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的白城市委理论中心组年第5次集体(扩大)学习会上,首要议程就是市委理论中心组成员通过实地考察和集中学习,对燕麦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深入学习研讨,形成了将燕麦作为白城发展“大健康”产业的突破口,全力打造“东方燕麦之都”的共识。
位于吉林省西部的白城市由于气候干旱,土地瘠薄,农作物产量不高,燕麦则具有耐旱、耐寒、耐盐碱等优良特性,适宜在白城种植推广。经过多年的努力,白城燕麦从科研育种的成功到大面积推广种植,从综合加工利用到燕麦产业化初现端倪,走过了快速发展的光辉历程,展现出了美好的发展前景。
燕麦产业已经成为白城市特色农业之中的“明星”,一个充满生机的产业正在吉林西部孕育成长。
重研发,这里有中国最好的燕麦基础
裸燕麦原产于中国,年前被作为种质资源带到了加拿大,因其独具的健康成分,成为西方人健康饮食不可缺少的食材。
为了让“燕麦”回家,培育出适合中国种植的新型燕麦品种。自年起,白城市农科院就与加拿大农业部开展了中加燕麦科技合作,由加拿大燕麦首席专家布罗斯博士和先后担任国家农业部燕麦重大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燕麦专项首席专家,“十一五”国家燕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十二五”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的任长忠主导,将两国的先进技术进行整合创新,培育出19个适合中国生长的燕麦品种,为白城燕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自主研发的过程中,任长忠和他的白城农科院燕麦研究团队又先后选育出6个小麦新品种、2个大麦新品种和15个燕麦新品种,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10余项。由他们首创的燕麦一年两季双熟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填补了全球北纬45度地区该项研究领域的空白,带动了各地燕麦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年,白城燕麦因其优良的品质,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是中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的燕麦产品,无形中为白城燕麦增加了不可估量的价值。
随着科研成果的不断推广,以“白燕2号”为代表的白城燕麦新品种、新技术在国内17个省区得到推广应用。在西藏地区,60万亩的“白燕2号”连年丰收,为当地的农牧民脱贫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在青海玉树,“白燕2号”成为农牧民争相种植的经济作物,除了产出优质燕麦外,为当地畜牧业的发展解决了优质饲草资源匮乏的难题。在新疆,“白燕2号”的推广,救活了当地两家因燕麦产量不足而面临停产的燕麦加工企业。在内蒙古,一望无际的燕麦田,壮美辽阔,更是农牧民增加收入的新希望。
重推广,燕麦产业链条逐步形成
距白城市区15公里,洮白公路边的一大片燕麦田里,三个月前种植的燕麦已经进入了收割期。在收割的同时,第二季燕麦也随之被复播在土壤当中。与种植玉米相比,燕麦种植成本低、管理方便、产量高、收益大,除了收获燕麦米以外,燕麦杆也是富含蛋白质的优良饲料。
“每年,我国都要进口20万吨的燕麦进行加工销售。对于中国燕麦发展来说,这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可以负责任地说,白城燕麦品质绝对不比国外的差,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打破外国燕麦主导中国燕麦市场的格局。”一直主张扩大燕麦种植面积,发展燕麦产业的任长忠说。
年,白城市广泛开展了燕麦种植试验推广,取得了不错的成效。通过在镇南种羊场、洮河农场开展第二季优质饲草种植试验示范,为利用盐碱化土地或一季燕麦收获后空余土地进行燕麦优势饲草生产,推进畜牧业发展寻找到一条有效途径;在通榆县三家子种牛繁育场实施了1万亩盐碱地生态治理修复项目,其中,在PH值最大可达11以上的重度盐碱地,试种亩燕麦草实验示范田获得成功;洮南圣一金地生物农业有限公司在黑水镇种植燕麦亩,生产成品草吨,实现销售收入万元。
今年,为了加快推动燕麦产业发展,白城市将发展燕麦与调整种植业结构相结合,加强了燕麦推广。一方面面向广大农民宣传燕麦产业发展光明前景,开展种植技术培训,鼓励农民开展燕麦种植;一方面加强燕麦种植龙头企业培育工作,全方位推动燕麦产业发展。先后与大生农业白城分公司、洮南圣一金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榆县巨宝农牧开发公司、吉林省吉运农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致力于燕麦产业发展的企业开展合作,全市燕麦种植面积首次突破30万亩。预计年产燕麦籽粒可达2.5万吨,燕麦草10万吨,实现产值3亿元。
重未来,“东方燕麦之都”进入实施阶段
“品种选择、加工技术、建立标准化基地、有机认证等,使得白城燕麦研究在一开始就站在了比较高的起点上。这些年,通过研究成果的不断应用和政府的大力倡导,燕麦产业发展走上了快车道。”任长忠说,燕麦是补短板、调结构最有效的农作物,其发展会有新的机遇,能孕育出大农业、大健康、大产业。
年,立足丰硕的燕麦科技研究成果和近20年广泛的国际科技合作优势,白城市谋划了中加燕麦国际产业园项目。通过与中国华信集团及华信集团旗下的大生集团进行对接,达成了由政府“搭台”,华信、大生集团“主导”,国际合作科技“支撑”,国内外企业加盟“共建”,政产学研密切“联合”,共同建设白城中加燕麦国际产业园的合作协议,全力打造“东方燕麦之都”。
规划建设中的中加燕麦国际产业园,总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由中国农业大学规划设计院,对产业园发展定位、产业发展整体布局和研发产品板块等进行全面设计。产业园以中加燕麦工程技术育种研究中心、栽培研究中心、加工研究中心为带动,将白城燕麦的科研成果运用到整个产业园的产品中,从燕麦育种、种植到加工,实现科技的全产业链覆盖,占领燕麦产业发展科技高地、优质原料生产高地和优质产品加工辐射高地,建立以局部发展推进区域整体进步的格局,以引领和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为目标,探索适合白城市农业产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出路,为吉林西部特色经济区发展奠定基础。预计到年,产业园将实现燕麦加工产业链总产值达到百亿元的目标。(转自吉林日报)
来源:吉林省人社厅引智项目管理处
后查看历史消息,你会知道更多
分享:“与人方便”
置顶:“自己方便”
↓↓↓点击“阅读原文”链接,查阅更多内容,喜欢请我们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白癜风怎么诊断