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坐过老式绿皮火车吗?你是否记得在“咣当,咣当”的节奏下品尝过的美味?你还记得那些在绿皮车厢里,遇到过的普通人,经历过的酸涩但却温暖的故事吗?钱海峰是江苏无锡一家酒店的电工,这是一位扛着相机,乘着绿皮火车,走遍万水千山的摄影师。
“香烟、瓜子、八宝粥,啤酒、饮料、矿泉水啦……来,前面的腿收一下!”这是从前绿皮火车时代的列车员常说的段子。绿皮火车,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虽然很难称之为一段美好的回忆,但对于有过那段乘车经历的人来说,是某种难以舍去的情怀。钱海峰是江苏无锡一家酒店的电工,这是一位扛着相机,乘着绿皮火车,走遍万水千山的摄影师。从年开始,他乘坐绿皮火车跑遍全国,至今已坐过趟绿皮车并拍摄了15万张照片。图为年6月27日,麻城至淮滨次列车上。
曾几何时,绿皮火车是最具代表性的火车形象,也曾是中国铁路客运的代名词。绿皮火车那缓慢和拥挤的场景,曾是国人长途出行中最鲜明的特色。图为年3月27日,昆明至丽江东次列车上。
绿皮火车由于车体外表是绿色的并配以黄色的条带,大家俗称“绿皮车”,它设施简陋没有空调,夏天靠车顶的电扇和可以打开的车窗降温,冬天靠用煤烧的锅炉供暖,旅客喝的水也是靠锅炉所烧,但便宜的价格成为许多人出行的首选。图为年11月30日,榆林至西安次列车上。
如今高铁时代,一提到绿皮火车自然就会想到扛着塑料编织袋的农民工兄弟和衣着普通的低收入者,现在绿皮车是草根的象征,一张上海到南京高铁一等座票价,如可以选择坐绿皮火车就可以横穿整个中国。图为年3月13日,上海至成都L次春运临客上。
钱海峰是一个摄影爱好者,一个喜欢背包独行的驴友,也是一个收入不高的草根,他说之所以选择绿皮火车就是因为便宜,可以花最少的钱去更多、更远的地方,是绿皮火车便宜的价格支撑着他在中国的大地上行走。图为年7月21日,上海至银川K次列车上。
尽管它慢而拥挤,也不那么干净,吵吵嚷嚷,见站就停,还混杂着各种复杂的气味,还是有许多人乘着它去搜寻梦想和希望。火车停靠在一个站台,可以下来慢悠悠地游荡,看看一辆辆手推车里卖的各地土特产,有时还能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酸辣粉再上车。在这里,火车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一个充满生活味道的社会。图为年7月30日,西宁西至格尔木次列车上。
缓慢行驶的绿皮火车上,一节车厢就是一个充满生活的舞台,车厢里装满了世间百态,有苦有乐,有甜有累,它的精彩在于这里没有刻意的安排,敞开的空间让你一切的活动都会展示在别人的眼皮底下,各种睡姿,各种坐姿都是不经意的自然状态。图为年8月3日,牡丹江至东方红K次列车上。
打牌游戏,吃饭聊天,看书上网,车厢里飘着舌尖上的各种味道,夹杂着各种乡愁的方言。图为年8月7日,前进镇至哈尔滨K次列车上。
车厢的舞台上没有主角,缺了谁都没有关系。却又感觉谁又都是主角,这些支离破碎的细节演绎着自己漫长旅途的生活插曲。图为年8月11日,齐齐哈尔至碧水次列车上。
绿皮火车承载了中国老百姓最普通出行的一幕,是一部讲述中国老百姓出行的生动纪实。图为年8月13日,哈尔滨至海拉尔K次列车上。
钱海峰的拍摄手段是比较简单的,很多是凭着直觉拍摄,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东西,纯粹地记录下来呈现给大家。这样的照片有一种亲和力和现场感,大家都能看懂,也不需过多地去解释。图为年8月16日,太阳升至通辽次列车上。
绿皮火车上他是其中的一员,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记录他们的出行其实也是在记录他的生活,那些定格的瞬间影像是他一次次经历的再现。图为年11月9日,乌鲁木齐至喀什次列车上。
绿皮火车记录着在那些不变的线路上,在那些现在已经不在停靠的小站上,一个个中国人为了生活、为了家庭的心路历程。图为年11月14日,乌鲁木齐至徐州L次列车上。
它的“慢”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观看记录,去更深的体验生活的过程。图为年11月15日,乌鲁木齐至徐州L次列车上。
高铁时代,绿皮火车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给我留下了太多太多的回忆……它如一部“时间简史”,在春运也好,在假期也罢,见证了人们生活的好转和生命的变迁。它虽步下舞台,却从未离开。图为年2月7日,成都东至上海L次春运临客上。
图为年2月25日,六盘水至昆明次列车上。
图为年4月1日,黄山至南京次列车上。
图为年4月4日,上海至阜阳K次列车上。
图为年6月30日,郑州至温州次列车上。
图为年10月6日,承德至沈阳次列车上(最后一次运行)。
图为年10月8日,长春至图们K次列车上。
图为年1月27日,阿尔山至白城次列车上。
图为年2月7日,香坊至五常次列车上。
图为年6月1日,怀化至梅江次列车上。
图为年6月25日,汉口至威海K次列车上(最后一次运行)。
图为年6月25日,威海至汉口K次列车上(最后一次运行)。
图为年6月27日,信阳至深圳西次列车上。
图为年8月14日,乌鲁木齐南至哈密次列车上。
图为年8月14日,乌鲁木齐南至哈密次列车上。
图为年11月12日,喀什至乌鲁木齐次列车停靠喀什站。
钱海峰,年生,江苏无锡人,无锡某酒店电工,背包客。年至今,他的足迹遍布中国偏远山区高寒地带,投宿过牧民的毡房,住过大山里的竹木土屋,拍摄了大量地理地貌风光照片和老百姓的生活,作品在《人民摄影报》等一些报刊媒体发表。《绿皮火车》获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刺点”摄影大奖。
(内容转自腾讯图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