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照耀白城百年胜利报辽吉省委的

解放战争时期的《胜利报》是中共辽吉省委的机关报,在辽吉根据地建设中宣传党中央、东北局、西满分局和辽吉省委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省委组织领导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剿匪建政、土地改革、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和发展生产等根据地各项工作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胜利报》副刊《老百姓》刊头

(一)

《胜利报》于年1月1日创刊,作为辽西、辽吉、辽北省委的机关报,自创刊至年1月1日改版为《辽北新报》的3年间,辽吉省委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具体领导。省委书记陶铸亲自题写报名,几次题词和发表文章,扩大了报纸的影响。在辽宁省工委沿中长路以西从沈阳向法库撤退建立农村根据地的途中,陶铸在向各地派干部接管政权、建立地方武装的同时决定创办一份报纸,作为省委宣传政策指导工作的工具。这份报纸定名为《胜利报》,这除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外,还有一个来历,据说陶铸在率领干部队伍由延安出发赴新区前,曾去毛主席那里告别,临走时,毛主席握着他的手说:“祝你们胜利吧!”陶铸牢记毛主席的鼓励,以此为报纸命名,并执笔提写了报头。陶铸非常重视办报。报社成立后,他多次到报社检查指导,从办报方针到职工思想、生活,指教具体,关心备至。由于战争形势的变化和发展,报社随省委先后迁驻郑家屯、洮南、白城子等地办报,经历了由5日刊、2日刊到日刊,每期8开2版到4开2版的发展过程,先后共出报期。《胜利报》自创办的第一天起,始终把宣传省委及其上级党委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作为神圣的使命。根据省委的指示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在头版显著位置刊载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的决定、指示、布告和领导同志的报告、讲话和文章、刊载中共中央、东北局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文件,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能尽快为广大干部和群众所理解,并变为实际行动。

《胜利报》出版的3年,恰恰是东北解放战争由战略退却到反攻直至决战而夺取全胜的3年,辽吉区地处主战场和前沿阵地,战事异常频繁和激烈。报纸便以临战的姿态,紧跟前线的步伐,采取一战一报和“一周战况”等通讯形式,及时报道东北战局的发展变化,接连报道战场大捷,以鼓舞人民群众积极参战的士气和夺取胜利的信心。《胜利报》在年5月至6月间,连续报道我军发动夏季攻势取得节节胜利,接连收复通化、丹东、西安(今辽源)、郑家屯以及攻打四平等喜讯,从而掀起一次又一次参军参战的热潮。在我军占据优势并展开决战的时候,报纸连续发表社论,动员辽吉人民热烈支援解放全东北的最后胜利,更有数以万计的担架、大车奔赴决战前线,为解放全东北作出了巨大贡献。

辽吉根据地既有敌占区,又有边沿区和解放区。为了尽快从军事上收复失地,必须把解放区建设成巩固的后方。因此,在3年解放战争中,建设和巩固辽吉根据地,便成为辽吉党政军民的中心任务。报纸坚持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方针,始终把发动群众搞土改、参军支前和发展生产作为通讯报道的主要内容,通过刊载文件、发表社论、采访通讯、典型报道等形式进行宣传,发动和引导广大群众为完成三大任务而奋斗。完成三大任务的关键环节是发动群众,使群众按照党的指示方向前进。报纸遵照省委的指示,千方百计地使自己的宣传具有战斗性、针对性和通俗化、地方化等特点。为此,报社在人力少、条件差的情况下,在办好“工作通讯”“干部学习”“通讯网”等专栏和特殊需要的“专刊”“号外”同时,还先后在报纸二版开辟过《曙光》《老百姓》《新青年》《辽河》等副刊,先后出版了余期。其中编发的实体小说《国事痛》和教材《老百姓课本》以及教育、文化、艺术等通俗读物,既有政治内容和生产常识,又有生活气息,颇受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欢迎。在《胜利报》改版前夕,辽北省委于年8月31日为纪念“九一”记者节致报社全体同志一封信中说:“从去年九一到现在的一年来,《胜利报》在辽吉土地改革和生产运动的宣传中,虽曾发生过偏向,但成绩是主要的,作用是明显的,这是全体同志努力的结果。”这是对《胜利报》符合客观实际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胜利报》副刊《新青年》刊头

(二)

年6月1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和西满分局根据战争形势的变化,决定建立中共辽吉省委,由陶铸任书记兼宣传部长。当时,由于国民党军队在数量和装备上暂时处于优势,我们在军事上处于战略转移阶段。我军从四平、长春等地撤退后,辽吉地区形势紧张,战事频繁,斗争激烈,任务艰巨。在这种形势下,鼓舞士气的宣传舆论工作非常重要。陶铸十分重视党的宣传舆论工作,组建省委后不久,就在年1月创办了省委机关报《胜利报》,并将报社列入省委直属部门。年6月任命许立群为《胜利报》社社长,兰干亭为总编辑。为了加强对《胜利报》的领导,省委又于年5月成立了党报委员会,由郭峰、许立群、王思华、王振乾、兰干亭、沈亚刚、胡亦民等7人组成,郭峰为书记,许立群为副书记。报纸是党的喉舌,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舆论阵地。在《胜利报》的指导和带动下,部分地县(旗)也都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出版油印小报,诸如三分区的《赉广报》《农工报》《翻身报》、法库的《人民报》,康平的《工农小报》,昌图的《人民报》等。陶铸对《胜利报》倍加关心,从报纸命名、办报方针、报道内容,到报社工作人员的思想和生活,都亲自制定并经常过问。年9月4日,报社为纪念“九一”记者节召开座谈会,陶铸到会讲话一个多小时,针对报社部分干部存在的计较个人名誉、地位、待遇等名利思想和工作中消极、马虎、不安心等现象,号召报社干部、记者利用休刊和业余时间,开展学习运动,彻底检查思想,克服个人主义的种种打算,建立与加强为人民服务、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思想,加强报纸的指导性、战斗性,以适应辽吉广大群众及根据地发展的需要。根据陶铸的指示,报社全体干部展开了热烈的学习,不仅检查思想和作风,而且研究和改进了工作。

陶铸不仅重视报纸宣传内容,而且注意报纸的文风和业务建设。他主张办报要面向群众,形式尽量生动活泼让读者读得通、听得懂。遵照陶铸的指导,《胜利报》不仅发表过《国事痛》那样的时事通俗小说,还出过《老百姓》《辽河》副刊。其中《老百姓》副刊是陶铸非常欣赏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chengshizx.com/bcsxc/113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