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之强
在福建省西部、武夷山脉南麓,有着这样一座被誉为“福建省西大门”“客家首府”的偏僻山城,它是长汀;在福建海滨,有着这样一所由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的、被誉为“南方之强”的高等学府,它是厦门大学。
长汀
从山城到海滨,自长汀至厦大,特殊时期建立的“汀厦”情缘,坚定和持久,延续至今。
伴海而生的厦门大学
临危受命内迁长汀
萨本栋,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物理学家、电机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国立厦门大学第一任校长。
萨本栋校长
年8月,时为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的萨本栋赴美讲学载誉归来。
年7月1日,私立厦门大学正式改为国立;6日,萨本栋出任国立厦门大学校长。
萨本栋校长任命令
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9月,日寇进攻厦门,炮弹打进厦大校园;值此危难之际,萨本栋校长多次派人赴长汀勘察,经与校内教师多次商议后,于12月24日带领全体厦大师生开始了内迁长汀之行,并于次年1月12日抵达。
长汀厦大学生宿舍求是斋和博爱斋
在那个偏僻的闽西山城,全体师生齐心协力,一同克服恶劣的环境,艰苦办学,兴建各类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以及篮球场、师生宿舍等设施,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和学科教学活动,并在年、年两次举行的全国专科以上学校学业竞试中蝉联第一。
萨本栋与师生、来宾在长汀文庙大礼堂前合影(年)
内迁长汀时期,厦大全体师生在校长萨本栋的带领下,艰苦创业,发愤图强。这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赢得普遍好评,英、美一些专家学者慕名前往长汀参观考察后大为感慨,认为是了不起的奇迹,是“印度加尔各答以东最完善的大学”。
而校长萨本栋与师生同甘苦、共患难,从严治校,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深受厦大师生的爱戴与敬仰,成了厦大长汀艰苦办学自强精神的代表。
时时重温长汀路
为推动长汀的全面发展、加强红色革命文化教育,厦门大学每年都组织成立实践队前往长汀进行实地考察,实践内容涉及食品发展、医疗建设、党政建设、农业种植等多方面内容,各学院也先后开展了相关活动。
厦门大学第四期马新班“乘风破浪”实践队重访长汀厦大旧址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实践队成员
前往长汀瞿秋白烈士纪念馆缅怀先烈
厦大师生在利用自身专业知识服务于长汀人民的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挖掘校史校情、重温革命历程,从而更好地领悟、继承和发扬长汀办学精神。
盛夏光年实践队到长汀中区小学宣传厦大校史
嵌于鹭岛之西,一览滨海风光
在长汀的厦大,尽管面对恶劣的生活、教学环境,却始终未放弃建设“南方之强”的目标。彼时饱受战火纷扰的厦门大学,自那时发展至今,已入选国家公布的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
而作为一所坐落于海滨的大学,作为福建放眼全国、面向世界的重要窗口之一,厦门大学多年来也充分利用福建所特有的丰富海洋资源和鲜明海洋文化,并结合自身的优势与特点,持续发挥“海丝、海峡、海洋”的办学特色,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活动。
举办走进海洋实验技能大赛
开展贝壳设计大赛
“嘉庚”号科考船上举办党建思政沙龙活动
伴海而生,XMUer有话说——
生活在这样一所伴海而生的大学,厦大学子们有其独特的体会:
新传-刘同学——背靠海洋,可以随时欣赏海边的美景、看海边的日落和放飞的热气球,感受到放松休闲。除此之外,感触尤深的一点是在有烦闷的事情和难以消化的情绪时,大海可以成为疏解的场所,包容了许多生活瞬间和情绪废料,会成为校园四年时光里难忘的回忆。
白城沙滩
经院-张同学——对于从山区出来的我来说,就读于一所海滨大学,最特殊的感受就是学校旁的海景了。在本部出校门就是沙滩,视野开阔,海浪阵阵,是我学习紧张之余最喜欢的散步场所。还有海风,经常吹得我发型凌乱。气候宜居还能经常吃到海鲜,比较实惠的那种。
海上升明月
新传-高同学——在厦大中生活能够真切地体会到滨海地区的独特气候,清新的海风,柔软的沙滩还有深邃的蓝天,每天在校园中漫步都能够沐浴在阳光下(最好涂点防晒霜),这样的气候对于我这个怕冷的人来说再合适不过了。
沐浴在阳光下的颂恩楼与芙蓉湖
长汀往事历历在目,红色精神熠熠生辉,那座山城与这所海滨学府的情缘始终未曾断开,长汀与厦大的故事也将继续抒写。这座矗立于鹭岛之上的“南方之强”——厦门大学,即将迎来百年华诞,栉风沐雨百十载,愿未来的日子,弦歌不辍,砥砺前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文
传播学系本科生党支部范姗姗
图
厦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