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简介
观光农业是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生活于一体,不仅具有生产性的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被誉为“21世纪的新兴产业”。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充分的清洁性、绝对的安全性、相对的广泛性、确实的长寿命和免维护性、资源的充足性及潜在的经济性等优点,在长期的能源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项目利用查干浩特团结水库周边闲置土地,建设2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同时,在太阳能电池板下方种植药用菊花、美葵、葡萄等经济作物,达到光伏发电与观光农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模式,具有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1.2市场前景
(1)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经济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结构开始改变,人们希望外出旅游,度假的需求日益增大。于是,靠近大、中城市郊区的一些农村和农户抓住商机,利用当地特有的农业资源环境和特色农产品,开办了观光为主的观光休闲农业园,开展采摘、钓鱼、种菜、野餐等多种旅游活动。这些观光休闲农业园,吸引了大批城市居民前来观光旅游,体验农业生产和农家生活,欣赏和感悟大自然,备受欢迎和青睐。休闲农业的功能开始由过去单一的观光功能逐渐拓宽为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体验、学习、健康等综合功能。但同时又普遍存在产业规模小、品种单一;缺乏科学规划、地区发展不平衡、品牌不突出;硬件设施不完善、配套设施不齐全;营销宣传不力等问题。
目前,我国观光农业旅游主要有农业观光园、主题农业园、农业科技示范园、生态农业度假村、民俗文化博览园等多种形式,很多项目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有机结合,使广大游客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满足了现代社会人们求新、求异、求知的心理诉求。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年底,我国共有各种类型农业园区多个,遍布全国各地,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但又相对集中的地域分布格局。由于观光农业是以农业生态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农业,兼具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功能,兼备社会、经济、环境三大效益以及具有农业和旅游业的双重属性,因此观光农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2)我国光伏发电行业发展现状
能源的短缺以及环境的恶化促使人类开发新的能源,在水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中,太阳能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同时也是一种取之不尽、洁净安全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原理,是阳光转化为电能的能量转化。尽管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高达普通煤电成本的68倍,但近10年来仍以25%-40%的年增长率高速发展,这是因为世界正处在常规化石燃料能源开采和使用高峰到来的阶段,人类能源结构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在全球气候变暖、人类生态环境恶化、常规能源资源短缺并造成环境污染的形势下,光伏发电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高度重视,发展很快。从远期看,光伏发电终将以分散式电源进入电力市场,并部分取代常规能源;从近期看,光伏发电可以作为常规能源的补充,解决特殊应用领域和边远无电地区民用生活用电需求,从环境保护及能源战略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发展迅速,国家能源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年底,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万千瓦,超越德国,成为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十三五”时期,我国太阳能发电产业规模有望得到大幅提升。根据国家能源局提供的规模发展指标,到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有望达到1.6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亿千瓦时。我国太阳能资源极其丰富,理论储量达每年0亿吨标准煤,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年日照时数大于小时,因而有巨大的开发潜能。
(3)我国“农光互补”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目前,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但是,随之而来的生产污染却越来越严重,蔬菜、水果等生产中有害物质污染已越来越严重,不少地方却出现过食用污染蔬菜、水果造成的急性中毒事件,特别是农药残留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人们开始认识到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未来农业的优势决定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研究创新能力及相应研究成果的转化率,既要大幅提高土地生产率,又要维护改善农业资源基础与生态环境,光伏农业对于实现这一目标具有较好的优势。
早在20世纪70年代,农业与光伏相结合的新兴产业模式就已出现,只是碍于光伏电池组件高昂成本的制约,直到近年来电池组件成本不断降低,光伏农业才得以迅速发展。“农光互补”也称光伏农业,简单来说就是将太阳能发电广泛应用到现代农业种植、养殖、灌溉、病虫害防治以及农业机械动力提供等领域的一种新型农业。在我国,光伏农业尚属于一个年轻的产业,在经济新常态和国际政治经济等多方因素的影响下,许多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结构调整重组的残酷现实,若单纯发展光伏发电业务获得地方政策支持的可能性已很小,因此各大光伏企业另辟蹊径,对农业进行“捆绑”式发展,以求得到国家政策扶持的同时还能重振自身、促进农业的发展,在这一力量的驱动下,“光伏+农业”的模式逐渐扩散开来。
在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支持下,国内光伏应用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全国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以农光、渔光、风光等多能互补方式来建设光伏电站,“农光互补”项目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光伏行业上下力捧,被视为提振整个行业的救星,其项目具备经济性和推广性,有助缓破解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的瓶颈,大有“助燃”国内光伏应用市场之势。这种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组合电源点的新模式,既优化了光伏电能质量、避免了“弃光”,又提高了电网的调节能力和送出电线的利用率。据不完全统计,到年3月我国有一定规模的光伏蔬菜大棚、“渔光互补”水产养殖、光伏畜禽养殖大棚项目等已经达到多个。业内专家认为,如果在全国大面积、大范围地推广光伏农业产品,短期市场可达千亿元规模,在5年内可达到万亿元规模。
