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黑半白的历史

历史档案本身是没有什么真相可言的,如同太极图形,站在黑的那面时,认为是黑多白少,而当站在白的那面的时候则认为白多黑少,当你从远处再次观察这个黑白双鱼图形时,你会发现,原来这个社会与昼夜是一样的,一半黑一半白。所谓高度就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结合当年的国际背景不带有任何个人政治立场、去伪存真的评判一段历史。

历史的脉络是复杂的,历史文献是浩瀚的,我们只能用最简洁的文字去告诉读者一个结果的真伪,而不去纠缠过程和原因。

网络上关于义勇军进新疆的文章多是站在黑的那一面诋毁苏联,认为义勇军进入苏联被当作战俘,冻死一万,饿死一万,进新疆后又被盛世才杀死了一万,并以此为噱头做标题以引得点击量。

历史的真相并非如此。

在退入苏联时,苏炳文、谢珂等11名将领向中外发电:“………..天不佑华,我部弹尽粮绝,寇竟有增无减,复以飞机多架,炸毁我后方铁路,断绝交通…………将士伤亡过半,实力难已支撑,本军仗义誓师,本不难背城借一,全师殉国,唯念地方民众,受祸两月,饥溺已深,加之沿线外侨甚多,倘再坚持,势将同归于尽,无补事实,为人道计,遂于江日晚忍痛率所部官佐、士兵、眷属、地方官吏、爱国志士及不愿作亡国民者四千余人随至满站,已于支晚退至苏联国境,拟即假道回国,另行工作,与敌寇同旋,一息尚存,此志不懈。”

当年学兵连的一个战士回忆:当时,大雪纷飞,气温-30℃左右,四、五千人都集中在车站,日军在后面紧追,情况紧急,马占山、苏炳文两位将军与苏联边防军接洽,请求过境,遭到拒绝,于是,两将军决定强行闯关,满州里车站内20余台火车头、7列客车一个连一个,上面都装着粮秣辎重、平民和妇女儿童,几千官兵在后面步行护卫,阻挡日军的进攻,雪下的非常大,大家穿得厚,拿的东西又多,当时,我背着一挺捷克式机关枪,有发子弹,还拿着一枝大枪,背着一个背包,里头有小铁锹、水壶、干粮,一身压着几十公斤的东西,实在是走不动,没办法,只好扔掉一部分,就这样大家硬是闯进了苏联边境上一个叫86号的车站……

这当然是亲历者眼中的真相,但当年一个学生兵不可能知道能进入苏联是上层已与苏联协商好的。

张大同将军回忆:在我们大队人马未进入俄国以前,我曾派人先把札兰诺尔的煤矿予以炸毁,另外为了控制人质,还捕捉了日本方面的俘虏,也把他们挟带着退往俄国境内,这些俘虏里包括国际警察队长宇野音治,日本派驻在满州里、博克图、海拉尔等地区的特务人员,其中有两名地位最高,一名叫小原重孝,是关东军派驻在海拉尔的特务机关长,另一名叫出崎诚一,是日本派驻满州里领事,也被我们一起带到了俄国。加伦将军原先答应我们的条件是,等这批人退到俄国国境以内,指定在多木斯克和伊尔库斯克这两个最大城市附近集中管理,以等待机会向中国国内遣送。

年12月7日,进入苏联的苏炳文部被苏联的列车运送到一个叫马提也子的小镇,苏炳文将军召集部队开会强调,不能影响中国抗日军的名声,不能做抢、夺的丢人事。愿意去东方大学的可以由苏联安排去莫斯科学习。

突然涌入的义勇军供给成了问题,苏军士兵也是按人头定量吃饭,多一份口粮都没有,这些苏联士兵自己也吃不饱,对中国士兵也只有同情而已。

进入苏联的前三天,苏联没有提供任何食物。苏联方面负责联络的是红军远东军区司令部少将副参谋长米哈伊洛夫,眼巴巴看着这群饥饿的义勇军没办法,他摊着手耸着肩无奈的告诉张大同,除非由上级派人送来粮食,现在苏联实行配给制度,没有市场,限制自由买卖,有钱也买不到吃的。

长途电话再次接到加伦将军办公室,张大同这回已近哀求的请加伦将军看在与中国人的友谊,在粮食未到达前帮助解决吃饭问题。加伦将军马上安排米哈伊洛夫,义勇军的粮食由红军的定量粮食中先配给,每日定量标准:主食克面包,副食:一碗苏波汤,一小块牛肉,一块糖,一撮红茶。配给量是红军战士的一半。米哈伊洛夫还提出一个方案,如果想吃饱,与红军战士一样的口粮那就必须劳动,去林地伐木或者去修铁路、种菜。

把酒时看剑,焚香夜读书

赞赏

人赞赏









































怎样治白癫风
北京青少年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chengshizx.com/bcsxs/5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