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热点重点区域——松嫩平原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大布苏湖位于松嫩平原南部,在地质时期受内力和干冷气候的共同作用形成封闭湖盆。该地年均降水量.2㎜,其中83.8%集中在6-9月份,年均水面蒸发量㎜。该湖为我国东部极为罕见的盐湖,有明显的季节性盐析(盐类因浓度增大而产生结晶、沉淀)现象。下图为“大布苏湖地质地貌图”,据此完成1~3题。1.促进大布苏湖湖盆形成的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B.断裂下陷C.冰川侵蚀D.流水侵蚀2.大布苏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A.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B.冰川融水和地下水C.大气降水和地下水D.河流水和地下水3.大布苏湖“盐析”现象最明显的季节是A.春季和夏季B.夏季和秋季C.秋季和冬季D.冬季和春季扎龙湿地是位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西部乌裕尔河下游的闭流洼地(内流区)。该区域春季干旱风大,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霜早,冬季寒冷漫长,年均降水量为.7mm。下图示意扎龙湿地水循环。据此完成4~5题。4.扎龙湿地水量支出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图中的A.①蒸发B.②水汽输送C.③下渗D.④地下径流5.修建中部引嫩(江)干渠入扎龙湿地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湿地生态用水B.调蓄湖泊水库水量C.治理土地的盐碱化D.满足农业灌溉需水吉林省白城市湿地广布,近年来白城市十年九旱,成为缺水的“水乡”。下图为“吉林省西部略图”。据此回答6~7题。6.白城形成“水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气候与地形B.地形与水文C.植被与水文D.气候与植被7.在旱灾时白城居民也很少引用湖泊和沼泽水,主要原因是A.水质盐碱度高B.引水工程量大C.保护湿地资源D.保障下游用水二、综合题。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松嫩平原地处半湿润和半干旱过度地区,属中国典型的农牧交错区和生态脆弱带。区域内古河道纵横交错,沙垄、沙岗(丘)起伏连绵,湖泡星罗棋布。松嫩平原的湖泊群是在断陷盆地松辽大湖的基础上,大量泥沙堆积形成深厚黏重的河湖相沉积物,在松辽大湖消亡后,残留下的许多构造闭流湖泊。近年来该地区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沙地面积达万余平方公里,环境质量日益恶化。(1)分析松嫩平原西部盐沼的形成条件。(6分)(2)近年来本地区沼泽湿地面积日益萎缩,风蚀洼地不断增多,简述松嫩平原西部地区风蚀洼地的形成原因。(4分)(3)为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当地每年在沙地上造林种草。试解释7-8月份林草成活率较高的原因。(4分)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盐沼即盐碱化沼泽,盐沼湿地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形成和发育的湿地类型。图甲中嫩江市位于嫩江流域上游,附近河段沼泽分布较少;松嫩平原西部(齐齐哈尔附近)盐沼广布,该地区盐沼的形成及演变包括两方面:一是沼泽的形成,二是沼泽的盐碱化。盐沼的盐分迁移不仅受到气候、地形、地质、水文、生物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还受季节等时间因素的影响。土壤干湿度、冻融变化均会影响土体内水、盐的动态变化。图乙为盐化沼泽土总盐分含量随深度变化曲线。(1)分析嫩江市附近河段沼泽分布少的主要原因。(2)嫩江平原西部多盐沼,试从地形和水文水系条件,分析其成因。(3)据图乙,与冻结期前期相比,描述土壤冻结期盐沼盐分的变化特征。(4)4月份该区域盐化沼泽土壤表层盐碱多泛滥,请结合图乙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松嫩平原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季较短温热多雨,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土壤由有机质、矿物质、空气及水分构成。松嫩平原黑土广布,适宜于大面积机垦。但近年来黑土侵蚀速度加剧,有机质含量不断下降,水蚀、风蚀和冻融作用是导致黑土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原因。材料二下图为东北地区略图及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图,右图为松嫩平原某地冲沟图。(1)从气候角度分析松嫩平原土壤肥沃的原因。(6分)(2)说明松嫩平原黑土地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影响。(6分)(3)指出松嫩平原风蚀、水蚀和冻融作用发生的季节。(3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