本项目利用查干浩特团结水库周边闲置土地,建设2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同时,在太阳能电池板下方种植药用菊花、美葵、葡萄等经济作物,实现“农光互补”的同时,还将生态旅游容纳进来,全面提升旅游观光的现实需要,打造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于一身的“光伏+农业+旅游业”的新型产业模式,不仅响应了政府节能减排的号召,节约了土地资源,还可以可以推动绿色农业生产,同时还能带动当地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该项目将会享受光伏行业、农业以及旅游业跨领域的三重重视和支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可观。而且项目的实施更有利于形成独特亮点,进一步提升查干浩特旅游观光的知名度,发展前景广阔。
1.1.3技术分析
采用光伏发电高于正常支架20厘米形式,下方可容纳种植多种农作物,并修建木质廊桥,便于电池板维修及农作物采摘。同时利用建设生态农业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近几来,为大力发展光伏农业,我国光伏农业政策频频出现。年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中提到,因地制宜利用废弃土地、荒山荒坡、农业大棚、滩涂、鱼塘、湖泊等建设就地消纳的分布式光伏电站,鼓励分布式光伏发电与农户扶贫、新农村建设、农业设施相结合。年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贫困地区能源开发建设推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把农业光伏正式纳入光伏扶贫队列,提出“到年,实现万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元以上”的光伏扶贫新目标。同时,《意见》明确要求“扩大光伏扶贫实施范围”、“加大光伏扶贫支持力度”,进而“鼓励光伏发电与种植、养殖业结合,充分利用荒山、荒坡、鱼塘、大棚等农业设施,增加贫困人口收入”。
近年来,白城市委、市政府积极在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和发展重点上进行了深入探索。在准确把握白城发展阶段性特征和发展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吉林省西部重要能源基地的发展战略。以优化能源结构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线,全力推进清洁能源及富余电力的就地消纳,能源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能源基地加速崛起,成效彰显。年7月,吉林省白城市人民政府印发《年白城市促进农民增收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中明确,充分利用吉林省棚膜蔬菜建设补助资金,积极申报争取项目,重点在城市近郊发展棚膜经济,积极探索“光伏+农业”新模式,要结合光伏扶贫项目,探索光伏大棚建设,发展有机特色蔬菜、食用菌、中草药、观赏苗木等设施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土地单位面积产值。另外,按照《查干浩特旅游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以团结湖为中心,创造一个具有草原风光的民族文化为特色,融旅游观光、度假休闲、娱乐、会展等多元体的绿色空间。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实施有很好的政策支撑。
(2)资源优势
白城市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4小时,属全国光资源二类地区,统计资料表明,全市近10年日照时间均达小时以上,年均日照百分率为67%。同时白城市地势平坦,具有建设太阳能电站的有利地形。根据白城市资源分布概况和各区域可利用土地面积估算,适合建设太阳能发电场面积约平方公里,可以满足光伏和光热电站装机容量约可达到万千瓦,年有效运行时间可达小时,具有较明显的资源优势,适合发展光伏产业。
(3)产业基础优势
白城市是吉林省风电、光电发展最具潜力地区,也是吉林千万千瓦风电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市风电装机.5万千瓦,光电装机5.3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3万千瓦。能源产业产值占全市GDP的12%,已成为白城市的支柱产业。白城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风电清洁供暖、“风火打捆”直供电等试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提高了新能源的利用效率,被国家能源局列为全国风电本地消纳综合示范区、新能源示范市。
(4)区位交通优势
查干浩特旅游经济开发区位于白城市西北部,地处吉林、内蒙古、黑龙江三省(区)交界处,距白城、乌兰浩特(红城之意)两市均为45公里,图乌公路贯穿全区,白阿铁路可直达北京、哈尔滨,长春等大中城市,乌兰浩特一白城机场距开发区48公里,为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业提供良好的区位交通条件。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建设规模
项目占地面积64万平方米,采用观光农业与光伏发电互补的方式,建设2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形成集采摘、中草药种植、绿色有机农作物种植、光伏发电于一体的综合基地。
1.2.2项目建设内容
主要建设无公害蔬菜采摘区、生态果园采摘区、中草药种植区、绿色有机农作物种植区、光伏发电区。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建设投资00万元。
表1:项目总投资汇总一览表单位:万元人民币
序号
费用名称
投资额
占总投资的比例%
备注
1
建设投资
00
90
2
建设期利息
3
流动资金
10
项目总投资(1+2+3)
1.3.2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万元,利润3万元,投资回收期7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20%。
表2:主要财务效益预测指标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指标
备注
1
销售收入
万元/a
正常年
2
利润总额
万元/a
3
正常年
3
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
%
14
所得税后
4
财务净现值(Ic=10%)
万元
所得税后
5
全部投资回收期(税后)
a
7
包括建设期2年
6
投资利润率
%
20
所得税后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社会评价
项目建成后,将有得于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升级,带动下游产业发展,同时带动本地就业,为地方社会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可以提高查干浩特旅游及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加快查干浩特向农业现代化转变,全面提升旅游、农业经济增长,对查干浩特旅游度假区内建设和知名度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
1.5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其他方式可面谈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它方式可面谈
1.7项目建设地点
查干浩特旅游经济开发区度假区内
1.8项目进展情况
已编制项目合作计划书
2.合作方简介
2.1基本情况
名称:查干浩特旅游经济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