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堂話旧剃头白相吃泡饭

圖1-1:剃头摊,篾竹路号门口,无田攝于-9-17

圖1-2:剃头摊,山西南路10弄口,无田攝于-5-13

小辰光常光顾剃头摊,因為在那里剃头便宜(8分钱)。“叫伊拉剪得短一点,晓得伐?”每次去剃头,家母总要叮嘱再三,因头发剪短一點意味着可以留得时间长一点。那是一個物质匮乏却快乐的童年。剃头摊一般都在弄堂口,光顾的都是弄堂附近那些常客。坐上椅子,师傅会問一句:“老样子?”,侬点头即是。要剃啥式样、啥价钿,伊心照不宣,十分方便!圖2-1:老南市蔡陽弄,男小孩在弄堂里白相

圖2-2:弄堂游戏之一,刮刮片

圖2-3:白相斗蟋蟀

小囡在弄堂里白相(玩)個游戏,真是太多了,哪像现在孩子們只会宅在家里玩电脑游戏,因为他们嘸沒淘伴(玩伴),只能玩虛的。孩子們尽情尽兴在弄前堂后穿梭奔跑(圖2-1為南市蔡阳弄內抓拍,無田攝於年10月),白相得满头大汗就用齷齪的手一抹一个大花脸,气得大人骂道:“小鬼头(小赤佬)皮死啦,勿听闲话吃生活(不听话挨揍)。”这辰光,小囡才灰溜溜地回家洗脸洗手吃飯。大人们只有在开饭的时候,才会亮起嗓门,喚小孩回家。这种自由自在的幸福,对现在这些整日关在高楼大厦内的孩子來說,是天天方夜谭。立秋一到,弄堂里厢老少欢喜白相斗蟋蟀。蟋蟀一詞,上海人叫法特別,叫蹔尐(滬音shejik,拼音zanjie)。为此特地找來钱乃荣编的《上海話大詞典》,一查才晓得,蟋蟀又名蜻蛚(:一名蜻蛚),而蜻蛚的別名读jie(《詞典》上jie字為蟲字旁加足字去口,查《康熙字典》、《說文》未果,也不想造字太麻煩且无法显示,姑且用“尐”代之)。要白相斗蟋蟀,先要去捉蟋蟀。記得小辰光有一趟跟同学一道去嘉定捉蟋蟀,在一水沟旁听到有蟋蟀叫,刚要下手捉拿,不知从哪里冲出好多老乡叫喊着要抓我们,吓得我们四处逃窜。有一同学逃得慢被抓了,老乡罚他干农活,说我们这帮捉蟋蟀的踩坏了他们的菜地。回到家,我发现自己脚崴了,红肿起来,痛得不能动了。还好在暑假里不用上学,但白相的事就別想了。圖3:上海人吃泡饭

上海人吃泡飯的历史由来已久,谁也說不清始於哪个年代,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它比上海的历史长。爱上泡饭理由很多,但省时简便,是让勤快而讲实惠的上海人对此情有独钟的最大理由。年龄超過四五十岁的上海人都有这样的记忆,晚饭是一家团聚的时刻,正餐自然不得马虎,“有余”的传统总让每家吃完后留有剩饭,也让第二天吃泡饭成为可能。过去沒有冰箱,记得家母总会把剩饭放进饭篮子(一种竹编的淘篮,上面有环形柄,並有盖。这种篮头现在上海难得一见了)挂在窗口通风过夜,以防剩饭变馊(变质)。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冷饭团用热开水一泡,便是一顿早饭。这种半成品(剩饭)制作倒类似如今年轻人喜用的速食面,不過泡饭要比速食面环保多了,它沒有任何添加剂(防腐剂、香精等),只是因少油水易产生饥饿感,若用油条做佐菜感觉会好一点。但闲话讲回來,那个年代百姓只求吃饱,温饱美味是极少数人的享受。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泡饭基本勿吃了,有辰光到饭店点一碗泡饭,算是怀旧但味道不再!圖4:瑞金一路高福里一角,無田攝於-2-4

