉记者,当年他家住在十三中附近一座低矮破旧的平房里,虽然面积还算宽敞,可是那种冬天冷、夏天热的生活环境,真是让他和家人没少遭罪。李先生说,他的母亲今年已经80多岁,是多年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原来住在平房时,每年到了冬天都不能出屋,可就是那样,也总是咳喘得厉害,老人遭罪,做儿女的看着也心疼。但是由于住房条件所限,天气一冷,就什么办法也没有,因为平房的火炕烧得再热,屋子里也很难真正暖和起来,那种透骨的凉气,让老人的咳喘更加严重。另外,当年李先生家所在的棚户区,方圆数百米内只有一个公共厕所,李先生和家人每次上厕所都要步行近百米的距离。不仅卫生极差,而且每天早上都要排队如厕,给居民生活带来很大不便。在棚户区的生活让李先生一家几乎看不到未来的希望。不能安居,自然也无法乐业。直到十几年前,棚户区改造的春风吹到了李先生的家中。他家的平房被征用拆迁了,换来的则是位于百琦花园小区的楼房。在李先生的家里,记者看到的是宽敞明亮的客厅、温馨舒适的卧室、窗明几净的厨房……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李先生觉得特别知足。他说,如果没有棚户区改造政策,以他家的经济条件,这辈子都不大可能住得上这样舒适的楼房。住进楼房之后,李先生和家人都非常兴奋,对新家的一切都喜欢的不得了。更让李先生欣喜的是,他母亲多年的慢性支气管炎也因居住条件的改善得到了显著的缓解。新房子让全家人都觉得生活有了奔头,李先生也越发努力地工作赚钱,他说:“政府给了我们这么多照顾,让我们住上这样好的楼房,我更要努力工作,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劳动公园金鱼湖畔
小区改造变花园近年来,我市一些老旧居民小区,随着公用基础设施的老化,长期得不到有效的维护和修缮等问题,加之老旧的楼房门窗封闭不严、楼体保温效果不佳等原因,让很多居民生活在脏乱差的环境中,并且遭受着供热效果差的折磨。从年冬季开始的“暖房子”工程,再到年以来的老城区提升改造工程和海绵城市建设的陆续开展,为许多住在老旧楼房中的居民解决了各种问题,幽雅的环境、完善的设施,让居民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花园中。
家在市区电力小区的居民张先生告诉记者,早在几年前,他家的小区是一座有着十几年历史的老小区,过去几年里,因为缺乏维护和管理,基础设施破败不堪,卫生环境更是脏乱差,供热效果也一直不理想。经过“暖房子”工程、小区改造等一系列工程,以及全市的城市管理综合提升活动之后,楼房焕然一新,小区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居民们住着也舒心了很多。
改造后的幸福花园小区
回首过去几十年,我市在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方面取得的成就,硕果累累。棚户区改造工程、暖房子工程、安居工程、老城区改造,每一项都是让老百姓拍手叫好的民生工程,每一项都推动着我市居民住房水平的稳步发展,在老百姓心中筑起了一座丰碑。
◆信息来源:《白城日报》记者张风/报道李晓明/拍摄
本期编辑:李家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