弄堂居民南腔北调。有趣的是宁波人与苏州人吵相骂,宁波人语速快,沒等苏州人骂上一句,宁波人早就骂上几句了。而苏州人涵养好,不慌不忙地一句一句回敬,“倷阿要弄只耳光吃吃?”吵架还带商量口吻,侬服帖伐?弄堂口过道里,女人家欢喜在一道嘎三湖,家长里短,是一个是非之地。圖5-1:年代末,里弄生产组

圖5-2:里弄生产组

圖5-3:里弄生产组加工电子产品

圖5-4:里弄加工组运送产品

上海的里弄生产组创办于年,当时一大批家庭妇女走出家门,组成里弄生产组。到了年代,又有大批病休青年和从农村返回城市的知识青年走进了里弄生产组,成了生产组的第二代员工。圖6:弄堂房子楼梯窄且陡,搬大厨、棕綳等大家什时,只能從窗口搬进去

过去沒搬场公司(解放前是有搬家公司的),啥人家要搬场就请來兄弟、同事、朋友等一大帮。请人帮忙还勿算麻烦,顶顶麻烦的是大厨、棕綳等大家生搬勿进去,勿像現在家生可拆脫组装,老早只能從窗口搬进去,上拉下頂,真吃力煞了!圖7-1:天潼路弄泰安里水井,無田攝於-12-21

圖7-2:三泰路19號上的深井水塔,無田攝於-12-21

讲起“洋井水”來,弄堂老朋友一定记忆犹新。洋井水即深井水,它从地下抽取水源,通过水塔、管道输送到各个自來水龙头。年,去天潼路山西北路一带的泰安里,为即将消失的水塔和水井留影(無田攝於-12-21,年那一片已拆除,此乃遺遗照也)。小辰光夏天买來西瓜,先浸泡了井水里,等到晚饭后乘风凉吃冰西瓜,爽透勒!圖8:瑞金一路高福里,無田攝於-2-4

小辰光居住的弄堂建於上世紀30年代,狹窄的石板路兩旁有一排排三层高土木結構的石石库门楼房,除了三楼晒台塞衣裳外,大都习惯拿衣裳了弄堂里,走进弄堂,“万国旗”迎风招展。此为弄堂一景(图为瑞金一路高福里,無田攝於年2月)。圖9-1:公用給水站

圖9-2:給水站水管子林立

圖9-3:阿姨大妈在給水站汏菜洗衣,忙得不亦乐乎

解放前上海将近有万居民沒有自來水供应,故公用给水站应运而生(图:9-1)。最早的给水站出现於年。年,給水站座,用水人口近20万,很多地方是用井水。年达到高峰,全市給水站座。据报道,年6月,位於卢湾区丽园路弄內的上海最后一座公用给水站被拆除,从此給水站留在老上海人的记忆之中。圖10:東余杭路弄堂,無田攝於年8月24日

现在的小囡放学回到屋里厢,要么埋头做作业,要么白相电脑游戏,嘸沒淘伴,真是可怜。这让我很是怀念小辰光的小小班。老早,住在附近的同学组成小小班,放学或假期里一起做作业和游戏(图为东余杭路弄堂,無田攝於年8月),真开心!以前有一部电影《向阳院的故事》(浦克主演),讲的就是小小班的故事。

来自:同龄人的小屋

▼点击下面的文字查看精彩回顾▼

★精选文章回顾

★精选文章回顾

★精选文章回顾

★精选文章回顾

★精选文章回顾

★精选文章回顾

方校长视点ID:shidian_fang

西沟部落ID:xigou-bl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所有历史消息

赞赏

长按







































北京最好白癜风专治医院
北京最好白癜风专治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chengshizx.com/bcsjj/5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